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5:2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缘情于景,洗涤心灵”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学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一单元目标设计依据;二在设计依据基础上设定的单元目标;三 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四根据任务指向安排本单元的学习课时;五对每个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简单说明;六这一单元主题的课程延伸;七本单元的整体评价。
01
单元目标设计依据
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关注四个大方面: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每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这一单元最后给的单元研习任务,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今天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说明。
1. 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
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能够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任务群说明中给出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1)熟读作品,梳理和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艺术手法,要重点学习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同时通过诵读,分析精彩语段,赏析细节,从用词、句式、手法、联想、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感受和品味不同体裁作品的语言之美。
(2)品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感受文人笔下的美景,关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对他人的悲悯之心,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进一步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创作写景抒情散文,精选意象,抒发情感,力争做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追求散文的语言美和美容美、情感美。
本单元所选五篇都是散文名篇。两篇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一篇当代写景抒情哲理散文《我与地坛》,两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其中《荷塘月色》和《登泰山记》是自读课文。这五篇散文涉及古今,编写教材时已经注意到篇目之间的整合,分成了两个类别:《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描写的景色都是北京的景物,呈现出北京多种多姿的美;而《赤壁赋》《登泰山记》是游览胜迹、登临高山之作。这些文章相同的是,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都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学习写景抒情散文,提升鉴赏品味,分析写作手法,关注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结构化的任务设计,以表格化“清单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在对这五篇文章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就要紧扣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此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指导方向。
2.关注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共三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情况及特点以及核心学习任务。
第一段:阅读文学作品 感受自然之美
第二段:徜徉景物描写 领会人文内涵
第三段:明确基本目标 落实核心任务
3.关注单元研习任务:
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三个部分,清晰明确。
任务一:赏玩自然风景,丰富审美情趣。
任务二:探寻民族审美,读懂人生思考。
任务三:记录美好自然,书写大地情诗。
4.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学生已有的借景抒情文阅读经验:在初中时学过《紫藤萝瀑布》《秋天的怀念》《壶口瀑布》《春》《与朱元思书》等写景抒情散文,当时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是:通过作品找出景物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并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
到了高一必修上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等写景抒情的诗文。对高一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通过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思考。
从初中到高一必修上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呈层级上升的,那高一必修上中这一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也要注重学习能力层级的递进提升。
另外我们在学习之前还应该对学生关于这五篇散文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看看班里有多少人读过原著,这对我们教学实际过程中的引导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02
单元学习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的单元学习依据的分析,设定了如下单元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古代常见的记录时间的方法,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精妙的语言艺术,理解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2.思维发展与提升:比较不同作品写景、抒情、说理的方法的区别,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探究作者寄予景物背后的民族审美心理。
4.文化理解与传承:领会作品人文内涵,运用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抒发自己的真实体验。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目标”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学习任务。其中 1、2是我们的学习重点,3 和 4涉及到的思维训练和方法技巧的运用,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上课过程中需着重进行引导。
03
单元学习任务指向
任务一:指向寻找物我互动的机缘,提升文学欣赏品味。(4课时)
1.诵读感知,积累字词,标注喜欢的景物描写,想象作者置身其中的情境。
2.涵咏咀嚼,从描写对象、氛围意境等角度赏析,感受作品文辞之美。
任务二:指向探究物我互动的结果,体会民族审美心理。(2课时)
1.对比鉴赏,查阅作者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获得审美体验,丰富审美情趣。
2.评点优美的写景抒情段落,探讨评价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
任务三:指向记录我与物的真诚对话,培养对自然的热爱。(1课时)
1.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总结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
2.借鉴散文写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
色、一缕花香,樱花烂漫温柔,微醺春风清净。
04
单元课时安排
05
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分解
第1课时 个性出行 别样风景
情境导入
疫情,像久不消散的烟云,束缚了无数人游览山水的脚步。然而,在美好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却能实现对天地山川、自然凡物的欣赏、品鉴与感悟。为此,安阳新媒体联合安阳市实验中学推出“自然之美 心灵映像”系列活动。今天我们来到第一站,畅游散文里的北京城。
学习活动一:资料收集 设计展示
请为北京的四合院、清华园的荷塘、地坛公园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并讲述作者创作之情缘。
要求:请结合预习收集的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学习活动二:一座城市 不同风景
如果你是这次北京站旅游的导游,你将为同学们推荐三处景点中的何处风景呢?
