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同步20】10.1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下册同步20】10.1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8 08:34: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1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利用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原理,使鲜花变色
B.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制作叶脉书签
C. 利用碳的不完全燃烧,得到炭黑
D. 用淬火后的钢针钓鱼钩
【答案】D
【详解】A、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与酸碱指示剂的原理类似,故可利用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原理,使鲜花变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片中的叶肉,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制作叶脉书签,不符合题意;
C、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可得到炭黑,不符合题意;
D、淬火后的钢针硬度变大,韧性减弱,所以不能用淬火后的钢针做鱼钩,符合题意。
故选D。
2.溴麝香草酚蓝在pH为6.0~7.6的溶液中呈蓝色,遇酸变为黄色。若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少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溶液最终的颜色为
A.蓝色 B.无色 C.黄色 D.红色
【答案】C
【详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得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故选C。
3.同学们在家里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紫甘蓝汁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
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颜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下列溶液能使紫甘蓝汁变为红色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醋酸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详解】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甘蓝汁变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醋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色,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蓝莓富含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花青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花青素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花青素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 D.蓝莓汁液中滴入盐酸,溶液呈蓝色
【答案】D
【详解】A、花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花青素中C、H、O元素质量比为,故花青素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盐酸显酸性,故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5.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氢氧化钠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答案】A
【详解】A、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A正确;
B、氢氧化钠的溶液为碱性溶液,25℃时,遇到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B错误;
C、雏菊花汁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C错误;
D、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A。
6.取一滤纸条,等间距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 pH 大于 7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快
【答案】D
【详解】A、氨水显碱性,溶液pH>7,该选项说法正确;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C、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没有与石蕊试液接触,但石蕊试液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变蓝色的棉球个数多,说明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某同学用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柠檬水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柠檬水 D.滴加自制指示剂
【答案】D
【详解】A、研磨花瓣时,将花瓣置于研钵中,用杵压碎或研碎,不能砸,选项正确;
B、浸取色素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
故选D。
8.下列事实所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2种分子
B.硫酸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滴有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对油污具有溶解作用
D.酒精可用于浸泡紫甘蓝自制指示剂:紫甘蓝所含色素在酒精中溶解能力更强
【答案】C
【详解】A、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解释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该选项解释错误;
D、酒精可用于浸泡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是因为紫甘蓝所含色素在酒精中溶解能力更强,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9.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能验证金刚石具有导电性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C.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原理,白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D.用火柴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答案】A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金刚石,故A错误;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降低温度,可以用来制冰袋,故C正确;
D、用火柴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火焰分成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火焰温度不同,可以验证,故D正确。
故选A。
10.某校初三学生小明喜欢进行各种家庭实验探究,他对于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新鲜的土豆,5%的H2O2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一 (鹅卵石,细木屑,蓬松棉) 实验二
A.实验一可以制备、收集并检验氧气 B.实验二得到的a杯中的滤液是硬水
实验三 实验四
C.实验三,可以通过此方法制取少量蒸馏水 D.实验四中的紫甘蓝试剂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新鲜的土豆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正确;
B、湖水经过鹅卵石、细木屑、蓬松棉后可以除去难溶性的杂质,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滤液是软水,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较多浮渣,错误;
C、电磁炉加热可使自来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经过冷水冷却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收集得到蒸馏水,正确;
D、苹果汁味酸性,肥皂水为碱性,分别倒入自制紫甘蓝试剂呈现不同颜色,即紫甘蓝试剂在不同的酸性、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正确;
故选B。
11.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用酒精溶液(体积比1:1)浸泡, (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紫甘蓝的汁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④请你用紫甘蓝提取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操作过程 ;结论 。
【答案】 过滤 可以 各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 溶液显红色的为稀盐酸,显绿色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详解】②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后用酒精溶液浸泡,要得到紫甘蓝提取液需通过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③由表中内容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④由表中内容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可据此设计实验;
各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溶液显红色的为稀盐酸,显绿色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12.江西风景美如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词。
(1)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的汉仙岩为丹霞地貌景观,其红色砂砾岩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
(2)上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 ;水稻中富含淀粉(C6H10O5)n,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检验赣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
(4)庐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某同学将桃花和迎春花的汁液用 (填一种仪器名称)吸取并滴入下列液体中,混匀后液体颜色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的汁液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稀盐酸 蒸馏水 氢氧化钠溶液
桃花的汁液 红色 粉色 绿色
迎春花的汁液 黄色 黄色 黄色
【答案】(1)Fe2O3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36:5:40
(3)肥皂水
(4) 胶头滴管 迎春花
【详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2O3;
(2)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
