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1: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开关,并会用它来控制电路中电器的工作状态。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小开关,用它去控制更加复杂的电路。
学习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法。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开关是很熟悉的。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简易电路及连接基本掌握,对导体与绝缘基本认识,也为学生本课内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导体、绝缘体,才能去合理选择材料制作小开关;做个小开关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四年级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回形针开关;2.简单电路;3.各种导体、绝缘体材料;4.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视频:“汪汪队”玩红绿灯游戏导入。
莱德手中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从而控制红绿灯亮与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与断的呢?今天来闯关挑战自制一个开关控制红绿灯。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挑战1:观察开关,了解开关的结构以及使用的材料。
挑战2:将小开关正确接入简单电路,知道开关是如何控制灯的。
挑战3: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开关。
1.制作前,明晰制作方法。
(1)观察小开关。这个开关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把这个小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与断的。
(2)做个回形针开关。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
①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
②先把一枚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
③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2.制作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开关主要分几部分?各部分作用是什么?对应需要什么特性的材料?
(2)回形针开关由哪些材料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3.制作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闭合开关,接通电流,小灯泡亮;断开开关,断开电流,小灯泡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
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
挑战4:将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与电池、导线、回形针开关连接起来,做成红绿灯。试着用制作一个开关控制这组红绿灯。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不同电器的开关是如何控制电流通断;了解开关的演变过程。
板书设计:
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2.开关是导体、绝缘体共同组成的。
3.开关种类: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智能开关等
教学反思:
《电路中的开关》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在生活中,学生对开关是熟悉的。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基本掌握简易电路的构造以及连接方式方法,对什么是导体与绝缘体也不再陌生,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毕竟只有具备了判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的能力,才能合理选择材料制作小开关;同样,做个小开关也需要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通过挑战1“观察开关”和挑战2“将开关正确接入简单电路”,很好地完成了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非常清楚开关有的部分需要选择导体,因为要让电从这里经过;而有些部分要阻断电流流过,需要选择绝缘体。明确了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达到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作用。因此,针对整节课来讲,这两个小实验环节可以算得上是给学生做了一下热身运动,为接下来比较高难度的强体健身运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接着,挑战3、挑战4是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开关。这个活动确实算得上是“挑战”。因为有如下几个细节需要抠出来,否则,部分学生将挑战失败:
一是电流动的方向和路径是怎样的。这是学生动手之前必须弄明白的一条明线,不然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就可能分神,因为心里始终不放心,自己这么做电能不能按照人们需要的路径顺利通过。
二是材料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有新的选择,因为这个开关要同时控制两个灯泡,与单纯的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相比,难度自然也上升了。怎么连接电路原件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在动手之前抠准,否则,学生将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开关的制作当中来。
三是现场出示回形针和两个图钉(分别是①号②号点)呈三角形固定在木板上。回形针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①号点时所对应的①号红灯亮,连接②号点时所对应的②号绿灯亮。
当然,本堂课亦有很多不足之处。1.在探索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给人的感觉是前松后紧,导致创新制作开关环节时间略显仓促。2.在制作开关的材料环节,既然设计让学生选择,那就放大格局,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范围,甚至放弃规定动作。3.制作开关是个工程问题,要涉及到设计、小组合作、材料成本、美观实用等多维度评价。
再上这节课,我会继续做一些调整。
一.在课堂环节的衔接上,应该由问题引导,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课堂引入是红绿灯的游戏,那为什么需要开关、我们可不可以制作一个控制红绿灯的开关就可以成为探究的主线。
二.挑战1和2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已经有学习,所以可以合二为一,节约探索时间,用来做最后改进开关的探索。
三.工程问题的教学应该注重设计-选材-制作-测试-评价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设计环节不能忽视,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设计,并按照设计去选材制作。
四.开关的设计与发明也是随着设计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发展的。可以选取一些不常用但已经出现的新产品开关的素材,通过开关的科技发展史渗透并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