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为 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控制作用 。
2.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为 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路;并联电路中用电器能各自独立 ,互不影响,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断路,其他用电器仍能 工作。
3.连接电路的步骤:(1)、观察仪器、仪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使用 ;(2)画好图,再根据电路图 电路;(3)、连接电路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从正极出发,依次连接一直到电池 极(4)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 ,经检查电路无误后,再 开关。
二、合作共建
1、请你认真观察课本p68页图14-18,动手试试。
实验:用一个开关,电源,两个灯泡,导线连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串联电路。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观察开关作用。(提醒: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导线不能交)
思考:串联电路中,拧下一个灯泡另一个灯泡 。(填“亮”或“不亮”)
【明确】串联电路中只有 条电的路径,拧下一个灯泡,另一个灯泡就变成 路。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
请你认真观察课本p68页图14-19,动手试试。
实验:用一个开关,电源,两个灯泡,导线连成一并联电路。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观察开关作用。
思考: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开关控制
的通断,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 路通断。
【明确】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电的路径,一个支路断了,另一个支路和干路仍构成
路。但干路上的开关断开,所有支路均为 路。
【比较】
名称 概念 连特点 用电器工作状态 开关的作用
串联电路 用电器逐个 连接起来的电路 只有 条电的路 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 。当一个用电器断路或损坏时,另一个用电器也就 工作了. 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的位置改变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 用电器 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有 条或多条电的路 用电器能各自独立 ,互不影响。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断路,其他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干路上的开关控制 电路的通断,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该 路的通断
【辨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辨别方法
电路通断法:可以将电路中去掉一个用电器,若影响了其他用电器的正常工作,这个电路就是 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
电流流向法: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 极出发后不分支路,依次通过各个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 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从“分支点”分成几条 路后,又在“汇合点”集合起来流回电源的负极。
等效电路法:有时电路图显得比较复杂,看不出几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易画出电流的流向,这时我们可将原电路改画成直观的容易看出的形式,但不能改变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拓展:串联电路和部分电路短路的特殊实例
给你下列器材:一个低压电池组、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只电铃和若干导线.请你设计一个自动放养奶牛的装置图.画右边
要求:用细导线将牛群围住,合上开关后,当牛在圈内吃草时,小屋内灯亮而铃不响;当有牛碰断了圈住的导线到圈外时,电铃便会响起来,放牛的人能及时发现.
三、合作交流
类型之一:串联电路
例1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属于串联的电路是 ( )
例2将几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一个小灯泡不亮,这个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 ( )
A.开关接触不良 B.电路中某处发生了断路C.此灯泡两端发生了短路 D.此灯泡已烧坏
类型之二:并联电路
例3.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电灯和一个电铃工作,这三个用电器在电路中 ( )
A.一定要串联 B.一定要并联
C.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 D.可以混联
例4左图所示电路L1、L2、L3三盏灯是怎样连接的
类型之三:联并联电路的实例
(2002·黑龙江)某大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宾馆设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室内的开关,使想存车的司机看入口处的红、绿灯便可知车场内是否有空车位:红灯亮,无车位;绿灯亮,有车位.请你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路.(电源用电池组,停车场如图所示)
四、当堂检测反馈
1.如下图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盏电灯都可以发光的电路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 B C D
2.马路上的路灯如果有一盏坏了,其他的灯还能照常亮,由此可判断路灯是 联的.。
3.如右图所示电路,若使两灯串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若使两灯并联,应该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若闭合开关S1和S2,断开开关S3,则灯 发光;若闭合开关S2和S3,则会出现电源被 路.
五、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