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实验活动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量筒 B.玻璃棒 C.酒精灯 D.托盘天平
【答案】C
【详解】A、量筒,用于配制溶液时量取水的体积,故A需要;
B、玻璃棒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故B需要;
C、酒精灯,用于加热的仪器,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故C不需要;
D、托盘天平,用于配制溶液时称取固体氢氧化钠,故D需要;
故选C。
2.配制70g 16%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部分氯化钠时部分洒落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时部分洒出
【答案】C
【详解】A、配制70g16%的NaCl溶液,需溶质氯化钠质量为70g×16%=11.2g,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如果左码右物,实际称取氯化钠质量小于11.2g,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故选项错误。
B、转移氯化钠时,如果氯化钠不小心撒出烧杯,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故选项错误。
C、量取水的体积,如果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故选项正确。
D、配好后装瓶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滤纸上称量
B.俯视量筒刻度读出所取水的体积
C.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左盘称量
D.将94mL水倒入盛有6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答案】D
【详解】A.因为NaOH易潮解且有腐蚀性,所以应该把它放在小烧杯或者玻璃器皿中称量,故此操作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而不能俯视读数,这样会使读数偏高,而造成实际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故此操作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若放反,则会出现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读数,造成的结果是使所称量的物体质量偏小,故此操作错误;
D.由题可知,氯化钠的质量=100×6%=6g,溶剂水的质量=100-6=94g,再结合,即,所以此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探究NH4NO3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C.验证木炭的还原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B
【详解】A、烧杯中放入温度计,随着硝酸铵的溶解,溶液温度改变,可以通过温度计时时观察体系温度变化,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取用、左物右码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但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有能量变化,可能损坏量筒,比如稀释浓 硫酸 ,放出的大量热容易使量筒炸裂,量筒的口径小,不方便搅拌,所以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C、碳与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铁还原为铜单质的过程也伴随着颜色变化,黑色到紫红色,现象明显,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左至右,试管一铁钉生锈,试管二、三不生锈,试管二因为缺乏氧气而不生锈,试管三因为缺乏水而不生锈,实验做到控制变量、互为对照,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配制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B.量取水的体积为
C.实验中要用到胶头滴管
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答案】B
6.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A
7.某同学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溶液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的指针向左偏转,若要使指针居中,此时应该 。
A.增加氯化钠B.减少氯化钠C.增加砝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3)量取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6)溶液配制后要装瓶贴标签,在标签上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
【答案】(1) ②①⑤③④ ①
(2) 广口瓶 3 A
(3)C
(4)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AD
(6)氯化钠溶液6%
【详解】(1)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即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故操作①错误。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即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为广口瓶;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50g×6%=3g氯化钠。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图中左盘为砝码,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应减少氯化钠至天平平衡,故选B。
(3)由(2)可知,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50g-3g=47g水,水的体积为=47mL,量筒选择大于液体体积,且最接近液体体积的量程,即50mL最合适,故选C。
(4)溶液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实际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即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砝码生锈,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实际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即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AD。
(6)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写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即氯化钠溶液6%。
8.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 处,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 。
(2)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说明:1g以下用游码)
(3)D操作应选用 的量筒(从10 mL、50 mL 、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中水的 处保持水平。
(4)E操作的后果是 ,E操作的目的是 。
(5)若B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填序号)。
①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6)实验结束后,要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答案】(1) 三/3 装瓶贴标签
(2)6.5
(3) 50mL 凹液面的最低
(4) 易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损坏,从而污染溶液 搅拌,加快溶解
(5)①④
(6)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玻璃仪器已经洗干净
【详解】(1)取用固体时,瓶塞应倒放,故A处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B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B处错误;搅拌,应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故E处错误,故有三处错误;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缺少的一个操作步骤是:装瓶贴标签;
(2)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砝码质量=氯化钠质量+游码质量,故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7g-0.5g=6.5g;
(3)所需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即42.5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应选用50mL的量筒;
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中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E操作中,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易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损坏,从而污染溶液;
E操作是搅拌,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
(5)①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③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不符合题意;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导致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
(6)实验结束后,要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玻璃仪器已经洗干净。
9.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准备了图示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计算所需的质量为 。
(4)量取蒸馏水的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 (填字母)。
(5)若用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该溶液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均为),需要加水 。
【答案】(1)溶解
(2)玻璃棒
(3)3
(4) 胶头滴管 A
(5)偏大
(6)495
【解析】略
10.用上述方法配制得到的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再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50g 3%的溶液需要6%的溶液的质量为 g(体积约为 ),水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
2.量取:用 量筒量取 6%的氯化钠溶液和 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贴标签: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 。
【答案】 25 24 25 25 50 24 25 玻璃棒 氢化钠溶液 3%
【解析】略
1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选项序号)。
A.丙>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5)要配制100g的5%的甲溶液,需要20%的甲溶液 g;需要的仪器有 。
【答案】(1)t2 ℃时,甲、丙溶解度相等,都是50g
(2) 33.3% 3:8
(3)丙 >乙>甲
(4)D
(5) 25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溶解度相等,都是50g;
(2)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该温度下,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只能溶解25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其升温到t3℃,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80g,故该温度下,30g甲物质完全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0g:(30g+50g)=3:8;
(3)t4℃时,溶解度:甲>乙>丙,该温度下,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故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 >乙>甲;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4℃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4℃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故选D;
