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12:52:29

文档简介

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20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挖掘出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在距希腊本土5000公里之外的中亚地区出现希腊化城市,主要缘于(  )
A.雅典人的海外殖民活动 B.波斯帝国的扩展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2.古雅典所在的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 B.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导
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 D.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3.早期人类的居住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形成,进而使得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推动城市、制度以及青铜器等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据此可知,推动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农业的不断发展 B.语言交流的形成
C.金属工具的出现 D.阶级对立和制度
4.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了大量“御道”。在“御道”旁每隔20公里左右设置一座驿站,信使通过驿站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的修建(  )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 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 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
5.14世纪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
A.庄园制度巩固 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
C.社会转型加速 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6.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
A.王权在逐步强化 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 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7.马里帝国由1个中心区和3个外围行省组成,各省之下又分12个管理区,中央和地方官员都由国王任命。中央向各征服王国派监国使臣,向各城市派市长,农村则要求部落酋长负行政责任,各级行政系统完全听命于国王。由此可见,马里帝国(  )
A.封君封臣权责明确 B.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C.地方自治色彩浓厚 D.封建官僚系统完备
8.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9.对图中地区文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
B.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C.德里苏丹国实行政教合一统治
D.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10.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 东欧 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② 南亚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③ 西欧 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④ 东亚 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 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 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12.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的欧洲比中国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不仅生活水平差,技术水平也很差,他们开辟新航路所用的航海技术全部来自于中国。比如指南针、火药、风帆和造船技术。没有指南针,在大海中就无法辨别方向。没有火药,欧洲人一登陆就被印第安人灭了,估计现在占着美洲的还是印第安人。没有风帆,光靠人力划船,十年半载也到不了印度。这一观点意在表达(  )
A.明朝的远洋航海经验比欧洲丰富 B.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已走向衰落
C.科技进步是欧洲迈向近代的前提 D.中国发明推动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13.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14.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全球航路的开辟”的笔记,其中表述存误的( )
A 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B 达伽马 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
C 哥伦布 首次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 麦哲伦船队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5.有学者在论述某一时期经济现象时说道:贸易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商品的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这些经济现象体现了(  )
A.价格革命的深入 B.商业革命的状况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6.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之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玉米的对外传播(  )
A.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传播到欧洲 B.加强了亚非欧三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C.直接推动了清朝赋税制度的变革 D.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帝国几经扩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行省相当于一个被征服的独立国家或民族。各行省在保障中央的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较多的自治权,这些被征服地区“都保留着它们自己的特性、风俗和法律。有些邦国甚至有它们自己的国王;同时每一国都有它的明显的语言文字、军备、生活方式和风俗礼制”。大流士还进行过法典的编纂工作,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石刻,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写就)中多次提到“国王的法律”。
——摘编自亓佩成《去代西亚文明》等
材料二 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郡下设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秦朝还将人民改称为“黔首”。在政治空前统一的情况下,始皇帝启动了致力于“书同文”的文字整合提升工程,将书体各异的文字校正、规范为小篆,并推出规范文本,颁行全国,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秦统一后,还以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明法度,定律令”,缘法而治,朝廷希望用律法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万民皆知所避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两则材料比较两位统治者在巩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方面的异同。(8分)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和巩固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随着海外领土的扩张,罗马逐渐建立起行省制。共和国时期,行省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总督和财政官组成。总督由元老院任命,拥有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税收等大权,这推动了军事独裁制的建立。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行省官员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而且普遍。罗马对行省的统治残暴,经常激起行省人民的起义。特别是共和国末期,内战以及边境蛮族的骚扰入侵,严重影响行省经济的发展。屋大维上台后,对行省制进行了改革,把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加强对行省总督的管理和监督等。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史》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元朝的行省犬牙交错,其中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政府规定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官员等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管理等,设立地方监察网络等,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改革行省制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主要特点。(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历史出现了大变局,历史学家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航海家发现了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些发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西方历史学家把它作为中世纪与近代划分的里程碑。这一转折,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初露端倪。从此,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洲,而是全球各大洲;人类的视野不再是半个地球,而是整个地球。中国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结合材料与所学15—18世纪中外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变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C A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A B D
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在距希腊本土5000公里之外的中亚地区出现了希腊化城市,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亚历山大的东征,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故选C项;雅典人的海外殖民活动主要是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点不符合,排除A项;波斯帝国的扩展是公元前6世纪,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扩张是公元前1世纪,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据题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依赖于粮食进口”及所学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古希腊人不得不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殖民(或移民)的方式发展海外贸易,这就为古希腊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地区的农耕文明比较发展,并且,该地区也属于农耕文明,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海外殖民(或移民)的影响,并没有述及对“人口”的影响,排除B项;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其小国寡民政体特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二第1课所学农业的发展可知,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选A项;材料提及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形成,故语言交流的形成不是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排除B项;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才使得“金属工具的出现”,排除C项;“阶级对立和制度”是文明的表现,而非“推动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可知,波斯帝国在其境内建立了较为便利的交通网络和驿站系统。