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化学复习
第18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梯级训练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2.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5.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6.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
C.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8.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9.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s时O2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0. (易错题)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
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2.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溶质是Na2SO4 和NaOH
猜想三:溶质是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
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
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3.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
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i.CaCl2溶液呈中性;ii.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
中, 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
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
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
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4中考化学复习
第18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梯级训练 答案版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2.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5.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 )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6.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D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
C.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8.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9.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s时O2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0. (易错题)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
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2.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2NaOH+H2SO4═Na2SO4+2H2O __,
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溶质是Na2SO4 和NaOH
猜想三:溶质是__ Na2SO4 和H2SO4____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_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
使酚酞试液变色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硫酸钡和氯化钠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
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3.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B (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
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
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压减小”等其他合理答案) 。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i.CaCl2溶液呈中性;ii.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
中, 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
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
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 CaCl2与NaOH溶液反应也会产生
沉淀或“”等其他合理答案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 A中有气泡冒出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
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