(5)解:设需要20%的甲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5%=20%x,x=25g;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所需的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12.如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食盐 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
(3)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 → → 。
(4)将食盐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5)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15g,游码的读数3.5g,则小明称得的食盐质量实际为 g。
【答案】(1)18.5
(2)烧杯
(3) ⑤ ③ ① ④ ②
(4)加速溶解
(5)11.5
【详解】(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食盐的质量为:100g×18.5%=18.5g;
(2)据图可知,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烧杯;
(3)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药品、把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把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搅拌溶解,故填⑤;③;①;④;②;
(4)将食盐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溶解;
(5)设称得的食盐质量实际为x,根据题意有:x+3.5g=15g,x=11.5g。
13.如图是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D操作应选用 毫升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 。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
【答案】(1) 16克/16g 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直到天平平衡
(2) 100 D中量筒没有沿烧杯内壁倾倒液体 最低
(3)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详解】(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80g×20%=16g;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取用的氯化钠多,应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直到天平平衡。
(2)需水的体积是:(80g-16g)1.0g/mL=64mL,在选取量筒量程时要选取比64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取100mL的量筒;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
(3)E操作为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14.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下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答案】(1)胶头滴管
(2)②⑤①④③或②⑤⑥①④③
(3)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89
(5)①②
(6)50g
【详解】(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
(2)配制溶液时先取氯化钠,然后称量,游码调平,然后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搅拌使固体溶解。故其顺序为②⑤①④③或②⑤⑥①④③。
(3)操作③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实际称得的质量为10g+1g=11g,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取水的质量约,x=89g(合89mL)。
(5)①食盐潮湿不干燥会使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取的值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大,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确定,此时有部分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量筒中有水,但是量出水的体积不变,所以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①②。
(6)根据配制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22%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100g×11%=22%×x,解得x=5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即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50g。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业上通常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0g,需氯化钠固体 g。己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配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若将12%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 。
(3)经检测,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4)实验室中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甲烧杯中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填序号)。
【答案】(1) 72 不饱和
(2)量筒
(3)AD
(4)丁
【详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0g,需氯化钠固体质量=600g×12%=72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26.5%,配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若将12%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12%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量筒;
(3)A 、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 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D;
(4)根据题意,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由图像可知,丙和丁有没有溶解的固体,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实验活动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量筒 B.玻璃棒 C.酒精灯 D.托盘天平
2.配制70g 16%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部分氯化钠时部分洒落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时部分洒出
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滤纸上称量
B.俯视量筒刻度读出所取水的体积
C.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左盘称量
D.将94mL水倒入盛有6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4.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探究NH4NO3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C.验证木炭的还原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5.配制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B.量取水的体积为
C.实验中要用到胶头滴管
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6.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B. C. D.
7.某同学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溶液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的指针向左偏转,若要使指针居中,此时应该 。
A.增加氯化钠B.减少氯化钠C.增加砝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3)量取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6)溶液配制后要装瓶贴标签,在标签上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
8.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 处,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 。
(2)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说明:1g以下用游码)
(3)D操作应选用 的量筒(从10 mL、50 mL 、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中水的 处保持水平。
(4)E操作的后果是 ,E操作的目的是 。
(5)若B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填序号)。
①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6)实验结束后,要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9.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准备了图示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计算所需的质量为 。
(4)量取蒸馏水的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 (填字母)。
(5)若用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该溶液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均为),需要加水 。
10.用上述方法配制得到的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再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50g 3%的溶液需要6%的溶液的质量为 g(体积约为 ),水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
2.量取:用 量筒量取 6%的氯化钠溶液和 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贴标签: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 。
1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选项序号)。
A.丙>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5)要配制100g的5%的甲溶液,需要20%的甲溶液 g;需要的仪器有 。
12.如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食盐 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
(3)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 → → 。
(4)将食盐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5)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15g,游码的读数3.5g,则小明称得的食盐质量实际为 g。
13.如图是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D操作应选用 毫升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 。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
14.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下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业上通常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0g,需氯化钠固体 g。己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配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若将12%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 。
(3)经检测,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4)实验室中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甲烧杯中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