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16×5n)=36:5:40;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4)将桃花和迎春花的汁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入下列液体中;
迎春花的汁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故迎春花的汁液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13.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实验,省略固定装置。

I.利用上图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根据烧杯中的反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是 。
Ⅱ.若用上图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并在a、b处分别放入少量白磷和红磷,将导管末端烧杯换成尾气处理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在a和b之间均匀微热,观察到白磷燃烧 、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锥形瓶
(2)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灭火
(5)
(6) 产生大量白烟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处观察到的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烧杯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灭火;
(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6)用上图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并在a、b处分别放入少量白磷和红磷,在a和b之间均匀微热,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着火点低,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 。
A.白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蔗糖水
【实战应用】
(2)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应选择的试剂是稀盐酸,不能选择稀硫酸的原因是 。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 色。
【答案】(1)AC
(2) 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红
【详解】(1)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需要选生活中显酸性、显碱性的物质。
A、白醋显酸性,故正确;
B、食盐水显中性,故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故正确;
D、蔗糖水显中性,故错误;
故选AC;
(2)①a.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根据表格该色素滴入酸性溶液中为红色。
15.“新的知识以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身边形形色色的物质。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之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据上表推测,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②如图2是某同学分别测定酸化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该操作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 (填“偏大”或“偏小”)。
(2)用Y形管可进行多种实验。
①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②如图4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I中Y形管倾斜,使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再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3)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A锌片 B铜片 C银片 D硫酸锌溶液 E硫酸铜溶液 F硝酸银溶液 G稀硫酸
①小亮想以最少的操作步骤和最少的试剂消耗达成实验目的,在所提供的药品中,他应该选择 (填序号)。
②小华在老师的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 。
【答案】 能 偏大 不断运动的 不能 ACE或BDF 银、铜
【详解】(1)①据上表,紫薯汁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绿色、与中性溶液不变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②测定酸化土壤酸碱度,潮湿的点滴板使得溶液被稀释,酸性变弱,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偏大。
(2)①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不断运动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形成碱性溶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该实验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3)①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或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故可以选择ACE或BDF。
②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大于银;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则硝酸银、硫酸铜完全反应,锌不确定是恰好还是过量,故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1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利用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原理,使鲜花变色
B.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制作叶脉书签
C. 利用碳的不完全燃烧,得到炭黑
D. 用淬火后的钢针钓鱼钩
【答案】D
【详解】A、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与酸碱指示剂的原理类似,故可利用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原理,使鲜花变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片中的叶肉,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制作叶脉书签,不符合题意;
C、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可得到炭黑,不符合题意;
D、淬火后的钢针硬度变大,韧性减弱,所以不能用淬火后的钢针做鱼钩,符合题意。
故选D。
2.溴麝香草酚蓝在pH为6.0~7.6的溶液中呈蓝色,遇酸变为黄色。若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少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溶液最终的颜色为
A.蓝色 B.无色 C.黄色 D.红色
【答案】C
【详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得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故选C。
3.同学们在家里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紫甘蓝汁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
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颜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下列溶液能使紫甘蓝汁变为红色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醋酸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详解】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甘蓝汁变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醋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色,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蓝莓富含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花青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花青素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花青素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 D.蓝莓汁液中滴入盐酸,溶液呈蓝色
【答案】D
【详解】A、花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花青素中C、H、O元素质量比为,故花青素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盐酸显酸性,故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5.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氢氧化钠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答案】A
【详解】A、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A正确;
B、氢氧化钠的溶液为碱性溶液,25℃时,遇到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B错误;
C、雏菊花汁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C错误;
D、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A。
6.取一滤纸条,等间距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 pH 大于 7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快
【答案】D
【详解】A、氨水显碱性,溶液pH>7,该选项说法正确;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C、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没有与石蕊试液接触,但石蕊试液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变蓝色的棉球个数多,说明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某同学用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柠檬水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柠檬水 D.滴加自制指示剂
【答案】D
【详解】A、研磨花瓣时,将花瓣置于研钵中,用杵压碎或研碎,不能砸,选项正确;
B、浸取色素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
故选D。
8.下列事实所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2种分子
B.硫酸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滴有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对油污具有溶解作用
D.酒精可用于浸泡紫甘蓝自制指示剂:紫甘蓝所含色素在酒精中溶解能力更强
【答案】C
