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微专题
专题21:描述实验现象
1.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色固体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数到空气中形成的,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不是红色固体,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描述实验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描述了实验结论,错误。
故选B。
2.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D.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和红色铜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C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白色小颗粒五氧化二磷,故A选项不正确;
B、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故B选项不正确;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故C选项正确;
D、在未点燃的情况下,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任何现象,故D选项不正确。
综上选C。
4.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C、铜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6.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答案】A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含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故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B
【详解】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B.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所以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正确。
D.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故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C、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D。
10.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低
D.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答案】B
【详解】A、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点燃的甲烷火焰上,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而不能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中的现象,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该选项正确;
C、从实验可以看出,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该选项错误;
D、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石灰水中,并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会除掉二氧化碳,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择B。
11.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答案】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但描述现象的时候不能说出具体的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呈酸性,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D.向氢氧化钠洛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
D、向氢氧化钠洛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B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A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答案】D
【详解】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答案】D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有气泡产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瓶口形成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答案】D
【详解】A、氯化铵与熟石灰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
B、浓盐水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瓶口形成白雾,正确;
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D、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D。
1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现象记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氢氧化钠溶液的pH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有大量白烟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水进行结晶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答案】C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润湿,润湿后相当于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pH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在瓶口看见白雾,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会看见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现象为: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B.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D.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C
【详解】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向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D、黑色的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D.浓硫酸放入水中稀释放热,说明浓硫酸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详解】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是白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详解】A、氧气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D正确。
故选: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微专题
专题21:描述实验现象
1.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色固体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D.产生蓝色沉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4.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0.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低
D.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11.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D.向氢氧化钠洛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瓶口形成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1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现象记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氢氧化钠溶液的pH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有大量白烟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水进行结晶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18.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B.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D.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19.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D.浓硫酸放入水中稀释放热,说明浓硫酸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2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