此时期的波斯帝国是地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帝国,境内便利的交通系统加强了不同地域的联系,进而推动了不同地域文明的连接,故选D项;亚历山大入侵波斯的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波斯帝国内部的道路和驿站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不能扩大其统治疆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波斯帝国内部道路和驿站的情况,没有涉及官僚体系的建设,且“完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可知中古后期农民逐渐离开庄园进入城市,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同时领主出租自营地,促进了农村大牧场、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乡村地区的资本主义化,为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农民离开庄园加速了庄园劳动力的流失,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排除A项;农民通过赎买获得自由,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排除B项;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在11世纪蛮族入侵停止后,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据题干“大量公共建筑……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等内容可知,在15到16世纪的欧洲,大量公共建筑是封建王权控制城市的象征,诸多军事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对外扩张,这些都是封建王权强化的表现,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政治和军事方面,并没有述及“经济”方面,排除B项;题干所述及的“大量公共建筑”“军事设施”涉及的都是封建王权,而不是“市民”,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在15—16世纪的欧洲,城市自治并没有普遍实现,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央和地方官员都由国王任命”、“各级行政系统完全听命于国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非的马里帝国形成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故选D项;封君封臣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封君指的是分封土地的人,而封臣则是接受土地的人,封臣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封君。材料强调中世纪西非马里帝国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与封君封臣不相关,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对地方官员的任命,据此无法得出封建官僚系统完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自治色彩浓厚,且与材料主旨“马里帝国形成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背离,排除C项。
8.【答案】A【解析】由“南美洲”、“宏伟的太阳神庙”、“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可得,库斯科成为了南美洲印加国家的统治中心,故选A项;玛雅城市建筑的典型建筑为金字塔庙宇,题干信息中并没有这一信息,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位于中美洲地区,与题干所述“南美洲”不符,排除C项;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500年,起典型的建筑是金字塔,但题干信息并未出现金字塔,所以库斯科并未借鉴古埃及建筑风格,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图中地区指的是南亚的印度半岛,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初在印度半岛建立的德里苏丹国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故选C项;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的是西欧,与题干所述地区不符,排除A项;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位于今墨西哥地区,与题干所述空间不符,排除B项;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这是西非国家对外贸易的写照,与题干所述空间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中世纪时,美洲尚未被发现,所以美洲文化不可能融入到东欧文化中,故①错误;南亚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在东西方主要通过陆路交通进行交流的中世纪,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故②错误;西欧在中世纪的文化符号主要是基督教,而教权与王权的竞争并存也是其典型特征,故③正确;东亚以中国为中心,融汇了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之前,阿拉伯人控制着印度洋的贸易,因此达伽马船队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实质上是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故选A项;当时达伽马并未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排除B项;当时处于新航路开辟的初期,“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阿拉伯人也是海上贸易,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据材料“没有指南针,在大海中就无法辨别方向……也到不了印度”可知,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风帆和造船技术等科技发明推动了欧洲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对中西方的远洋航海经验进行对比,得不出“丰富”的结论,排除A项;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走向衰落,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排除B项;材料是中国的科技发明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促进作用,而不是欧洲科技进步与近代化的关系,排除C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大众化商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逐渐扩大,使可可豆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可可豆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扩大了巧克力的市场供应,所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巧克力普及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只是扩大了可可豆的种植范围,无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的供应量,排除A项;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东岸转向大西洋沿岸,材料并未具体体现可可豆种植范围的变化,排除B项;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只是强化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改进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没有到达非洲东海岸,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497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大西洋,向南偏西航行,到达了美洲,首次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船队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地位日益重要,历史上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故选B项;价格革命指的是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与题干内容不一致,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出现,排除C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物种玉米的对外传播,改变了欧亚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适应了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故选D项;玉米是新航路开辟之后传播到欧洲,排除A项;玉米的对外传播体现的是物种交换,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文化联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玉米在明朝已经传入中国,到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清代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实施赋税制度的改革,时间不符,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4分)
(1)同:都确立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体系;都注重法制建设。(4分)
异:波斯帝国地方自治性较强,秦朝地方管理模式高度统一;波斯帝国对域内不同文化较为宽容,秦朝推行了强硬的文化统一措施。(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有利于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物质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公共交通工程建设;有利于构建和传播民族自信。(6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12分)
(1)背景:行省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边境蛮族威胁罗马安全;屋大维巩固统治地位;内外战争影响行省发展;行省和罗马政府的矛盾尖锐。(6分,3点即可)
(2)主要特点:行省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具有双重性;行省的设置打破了自然地理限制;行省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行省的权力大而不专;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多级行政制度。(6分,3点即可)
19.【答案】(12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交通便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不断出现新的城市。(4分,2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促进了市民阶级人口的增加和市民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话本和戏曲的发展。(8分,4点即可)
20.【答案】(12分)
示例一 论题: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历史出现大变局。(2分)
阐述:首先是新的全球性视野。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了解和绘人地图。
其次,推动人口的迁徙,种族隔离被打破,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第三,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如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传到了欧洲;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
第四,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交流。(8分)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2分)
示例二 论题: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巨大影响。(2分)
阐述:经济上,引起商业革命,如贸易范围扩大和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中心转移;引起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欧洲国家确立了开放的侵略性的外交体系,对整个世界的了解日益深入、全面。
科学文化上,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推动了地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及促进人文精神发展和传播。(8分)
总之,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是最大的,全面促进欧洲进步,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当然,欧洲的殖民掠夺也给亚非拉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他们长期的落后与贫穷。(2分)
示例三 论题:早期全球化下的晚明大变局。(2分)
阐述:经济层面:在全球化的贸易浪潮中,中国凭借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使大量白银流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江南地区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外,高产作物的引进,改变中国传统的衣食结构,刺激人口的增长。
制度层面,故步自封、墨守封闭的海禁——朝贡体制已然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开放海禁,最终突破海禁——朝贡体制;白银的大量流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推动赋役制度改革。
文化层面:根植于商品经济的进步思潮产生;同时西学东渐出现,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科学文化,使中国在文化上逐步与世界接轨,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8分)
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后,由中国江南经济发展及全球白银流动所引发的晚明到清初的经济、制度及文化等领域发生大变局。(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