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3: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望海潮
知人论世——北宋方文山
柳永,(约987 年-约1053 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年间的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再次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政治失意客,词坛一浪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作者简介
政治失意客,词坛一浪子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一生基本在烟花柳巷里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作者简介
政治失意客,词坛一浪子
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年青的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出身官宦世家,青年时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宋真宗咸丰末年咸平六年(1003年),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来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投赠之作,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三个角度:
社会条件的优越
地理位置的重要
历史的悠久
2、俯视鸟瞰图,具有动态感
3、“形胜”和“繁华”奠定了欢快的感情基调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1、这首词近似苏、辛等人的词,其原因与本词的创作背景有关。据联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说说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的作用。
苏、辛二词开头都气象非凡,雄浑壮阔之气扑面而来,主旨鲜明,情势饱满而博大。与本词开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柳词虽以婉约词著称,但这首词却不乏壮美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画桥在烟柳中掩映,帘幕在微风中摇摆,楼阁房屋高高低低,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表现了市内街巷河桥的美和都市的繁庶。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在选景上,描写钱塘江,作者选择“云树、沙堤、怒涛、霜雪四种典型景物,营造出“天堑无涯”雄浑博大的意境。四种景物层次分明,具有画面感,彼此呼应、烘托,极尽表现江潮的力度,令人望而生畏生寒。
从炼字上,写“钱塘江”,用的是动词“绕”“卷”。绕缠绕。蜿蜒远长的长堤,在高大繁密树木掩映中如云如雾,别是一番壮景。卷,高扬之势,写出了江潮的雄浑壮观。钱塘江动态十足。
在手法上,写“钱塘江”,词人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描写。
静是江堤,动是江潮,动静结合;视是 云树”“ 沙堤”,听是“怒涛”视听结合,加以比喻夸张,表现了钱塘江潮的澎湃浩荡、雄浑壮阔令人惊叹不已。
1.《望海潮》一词中,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明确
不好。
卷与推都是动词,但从词语的形象性来看,卷胜于推,“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竞”,指的是争逐、攀比。(十万人家)竞“珠玑”,竟“罗绮”,这是多么的“豪奢”。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把杭州富人们的奢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上片小结
总写 东南形胜 社会条件优越
三吴都会 地理位置很重要
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分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形胜
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三秋”、“十里”时空并举,
“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二者本是不同季节开放,词人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往。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1、“泛夜”“弄晴”互文见义,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
2、“嬉嬉”二字,把渔翁与世无争的闲雅和采莲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渔家生活图卷。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显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
1、 一个“ 拥”字,写出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点明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威势。
2、“醉听”,写宴酣之乐。杭州的达官们经常携酒宴游西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
3、“吟赏”,写山水之乐。以“烟霞”二字诠释景物之美,使人情不自禁地吟咏、啸歌。这既表现了达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湖山的美丽。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好景”:①杭州的美好景观;
②暗颂孙何政绩良好
“归去凤池夸”:暗含入朝执政之意。
两句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使读者了然于胸;
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就上阙词举例加以说明。
钱塘自古繁华(总)
抽象的评点(总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绪,竞豪奢(分)
具体的描述(分写)

下阕中,作者是如何用妙笔“点染”西湖胜景使人乐在其中,流连忘返的
作者先点明西湖“清嘉”的总体意境特征,
以“重湖叠巘”“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样不同时空的景物来烘托,描摹出西湖的无限美景,这是一重渲染。
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来体现西湖“人家”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烘托西湖的景美人乐,这是又一重渲染。
这样,先点明总体特征,后用景物、人事两重渲染,使内容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厚。
重湖叠清嘉(总)
抽象的评点(总写)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具体的描述(分写)

下片小结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
桂子
荷花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
菱歌
嬉嬉
长官兴雅生活 千骑
乘醉
吟诗
祝愿官员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时代背景 词中意象 意境特点 情感
北宋鼎盛时期,诗人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而作。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惊叹
对杭州景美、政通、人和的赞美
对孙何政绩的赞美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 第二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 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
课堂小问:
有人说,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歌功颂德之嫌。请谈谈你的看法。
比较阅读:《望海潮》《扬州慢》
篇目 时代背景 词中意象 写景目的 写作手法 意象分类 意境特点 情感
《望海潮》 北宋鼎盛时期,诗人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而作。 柳、桥,帘幕,云树,堤沙,浪花,市井,街巷,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烟霞 营造杭州热闹繁华的氛围 铺叙渲染; 虚实相生 自然 人文 生活 繁华富庶
对杭州景美、政通、人和的赞美
对孙何政绩的赞美
《扬州慢》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比较稳定,本词为词人往来于长江中下游与江淮之间路过扬州时所作 竹西,春风,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蝾波心,冷月,红药 突出扬州城萧条之感 今昔对比, 用典 繁华(昔)凄清(今) 萧条荒凉
对扬州萧条之景的感伤,
对战争的争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