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6 16:11:2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永安三中高中校高一(下)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0分钟)
班级____姓名____准考证号____座号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读泰国人口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泰国人口分布特征表达正确的是( )
A. 空间差异小 B. 集中在曼谷附近 C. 总体东多西少 D. 内陆多沿海少
2. 影响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宗教
3. 和曼谷相比,清迈人口分布的优势条件是( )
A.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C. 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D. 历史悠久,高度文明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曼谷附近,B正确;该国中部和东部人口分布较密集,并没有呈现出总体东多西少的特征;该国人口分布密集区位于曼谷附近的沿海地区,并不是内陆多沿海少,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有利于各种人类活动开展,人口稠密;而北部地势高,起伏大,人口相对于湄南河三角洲来说较为稀少,因此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泰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国范围内气候差异相对较小,B错误;虽然该国人口密集区多临河分布,但是由于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大,故水源不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泰国佛教信徒较多,但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宗教影响该国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炎热,但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经济发达,交通便利,AB错误;而从图中可以看出,清迈位于河流上游,多山地分布,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凉爽,C正确。两城市都是该国的重要城市,历史都较为悠久,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状况);开发历史长短。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部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的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境承载力高于西藏其他地区。下图分别为“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的关系图和“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人口密度随距河距离增加而持续减小 B. 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分布均匀
C. 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 D. 海拔3600-3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
5. 影响“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自然条件 C. 政策因素 D. 历史因素
6. “一江两河”地区比西藏其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生产力高 B. 人口密度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科技水平高
【答案】4. D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一江两河”地区距河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但并非是持续减小,如距河流9-10KM处人口密度差不多,A错误;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但该范围内距河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不均,B错误;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海拔在3800米以上时,人口密度才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C错误;海拔3600-3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西藏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生存。由图可知,“一江两河”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宜人居,有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因此,“一江两河”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该地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故自然条件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最根本因素,B正确;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因此经济、政策、历史因素等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一江两河”地区自然条件较西藏其他地区优越,土地生产力高,环境承载力比西藏其他地区高,A正确;人口密度大是环境承载力高的结果,而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高低的原因,B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矿产资源并不比西藏其他地区丰富,C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科技水平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总量、科技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程度等。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速度和规模。
县域是指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近年来,受县域区位优势、人口政策及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我国县域人口流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力。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县域范围内人口流动年龄结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7. 自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流动人口( )
A. 0~15岁儿童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下降 B. 16~44岁青壮年人口流动占比明显上升
C. 45-59岁中年人口流动占比不断下降 D.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上升
8. 推测我国县域范围内青壮年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 获得先进的教育资源 B. 寻求理想的人生伴侣
C. 寻求更高经济收入 D. 享受优美的宜居环境
9. 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儿童和老年人流动占比变化的社会因素最可能是( )
A. 教育和家庭 B. 法律和政策 C. 交通和医疗 D. 娱乐和购物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2000年在我国县域范围内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动占比波动上升,D正确;0~15岁的儿童流动占比呈波动上升,A错误;青壮年劳动力(16~44岁)流动占比明显下降,B错误;中年劳动力(45~59岁)流动占比明显上升,C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县域相比,大城市生活质量高,就业机会多,经济待遇高。读图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呈较快的下降趋势,其原因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以及高质量的生活,选择离开自己的县域范围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大城市发展,C正确,获得先进的教育资源、寻求理想的人生伴侣、享受优美的宜居环境都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儿童流动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县域范围内乡村儿童到县城上学。由于县城教育资源良好,所以到县城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已成风尚。老年人流动占比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其原因一方面是子女到经济收入更高的大城市或其他省份就业,其孩子到县城上学,身体健康的父母到县城照顾孙辈;另一方面,部分收入较高的家庭,为方便照顾年老的父母,将他们接到就业所在县城生活,A正确;法律和政策、交通和医疗、娱乐和购物都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完成下面小题。
10. 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比贵州( )
A. 早2年 B. 晚2年 C. 早4年 D. 晚4年
