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本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除了开头和结尾,课文中间部分以小男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把他成长过程中的众多事件分成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小标题。每个板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有序地写出了男子汉的成长历程。
关注文章作者:王安忆:1954 年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996 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7 年12 月,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长恨歌》《小鲍庄》《流逝》等。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4.通过替换小标题,感悟作者构思巧妙。
【教学重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播放音频)同学们,你印象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身体强壮、坚强勇敢、敢于担当……
只有具备这样品质的男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男子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怎样的不同。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词典中对“男子汉”的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男子汉”词语的由来理解其含义。通过引出课题,指导感情朗读,为下面解读课文做铺垫。)
二、了解作者
1.简介作者: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代表作品:《长恨歌》《流逝》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听课文范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读读课后的生字表和随文注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拌饭 倔强 嘱咐 忍不住 沮丧 一声不吭 仪式 瞪着 妨碍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读音,注意标红词语的拼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掌握识字方法:偏旁识字(“嘱zhǔ”“咐fù”都是口字旁,均与说话有关)、形近字识字(“微wēi”和“徽huī”,“防fáng”和“妨fáng”)。
读准多音字“强”“吭”。多音字“强”,在“倔强”一词中读 jiàng,表示固执、不屈服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 qiáng, 如强大、勉强等。“吭”在“一声不吭”中读 kēng,表示说话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 háng,如“引吭高歌”,指嗓子、喉咙。
利用识字游戏“拿宝箱”巩固识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思考:(1)和《小英雄雨来》进行比较,说说两篇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2)读小标题和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小英雄雨来》用“一”“二”“三”等序号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除了开头和结尾,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细节或事例?
预设:他对食物的兴趣:(1)什么都吃(2)为了活吃蔬菜 (3)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4)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牺牲
他对独立的要求:(1)不让人牵他的手(2)自己买东西(3)拿汽水瓶换橘子水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1)接受去托儿所的现实(2)勇敢地爬上火车
(设计意图: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请你围绕小标题,抓住主要事例,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吧!
五、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男子汉”的可贵特点,感受作者对小男孩的情感。
2.能给课文三个部分换一换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交流,体会“男子汉”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在细节或事例中知道了作者眼中的“男子汉”是一个小男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互动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思考: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4.全班汇报,点拨提升。
(1)汇报第一部分内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他对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
①“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的时候,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为了能活下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能改变自己,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②“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三刻钟”说明了什么?三刻钟是 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对一个孩子来说,安静下来是极难的,他却很有耐心地等小笼包子。说明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非常有耐心,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们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激凌,甚至不是雪糕。……我们感到非常抱歉”。他为了能去少林寺,可以不吃肉汤拌饭,不吃棒冰,牺牲自己吃的乐趣,可见他是个率真的男子汉。
(2)汇报第二部分内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想独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
①“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从他那挣扎的状态,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男子汉的性格初见端倪。
②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你不要讲话啊”“勇敢地开口了”,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却使他失去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有些沮丧。说明他对独立的要求很强烈,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对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是一种想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这表现了他努力要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男子汉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小男孩的关爱、赞赏之情。
④“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他总是想摆脱大人的帮助,为了独立而坚持着,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3)汇报第三部分内容,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沉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
①“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他虽然不喜欢托儿所,但当他明白不得不去时,就坦然接受现实。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不安与慌张,反而很冷静镇定,坦然接受,这是一个男子汉的沉着。
②“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可见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我安慰他:‘不上去,就不走了。’他仍然很着急,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他虽然不想离开我们,但知道自己是非走不可时,便着急起来,可见他变得很理智。
④“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这里连用三个动词,说明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胆量,真的能够独立了。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主要是体会小男子汉的可贵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三个小标题,到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出“男子汉”特点的事例,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方法。)
二、浏览课文,欣赏“男子汉”
1.课文写了“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内容,再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部分和前面三部分有着怎样的联系
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后小组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这一部分是前面三部分的延续,也是对“他”的“男子汉”气概的高度概括,饱含了小男孩逐步成为“男子汉”的赞许和惊叹。
4.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预设:归纳文中“男子汉”所具有的品质。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性别的限制,只要具备率真爽气、自主自立、沉着勇敢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5.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小男孩有着怎样的情感。
预设1:随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他身上男子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处都表达出作者对小男孩喜爱的情感。
预设2: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两处用了“一点儿一点儿”,一处是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另一处是他男子汉特点“一点儿一点儿”鲜明,感受到作者对他成长的关切与赞美。
总结: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理解、关爱、赞赏之情。
三、回顾课文,拟换“小标题”
1.课文的三个小标题,你觉得这是从什么角度概括的?
预设:“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三个小标题是对每个部分内容的概括。
2.回顾《小英雄雨来》一课,概括内容的方法还哪些
预设:(1)引用课文词句。(2)引用人物语言。(3)概括主要内容。
3.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试着给课文三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1)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
① 概括主要内容:对吃饭的兴趣、买山楂片与换橘子水、上托儿所与爬窗上车。
②引用课文词句:“吃得极有滋味”“勇敢地开口”“接受这个事实”。
③引用人物语言:“不吃青菜会死的”“我自己说”“我怎么办呢”
4.你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因为他拥有率真爽气、自主自立、沉着勇敢这些优秀品质。
预设2:有志不在年高,我认为他和小英雄雨来一样都是男子汉。
总结: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文中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也正是一个男子汉的成长经历,所以说他就是一个男子汉。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给三个部分的内容换小标题,这是对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结合小标题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迁移运用。在教学中,简单回顾在《小英雄雨来》一课学习到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小组交流,不断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读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发出的感慨是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更寄寓了作者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四、归纳总结,拓展训练
1.根据结构梳理小结概括: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体现作者对“小小男子汉”的无限疼爱和赞美之情。
2.拓展延伸有关男子汉气概的名言。
五、巩固训练
课堂演练。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高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着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勇气和敢于面对挑战的意识。教学理念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整堂课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快乐又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是叙事类文章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男子汉”的内涵。
从课堂情况看,师生互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得好,组间竞争意识强。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论者。
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