【详解】A、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解释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该选项解释错误;
D、酒精可用于浸泡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是因为紫甘蓝所含色素在酒精中溶解能力更强,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9.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能验证金刚石具有导电性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C.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原理,白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D.用火柴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答案】A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金刚石,故A错误;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降低温度,可以用来制冰袋,故C正确;
D、用火柴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火焰分成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火焰温度不同,可以验证,故D正确。
故选A。
10.某校初三学生小明喜欢进行各种家庭实验探究,他对于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新鲜的土豆,5%的H2O2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一 (鹅卵石,细木屑,蓬松棉) 实验二
A.实验一可以制备、收集并检验氧气 B.实验二得到的a杯中的滤液是硬水
实验三 实验四
C.实验三,可以通过此方法制取少量蒸馏水 D.实验四中的紫甘蓝试剂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新鲜的土豆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正确;
B、湖水经过鹅卵石、细木屑、蓬松棉后可以除去难溶性的杂质,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滤液是软水,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较多浮渣,错误;
C、电磁炉加热可使自来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经过冷水冷却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收集得到蒸馏水,正确;
D、苹果汁味酸性,肥皂水为碱性,分别倒入自制紫甘蓝试剂呈现不同颜色,即紫甘蓝试剂在不同的酸性、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正确;
故选B。
11.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用酒精溶液(体积比1:1)浸泡, (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紫甘蓝的汁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④请你用紫甘蓝提取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操作过程 ;结论 。
【答案】 过滤 可以 各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 溶液显红色的为稀盐酸,显绿色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详解】②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后用酒精溶液浸泡,要得到紫甘蓝提取液需通过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③由表中内容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④由表中内容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可据此设计实验;
各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溶液显红色的为稀盐酸,显绿色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12.江西风景美如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词。
(1)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的汉仙岩为丹霞地貌景观,其红色砂砾岩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
(2)上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 ;水稻中富含淀粉(C6H10O5)n,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检验赣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
(4)庐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某同学将桃花和迎春花的汁液用 (填一种仪器名称)吸取并滴入下列液体中,混匀后液体颜色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的汁液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稀盐酸 蒸馏水 氢氧化钠溶液
桃花的汁液 红色 粉色 绿色
迎春花的汁液 黄色 黄色 黄色
【答案】(1)Fe2O3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36:5:40
(3)肥皂水
(4) 胶头滴管 迎春花
【详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2O3;
(2)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
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16×5n)=36:5:40;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4)将桃花和迎春花的汁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入下列液体中;
迎春花的汁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故迎春花的汁液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13.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实验,省略固定装置。

I.利用上图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根据烧杯中的反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是 。
Ⅱ.若用上图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并在a、b处分别放入少量白磷和红磷,将导管末端烧杯换成尾气处理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在a和b之间均匀微热,观察到白磷燃烧 、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锥形瓶
(2)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灭火
(5)
(6) 产生大量白烟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处观察到的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烧杯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灭火;
(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6)用上图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并在a、b处分别放入少量白磷和红磷,在a和b之间均匀微热,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着火点低,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 。
A.白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蔗糖水
【实战应用】
(2)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应选择的试剂是稀盐酸,不能选择稀硫酸的原因是 。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 色。
【答案】(1)AC
(2) 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红
【详解】(1)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需要选生活中显酸性、显碱性的物质。
A、白醋显酸性,故正确;
B、食盐水显中性,故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故正确;
D、蔗糖水显中性,故错误;
故选AC;
(2)①a.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根据表格该色素滴入酸性溶液中为红色。
15.“新的知识以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身边形形色色的物质。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之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据上表推测,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②如图2是某同学分别测定酸化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该操作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 (填“偏大”或“偏小”)。
(2)用Y形管可进行多种实验。
①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②如图4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I中Y形管倾斜,使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再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3)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A锌片 B铜片 C银片 D硫酸锌溶液 E硫酸铜溶液 F硝酸银溶液 G稀硫酸
①小亮想以最少的操作步骤和最少的试剂消耗达成实验目的,在所提供的药品中,他应该选择 (填序号)。
②小华在老师的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 。
【答案】 能 偏大 不断运动的 不能 ACE或BDF 银、铜
【详解】(1)①据上表,紫薯汁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绿色、与中性溶液不变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②测定酸化土壤酸碱度,潮湿的点滴板使得溶液被稀释,酸性变弱,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偏大。
(2)①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不断运动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形成碱性溶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该实验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3)①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或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故可以选择ACE或BDF。
②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大于银;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则硝酸银、硫酸铜完全反应,锌不确定是恰好还是过量,故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