11. 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低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对外开发程度高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2025年,贵州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2029年,因此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贵州早4年。故选C。
【11题详解】
与浙江相比,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A正确;甘肃科技发展水平低,B错误;甘肃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D错误。人均消费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等。自然资源状况越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开放程度越大、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是正相关。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是负相关。
茶马古道风庆段是“顺下线”(今云南省风庆县到大理市)的一条支线(如图)。沿线传统聚落受古道发展的影响,由元朝、明朝、清朝逐渐发展繁盛起来,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交通和城市化的发展,古道沿线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元明清以来,传统聚落多分布在古道沿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耕地 D. 商贸
13. 古道上的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转型之初( )
A. 原有的商业功能衰落 B. 聚落经济发展加快
C. 多样的生活空间增加 D. 地域传统文化消失
14. 随着交通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图示区域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发展重心将( )
A. 向东偏移 B. 向西偏移 C. 向南偏移 D. 向北偏移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古道在古代作为重要的通商大道,聚落分布在古道旁,主要有利于商业贸易,D正确;古道不一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耕地充足,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古道上的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转型之初,原有的商业功能衰落,A正确;聚落经济发展减慢,B错误;多样的生活空间减少,C错误;地域传统文化没有消失,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随着交通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南部有县城凤庆,对于周边的的村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村落向南部发展,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下图示意英国、美国、印度、巴西的城镇化进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印度相比,英国城镇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 )
A. 城镇化起步早,水平低 B. 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C. 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 D. 城镇化起步晚,水平高
16. 在1950~2000年期间,巴西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有( )
①减少植被覆盖率②增加地下径流量
③改善河流的水质④出现城市“热岛”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7.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
①失业率高②资源枯竭③犯罪率上升④环境污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5. B 16. D 17. A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较快;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当前速度较慢,B正确,AB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在1950~2000年期间,巴西城市化速度较快,大量土地变成城市硬化路面,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硬化路面使下渗减弱,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①正确、②错误;城市人口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河流水质变差,③错误;人口增多以及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废热,使城市形成“热岛”,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①③正确;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不属于社会问题,②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后期阶段),有逆城市化现象;(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以加速阶段为主),有郊区城市化现象。
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交通设施为主,表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设施分类 主要用途(作用)
交通设施 停车场、轨道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 地下综合体(综合交通、商业等)、文化娱乐
市政场站设施 综合管廊、变电站、雨洪调蓄、污水处理、垃圾转运处理
储藏设施 通用储藏、地下粮仓
18.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直接缓解的“城市病”是( )
A. 住房紧张 B. 能源紧缺 C. 交通拥堵 D. 供水不足
19. 城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城市的( )
A. 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2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优化功能分区②保护城市环境③拓展城市空间④提升用地效率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8. C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交通设施为主”,同时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来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直接缓解的是城市的交通拥堵,C正确;城市住宅基本不采用地下空间,A错误;利用地下空间布局电网、燃气网和供水管网等,但并不能增加能源和水源的输入,地下空间的利用不能改善城市的能源和供水状况,BD错。故选C。
【19题详解】
城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地下综合体和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综合体是随着城巿立体化再开发建设沿三维空间发展的,地面地下连通的,综合交通、商业﹑贮存、娱乐、市政等多用途的大型公共地下建设工程。为此,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只是在高地租、建筑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增加地面建筑向地下的延伸,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降低地租成本。城市地租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功能区一般为商务区,而住宅区、工业区和行政区地价都较中心商务区便宜,故城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城市中心的商务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现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二维平面的发展,会导致城市向周边扩展,侵占城郊耕地、水域和林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使城市沿三维空间发展,拓展了城市空间,有效提升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控制城市发展对周边土地的侵占,③④正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优化功能分区和保护城市环境作用不大,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交通干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发达,人流量大;住宅区一般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靠近交通干线。同时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遵循: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下风或垂直风向的郊外原则;规模较小且无污染可以适当布局在城区或居民区。
海坛岛是我国第五大岛,地形复杂。早期聚落位于北部滨海平原,以码头为核心展开布局,随着人口增加,聚落向台地和平原扩展,并逐渐形成独有的海岛聚落文化。如今,岛屿上居民大批离乡发展,传统民居功能逐渐被抽离,保护聚落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图为海坛岛聚落选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早期,滨海聚落以码头为核心展开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 取水便利 B. 方便出海 C. 观赏海景 D. 抵御防卫