要求:班级分为三大组,每组选择一个景点,推荐最欣赏的一处风景,并说出理由。
学习活动三:经典诵读 品味其美
请同学们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面,配乐诵读,品味其美。
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
作业布置:心灵旅行 再现其美
北京,这座古老沧桑的城市留下很多人的足迹和记忆,你走过的路,跨过的桥,穿越的山河,可曾封存着你的记忆?请描写一处记忆深处的风景。
第2课时:寻景问情 入境得意
情境导入
为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学品味,北京市轨道集团将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经典散文篇目为基础,以“读经典散文,悟自然情怀”为主题,进行地铁一号线车厢的设计改造,现面向社会征求设计方案。请你积极投稿,参与到地铁车厢的设计中。
活动一:鉴赏文段 精选车厢图片
1、赏读风景寻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从图景中任选一幅,品味其中蕴含的景物特点。
2、基于对图景的鉴赏与品味,选择合适的图片,写一则推荐语,推荐其张贴在地铁车厢内。
活动二:赏读文字析技巧
重点分析 以点带面
1.分析《故都的秋》中写秋的主要技巧。
2.月色本是难状之景,《荷塘月色》第5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
3.《我与地坛》通过哪些表达方法来展现母爱的深挚
活动三:体悟情感 小试牛刀
1.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去探寻一下三篇散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性?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中有什么启发呢?
启发:散文有“景由情志,情由景生”的特点。
2.以“家乡风物”为题,借鉴课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情景交融的文字,推广家乡旅游。
第3课时 寄情山水 远观天地
情境导入
疫情,像久不消散的烟云,束缚了无数人游览山水的脚步。然而,在美好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却能实现对天地山川、自然凡物的欣赏、品鉴与感悟。为此,安阳新媒体联合安阳市实验中学推出“自然之美 心灵映像”系列活动。今天我们来到第二站,开启登山临水之旅。
学习活动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请你为赤壁和泰山设计一张旅游宣传海报。
要求: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学习活动二:月色赤壁,登山临雪
学校组织班级举行“和古人畅游山水故事会”活动, 请你讲述和苏轼、姚鼐游览山水的历程,邀大家共赏。
要求:班级分为两大组,一组讲述和苏轼舟游赤壁的历程,一组讲述陪姚鼐攀登泰山的经历。在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地点、同行者、心情、所见所闻等要素。
学习活动三:经典诵读 品味其美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配乐诵读,品味其美。
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
作业布置
苏轼笔下的赤壁景色、姚鼐笔下的泰山景致均已深深打上了他们的心境和情感的个体印记,带有他们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其实,我们也常常带着不同的心境走进不同的景致之中,抒发对生活的感慨。请你带我们走进这种景致之中,来表达你的感悟。
第4课时 山水有清音 怡情亦愈心
情境导入
金秋已远,冬日已至。我校鹿鸣文学社准备推出以“遇见·自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向全体同学写征集写景散文作品。期待你的作品带领大家徜徉自然,润色心灵。
学习活动一:比较阅读,各臻其妙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泰山记》,一乐水,一乐山,均为名篇。比较《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文章在文体、语言特点、主要景物、景色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完成表格。小组内先交流,全班展示。
预设:
学习活动二:含英咀华 各具意趣
任务一:两篇文章分别是如何描写“江上月出”和“雪峰日出”的美景的?从写景顺序、写景角度、修辞运用、用词炼字等角度赏析。
示例一
《赤壁赋》对“月出”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写月之前,先写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接着写月出后的夜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沐清风白雾,赏月色天光,泛舟畅游,快乐之极。情景交融,景情俱佳。作者将超然的心情融在对江上月出的描摹中。
任务二: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组的伙伴听,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展示,其他组同学互评。
学习活动三:纵情山水 各显其理
山水无言,但山水有情。自古以来,中国就有 “文人在自然山水中安顿自我”的文化传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哲理之思。
作业布置
史铁生从地坛公园悟出生命真谛,苏轼从赤壁清风明月中寻得一份释怀,姚鼐从泰山冬雪中获得不畏艰险的勇气。自然风物给作者带来心灵的慰藉,你曾经在哪一种状态下有过让你感到惊喜或悲伤或思索的遇见?
