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10: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单选题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 洛阳 B. 北京
C. 西安 D. 南京
2.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 B. 分封藩王
C. 撤销中书省 D. 设立东厂
3.明朝的两个都城是( )
A. 南京和洛阳 B. 长安和洛阳
C. 长安和南京 D. 南京和北京
4.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永乐皇帝”指的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建文帝 D. 崇祯帝
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发展经济,促进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史实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和下西洋
C. 玄奘西游 D. 鉴真东渡
6.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稳定西北边疆,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
A.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 B.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
C.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D.六世班禅
7. 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到太平洋
B.南到南沙群岛
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
D.北至西伯利亚
8. 周恩来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
A.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B.平定三藩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
C.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D.派戚继光、俞大猷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9.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而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泉州籍人物不包括(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施琅 D.俞人献
10. 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林则徐
1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 努尔哈赤 B. 朱元璋
C. 皇太极 D. 李世民
12.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 B. 分封藩王
C. 撤销中书省 D. 设立东厂
13.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 安徽凤阳 B. 江苏南京
C. 河南开封 D. 浙江杭州
14.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梵书坑儒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15.2014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如图)中的哪一时段( )
A B. B
C D. D
16.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政治日益腐败②土地兼并严重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④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史实与推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中国有了影响世界的天文学著作
B 明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台湾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古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A.A B.B C.C D.D
18.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
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9.下列搭配不属于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是( )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华佗--麻沸散
C.宋应星--《天工开物》 D.李时珍--本草纲目
20.为加强对西南的管理,中央统治者改变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的办法,从中央派遣关于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政策最早开始于(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要评价郑成功。
(2)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有何作用?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政全书–甘薯疏》云:“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自海外得此种。”所谓甘薯,应是山薯之类,为中国土产。今日所食之番薯,来自外洋。
材料二 甘薯和玉米虽然在明朝时传入我国,但是大量种植和发展确是在清朝,同时由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刺激了人民开荒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物质基础。
(1)材料一中《农政全书》的作者是谁?“番薯”原产于哪里?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引进了哪些农作物?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口增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中国人口达到亿和亿这两个峰值分别是什么时期?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
23.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 设立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24.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请回答:
(1)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谁?举一个例子,说明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哪一王朝?说出这一王朝管理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
(3)武力平叛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列举清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的平叛斗争。
答案
1-5DBDBB 6-10ACDBA 11-15BBBBB 16-20BDBCB
21.(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2、(1)徐光启;美洲;玉米、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人口增加的物质基础: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国人口达到亿和亿这两个峰值分别是康熙统治时期和乾隆统治时期.
(3)关系: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刺激了人民开荒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3. (1)人物:秦始皇(或秦王嬴政);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政策:推恩令.
(2)隋炀帝;唐玄宗措施: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的考试内容.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
(4)A:锦衣卫;B:军机处.
(5)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24.(1)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元朝;宣政院
(3)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