22. 居民将聚落扩展到台地和平原处,是为了( )
A. 寻找优美环境 B. 开发矿产资源 C. 寻求便利交通 D. 从事农业耕作
23. 保护海坛岛传统聚落文化遗产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 完善基础设施 B. 修缮传统民居 C. 提升产业效益 D. 增加建筑功能
【答案】21. B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以码头为核心的聚落布局方式与取水是否方便无关,A错误。海坛岛早期聚落位于滨海平原,渔业为当地居民主要产业,以码头为核心展开布局,有利于出海捕鱼、出行,B正确。早期聚落布局更多考虑的生活便利性,与观赏海景无关,C错误。聚落布局在以码头为核心的滨海地带,并不能起到防卫的功能,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口增加后导致聚落向台地和平原扩展,不是为寻找优美的环境,A错误。材料未能体现海坛岛有丰富的矿产,B错误。台地和平原地区交通条件不如滨海地区,C错误。由于人口增加,环境压力大,人地矛盾加剧,导致聚落由滨海扩展到台地和平原,居民主要是为了谋生,台地、平原未开发土地多,更有利用农业生产,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海坛岛传统聚落保护的最大问题是大量人口离乡发展,导致传统聚落废弃,而人口大量迁出的原因是海坛岛的产业效应差,居民收入低,因此海坛岛传统的保护最应该提升产业效益,C正确。完善基础设施、修缮传统民居、增加建筑功能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居民迁出的问题,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位分析的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通过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因素中具有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势头向好,但很多种子仍大量依赖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海南被称为我国种子的“南繁硅谷”,而甘肃的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下图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海南、四川相比,不属于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原因的是( )
A.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培育的种子品质优质
B. 气候干燥,风力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
C.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病虫害少
D. 地域面积广大,育种的种类更多,培育良种周期短
25. 为保障我国种子安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②依赖国外育种材料与技术,提升育种水平
③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建立育种研究与市场对接机制
④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加快种业的更新换代
⑤引入竞争机制,各育种基地对同种类种子同时研究,加快育种进程
⑥加强种业研究机构与高校、企业的沟通协作,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海南、四川较河西走廊水热条件更充足,降水丰沛,全年无霜冻,作物生长期更长,全年可进行培育,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育种的种类更多,是两地制种业的发展优势,D 项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生产优质种子同时,气候干燥,风力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冬季气温低,降水少,病虫害少,A、B、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缩短我国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因此开展 “卡脖子”技术攻关,应坚持自主研究,必须加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①正确;而不是依赖国外育种材料,②错误;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育种研究与市场对接机制,提高育种的实际效能,③正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加快种业的更新换代,④正确;引入竞争机制,各育种基地对同种类种子同时研究会造成科研的重复,浪费宝贵的科研资源,⑤错误;加强种业研究机构与高校、企业的沟通协作,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⑥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 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 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
(1)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2)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布的有利影响。
(3)简述堪察加半岛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原因。
【答案】(1)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半岛上多火山活动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过于偏远。
(2)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火山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业生产等。
(3)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最高的火山相对较远,受火山的影响较小;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勘察加半岛为区域载体,考查人口与环境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勘察加半岛的了解程度以及读取材料能力、识图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可从社会经济条件和除资源外的其他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展开分析。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该半岛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多发,生存条件恶劣;该半岛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故故勘察加半岛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
【小问2详解】
注意设问强调有利影响,该半岛火山众多,说明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喷发提供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土壤,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吸引人口聚集。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位于半岛的南端,纬度较低,加上西部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距离最高的火山接近5000多公里,相对较远,受火山影响较小;据材料“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勘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可知,是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图为江苏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
(1)描述江苏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盐城等三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说出大量人口迁人对苏州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大多数城市人口增长率为正值,盐城、淮安、泰州城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值。
(2)盐城等三市经济增长缓慢,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小;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多,盐城等三市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增多。
(3)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第二、王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有助于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给当地带来就业压力;可能影响社会治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人口增长率有的城市为正值、有的城市为负值,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增长率为正值的城市较多,只有盐城、淮安、泰州三城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值。