以“遇见·自然”为主题,写一篇写景散文,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完成鹿鸣文学社散文创作投稿。
第5课时 赏山水自然 悟人生哲理
情境导入
中国自然美学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在山水自然中,可以安顿身心、怡情悦性,更能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超越。安阳新媒体将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举行一场“自然与人生”圆桌会议。
学习活动一:选择议题,搜集资料
圆桌会议有三个可以选择的议题:
1、 意趣各异的北平之秋——以郁达夫《故都的秋》和老舍《北平之秋便是天堂》为例。
2、走出困境的精神超越——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苏轼的《赤壁赋》为例。
3、“逃离”之后的不同选择——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
学习活动二:围绕议题,思考交流
选择相同议题的同学为一个圆桌会议成员,分别以表格为主要思考方向 ,搜集资料,提出观点,相互交流,完成表格。
学习活动三:推举代表 展示成果
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中国人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观念,在登山临水时,不仅仅观自然,也在观自我,借自然山水比德、审美、寄情、悟道。历代中国文人,把大地山川写入案头文章时,也将自然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山水文化涵养了一代代国人的精神,启迪着无数后人的人生智慧。
让我们敞开胸怀,拥抱自然,期待与另一个全新的自我相遇吧!
第6课时 读山水 品意蕴
情境导入
本单元的散文在写景状物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也折射出民族的审美心理,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文化意象。安阳新媒体准备完成“山水文化之意蕴品鉴”文化墙,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深入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山水文化品鉴”卡片,丰富文化墙的内容,并在文化墙展示时进行解说。
学习活动一:品读课文 解读文化
找出文中的文化意象或文人情结,并试着完成表格。
学习活动二: 品鉴文化,制作卡片
制作“山水文化品鉴”卡片。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本组同学共同制作完成的一张卡片,并说明卡片中包含的元素。)
学习活动三:投票选举 “C位出道”
请投票选举出你心目当中最美的一张卡片,票数最多的那张,我们将作为“C位” 粘贴在文化墙上进行展示。
课后小结:
孔老夫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灵动给人智慧,山的稳重给人敦厚。但中国的文人并不仅仅只感受到它们的灵动与敦厚,更多的是其内在精神。中国文人用他们的山水文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山水情怀,是感性的情感情怀,也是理性的哲理情怀。
第7课时 他山之石可攻玉 妙笔生花抒性灵——第七单元 单元写作课
情境导入:
前期在安阳新媒体联合安阳市实验中学推出“自然之美 心灵映像”的系列活动中,我们与郁达夫吟唱故都“秋味”,伴朱自清描绘荷塘,听史铁生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穿越赤壁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畅想玩味。今天,我们将走进最后一站。
活动一:“读美文,品经典”精彩景物描写评点活动
活动方案:
本单元五篇经典将天地之美呈现地多姿多样,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写景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活动二:体会“情景交融”特点,拟写视频拍摄脚本
活动方案:
请大家尝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取侧重写景的段落拍成电视散文,设计一份视频拍摄脚本。并由此体会写景抒情散文中“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别、“情景相生”的艺术魅力。
活动三:记录美好自然,书写大地情诗
活动方案:
“自然之美 心灵映像”系列活动终于要画上圆满的句号,请为安阳新媒体公众号编辑读书征文,完成游学主题活动的最后环节。
任务一:抒写性灵
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 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最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2.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任务二:集结成册
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
六、单元主题课程延伸
1.整本书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审美的阅读兴趣。
阅读驱动力:问题引导
如:问题1:《故都的秋》中的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之美?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结合所熟悉的作品加以印证吗?
问题2:什么叫“中和之美”?有人说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具有“中和之美”。你能以《荷塘月色》营造的意境来解释吗?
问题3:有人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深刻地感悟人生:处在不幸命运中的人们,如何超越自我,超越生死?这使得《我与地坛》具有了宗教的救赎意义。你觉得有道理吗?
问题4:苏轼在 《赤壁赋》中表现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与赤壁这一特定的历史景观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问题5:天地留胜迹,我辈独登临。作者“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这跟泰山是一所文化之山有关系吗?
2. 主题思想延伸:
秋士之悲、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隐世观念、物我无尽、爱国情怀、治愈系
3. 思想学说延伸:
(1). 《古都的秋》与士大夫审美和物哀之美
(2). 《荷塘月色》中的“中和之美”
(3). 《我与地坛》的宗教情怀
(4). 《赤壁赋》里的历史情结
(5). 《登泰山记》背后的泰山文化
七、单元整体评价
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到底教会了学生哪些,学生又学会了多少,我们要有个评价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作为接下来的学习方向指导。通过对组员进行评价,以监督和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所以设计了一个评价量表,期望通过这个表能直观获得数据进行统计,表中所列项目老师们可以自己学校班级的实际需要灵活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