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微专题
专题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3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0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40+32+10-12-0-10=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B、a、c质量减少,推测为反应物,b质量增加,推测为生成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符合a+c→b,因此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所以b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a、c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答案】D
【详解】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
故选D。
4.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答案】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24.0g+2.0g=2.0g+xg+1.9g,x=22.1g,甲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为生成物,乙的质量无变化,反应为甲加热生成丙和丁。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由以上分析知,x=22.1g,选项错误;
C、由图知,加热样品1后,固体质量减少,最后质量大于2g,则生成物中有气体,有固体,选项错误;
D、由表格知,反应前后乙质量未变;对比样品1、2的曲线知,相同温度,样品1固体质量减少更快,即加入乙反应速率更快;将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说明乙化学性质不变,故乙是催化剂,选项正确。
故选D。
5.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答案】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设该化合物质量为x,则x+3.2g=4.4g+1.8g,得出x=3.0g,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反应前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2g,因此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则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该化合物共3.0g,C元素质量为1.2g,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g) 16 2 5 3
反应后(g) 0 10 5 11
发生变化的量(g) 16 8 0 8
【详解】A、根据分析,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因此丙不一定是催化剂,选项B不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g,因此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选项C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g∶8g=1∶1,选项D正确。故选D。
7.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O2和H2O中的氢元素和碳元素来自该化合物;而该化合物中含有C的质量为:=1.2g;该化合物中含有H的质量为:=0.3g;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之和为:1.2g+0.3g=1.5g<2.3g,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5g=0.8g,所以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故选:B。
8.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将 2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g B.4.8g C.3.2g D.4.4g
【答案】C
【详解】该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20g×60%=12g,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最后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6.8g=3.2g。故选C。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
A.48g B.56g C.64g D.72g
【答案】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水的质量为:,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a,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a,则,a=2,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6g+22g+14g-16g=56g。
故选B。
10.“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答案】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
【详解】A、据化学式CH2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微专题
专题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3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0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2.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4.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5.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7.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8.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将 2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g B.4.8g C.3.2g D.4.4g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
A.48g B.56g C.64g D.72g
10.“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