【小问2详解】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盐城、淮安、泰州三城市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小,人口迁入少;周边其他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导致盐城、淮安、泰州市大量人口迁出,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增多,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值。
【小问3详解】
苏州市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活跃城市经济,带动经济繁荣;不同地域的人口流入,有助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但是随着大量人口迁入,也会给当地带来就业压力;流动人口增多,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等。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类型有集中式(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1)该城镇欲规划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简述与集中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优点。
(2)指出甲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功能区规划布局在此地的原因。
(3)简述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小;发展空间大;亲近自然,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有利于环境保护。
(2)工业区。地形平坦,占地面积广大,有足够的扩展空间;位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镇河流下游沿岸,对环境污染影响小;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乡;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城乡;处理好各种关系,建设和谐的城乡。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的空间形态以及优点、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及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各组团亲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分布区域位于郊区,且位于河流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因此应该为工业区。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占地面积大,有利于工业布局,有足够的扩展空间;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高效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各类自然资源,避免浪费,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类用地需求,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有助于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城乡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果之王”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酸性土壤中才能较好地生长,土壤要求疏松,通气良好,温润且不能有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
材料二 贵州省麻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分布较多,2020年蓝莓种植面积6.23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目前,全县从事蓝莓产业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较多。麻江蓝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果品质量,该地区农户坚持使用农家肥,成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有机体系认证,所产蓝莓在每年6—8月集中上市销售。下图为麻江县地理位置。
(1)说明麻江县生产蓝莓的有利区位条件。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的优势。
(3)推测麻江县蓝莓产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答案】(1)麻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冻害、热害发生少;雨量充沛;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坚持使用农家肥,坚持有机生产。
(2)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分布较多,蓝莓外销运输便利;劳动力充足且低廉,种植与采摘成本低;种植面积大,规模优势显著。
(3)种植规模大且上市时间集中,可能导致麻江蓝莓价格低、收益差;蓝莓耐贮能力较差,长途运输损失较大,本地销售市场份额有限;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日益严重,产品质量与安全面临威胁;国内外蓝莓种植面积扩大,销售市场不断受到挤压。
【解析】
【分析】本题以蓝莓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水果之王”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酸性土壤中才能较好地生长,土壤要求疏松,通气良好,温润且不能有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如图麻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冻害、热害发生少,气候适宜;;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符合蓝莓生长条件。麻江蓝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果品质量,该地区农户坚持使用农家肥,成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有机体系认证,品质高。
【小问2详解】
社会经济角度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等角度,贵州省麻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斜坡地带,是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种植面积大,规模优势显著;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分布较多,蓝莓外销交通便利;贵州省麻江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充足且低廉,种植与采摘成本低。
【小问3详解】
本小题考查农业发展方向,可以从市场的转变,技术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来考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种植规模大且上市时间集中,可能导致麻江蓝莓价格低、经济效益低;国内外蓝莓种植面积扩大,销售市场不断受到冲击;蓝莓耐贮能力较差,长途运输损失较大,本地销售市场份额有限;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日益严重,产品质量与安全面临威胁,甚至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2023-2024学年永安三中高中校高一(下)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0分钟)
班级____姓名____准考证号____座号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读泰国人口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泰国人口分布特征表达正确的是( )
A. 空间差异小 B. 集中在曼谷附近 C. 总体东多西少 D. 内陆多沿海少
2. 影响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宗教
3. 和曼谷相比,清迈人口分布的优势条件是( )
A.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C. 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D. 历史悠久,高度文明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部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的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境承载力高于西藏其他地区。下图分别为“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的关系图和“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人口密度随距河距离增加而持续减小 B. 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分布均匀
C. 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 D. 海拔3600-3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
5. 影响“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自然条件 C. 政策因素 D. 历史因素
6. “一江两河”地区比西藏其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生产力高 B. 人口密度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科技水平高
县域是指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近年来,受县域区位优势、人口政策及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我国县域人口流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力。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县域范围内人口流动年龄结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7. 自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流动人口( )
A. 0~15岁儿童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下降 B. 16~44岁青壮年人口流动占比明显上升
C. 45-59岁中年人口流动占比不断下降 D.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上升
8. 推测我国县域范围内青壮年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 获得先进的教育资源 B. 寻求理想的人生伴侣
C. 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D. 享受优美的宜居环境
9. 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儿童和老年人流动占比变化的社会因素最可能是( )
A. 教育和家庭 B. 法律和政策 C. 交通和医疗 D. 娱乐和购物
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完成下面小题。
10. 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贵州( )
A. 早2年 B. 晚2年 C. 早4年 D. 晚4年
11. 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低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对外开发程度高
茶马古道风庆段是“顺下线”(今云南省风庆县到大理市)的一条支线(如图)。沿线传统聚落受古道发展的影响,由元朝、明朝、清朝逐渐发展繁盛起来,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交通和城市化的发展,古道沿线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元明清以来,传统聚落多分布在古道沿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耕地 D. 商贸
13. 古道上的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转型之初( )
A. 原有的商业功能衰落 B. 聚落经济发展加快
C. 多样的生活空间增加 D. 地域传统文化消失
14. 随着交通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图示区域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发展重心将( )
A 向东偏移 B. 向西偏移 C. 向南偏移 D. 向北偏移
下图示意英国、美国、印度、巴西的城镇化进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印度相比,英国城镇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 )
A. 城镇化起步早,水平低 B. 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C. 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 D. 城镇化起步晚,水平高
16. 在1950~2000年期间,巴西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有( )
①减少植被覆盖率②增加地下径流量
③改善河流水质④出现城市“热岛”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7.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
①失业率高②资源枯竭③犯罪率上升④环境污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交通设施为主,表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设施分类 主要用途(作用)
交通设施 停车场、轨道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 地下综合体(综合交通、商业等)、文化娱乐
市政场站设施 综合管廊、变电站、雨洪调蓄、污水处理、垃圾转运处理
储藏设施 通用储藏、地下粮仓
18.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直接缓解的“城市病”是( )
A. 住房紧张 B. 能源紧缺 C. 交通拥堵 D. 供水不足
19. 城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城市的( )
A. 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2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优化功能分区②保护城市环境③拓展城市空间④提升用地效率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海坛岛是我国第五大岛,地形复杂。早期聚落位于北部滨海平原,以码头为核心展开布局,随着人口增加,聚落向台地和平原扩展,并逐渐形成独有的海岛聚落文化。如今,岛屿上居民大批离乡发展,传统民居功能逐渐被抽离,保护聚落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图为海坛岛聚落选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早期,滨海聚落以码头为核心展开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 取水便利 B. 方便出海 C. 观赏海景 D. 抵御防卫
22. 居民将聚落扩展到台地和平原处,是为了( )
A. 寻找优美环境 B. 开发矿产资源 C. 寻求便利交通 D. 从事农业耕作
23. 保护海坛岛传统聚落文化遗产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 完善基础设施 B. 修缮传统民居 C. 提升产业效益 D. 增加建筑功能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势头向好,但很多种子仍大量依赖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海南被称为我国种子的“南繁硅谷”,而甘肃的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下图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海南、四川相比,不属于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原因的是( )
A.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培育的种子品质优质
B. 气候干燥,风力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
C.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病虫害少
D. 地域面积广大,育种的种类更多,培育良种周期短
25. 为保障我国种子安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②依赖国外育种材料与技术,提升育种水平
③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建立育种研究与市场对接机制
④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加快种业的更新换代
⑤引入竞争机制,各育种基地对同种类种子同时研究,加快育种进程
⑥加强种业研究机构与高校、企业的沟通协作,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
(1)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2)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布的有利影响。
(3)简述堪察加半岛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图为江苏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
(1)描述江苏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盐城等三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说出大量人口迁人对苏州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类型有集中式(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1)该城镇欲规划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简述与集中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优点。
(2)指出甲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功能区规划布局在此地的原因。
(3)简述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果之王”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酸性土壤中才能较好地生长,土壤要求疏松,通气良好,温润且不能有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
材料二 贵州省麻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分布较多,2020年蓝莓种植面积6.23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目前,全县从事蓝莓产业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较多。麻江蓝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果品质量,该地区农户坚持使用农家肥,成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有机体系认证,所产蓝莓在每年6—8月集中上市销售。下图为麻江县地理位置。
(1)说明麻江县生产蓝莓的有利区位条件。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的优势。
(3)推测麻江县蓝莓产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