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3 14: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从卢梭看启蒙时代 一个出身低微的小瘪三,何以成为改变法国、乃至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家?百度百科对“启蒙”的解释
(1) [impart rudimentary knowledge to beginners; initiate]∶
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
(2) [instruct very young]∶教小孩(如幼儿园和初级小学)。
(3) [enlighten]∶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 ??????你认为哪一义项更符合“启蒙运动”中启蒙的意思?卢梭所生活的年代为什么面临“启蒙”的问题?在当时,“启蒙”有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2 ??中世纪的欧洲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端”而横加摧残。
材料3 法王路易十四(1661—1715)崇尚王权至上,宣扬“朕即国家”“君权神授”,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
材料4?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材料5 启蒙思想家曾说过,“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 ——以上引自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①请结合材料2、3分析,17、18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面临“启蒙”的问题?
②请结合材料4、5概括,他们预备拿什么来“启蒙”?
教会独裁君主专制精神黑暗人文主义理性精神材料1??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2 ?伏尔泰流亡英国期间看到牛顿的葬礼,数万人送葬,宫庭的王公大臣都参加了。他感慨道:“走进西敏寺,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由此,他认识到了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的优越。
——《欧洲文明十五讲》结合上述材料和卢梭青少年时代疯狂阅读与改变宗教信仰的经历,分析卢梭生活的年代,进行“启蒙”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科学进步促进理性发展英国重视科学文化的触动构建新政治制度材料3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中国人通过科举遴选官员的制度,把有道德有见识的人选拔出来治理国家。因而中国是开明君主统治的楷模。……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4? ?1751年到1780年由狄德罗牵头,向140多位法国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军事家、航海家、艺术家约稿,编撰出版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词典》。狄德罗在发刊词中说“聚集分散在世界上的一切知识,从而建立一思想的总体系”,他们以献身的精神向封建制度和反动的教会势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世界文化史》【近代卷】
结合上述材料和卢梭青少年时代疯狂阅读与改变宗教信仰的经历,分析卢梭生活的年代,进行“启蒙”有哪些有利条件?中国科举制、儒家思想的启发知识分子群体的努力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法国书商,因印制了新教的书籍,逃避天主教的迫害而流亡到新教加尔文派的故乡日内瓦。……
由于家境贫寒,卢梭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哀的几部剧本等等。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应。那么,从根本上说,启蒙时代的到来,取决于什么?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反对君主与教会的双重束缚明清之际的中国(1640年前后),略早于西欧,亦出现了早期“启蒙”时代。从社会条件看,与欧洲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差异?明清之际的中国(1640年前后),略早于西欧,亦出现了早期“启蒙”时代。从社会条件看,与欧洲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差异?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卢梭的思想,与大多启蒙思想家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共同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法治社会卢梭不同处肯定革命合理建立共和制度感性时代理性时代材料1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然而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却可能高估个人精神的价值。……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2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请结合材料分析,“理性”精神的内涵有哪些?理性精神个人独立思考反对外在权威摆脱偏见束缚不受感情干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材料3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4 康德认为,实现自由有两种方式:对于个人来讲,是通过公开的运用理性的自由; 对于社会来讲,是建立一个健全的法治国家。
——冯洁《自由的实现——浅谈康德的自由观》
结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引文以及他与其朋友反目成仇的经历,分析卢梭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理性?强调绝对的自由与民权滑向了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受个人情感与好恶左右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感性主义与激进派的代表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从与卢梭交恶的故事看,以尊重自由和珍视理性自诩的伏尔泰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了吗?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1610—1695),被蔡元培称为东方的卢梭。 从思想主张上看,两人有何异同?相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不同点黄:天下为公卢:主权在民黄:政治维护万民卢:政治维护个人自由黄:议政于学校,限制君权卢:建立共和国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思想远不如卢梭,称其为“民主启蒙思想”名不副实;但也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更加切合社会实际,已经超越了卢梭。你是怎样看的?请说明你的理由。PK黄宗羲的思想远不如卢梭黄:天下为公卢:主权在民黄:政治维护民生卢:政治维护个人自由黄:议政于学校,限制君权卢:建立共和国没有明确的提出人民为主,没有提出统治者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受儒家观念束缚,缺少个人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仅是对原有制度的修补,没有能提出对未来制度的设想黄宗羲的思想超越了卢梭黄:天下为公卢:主权在民黄:政治维护民生卢:政治维护个人自由黄:议政于学校,限制君权卢:建立共和国生活的年代早于卢梭;
面对的封建专制高压超过卢梭;维护万民利益,而非个人利益,理想追求上更高尚在尊重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政治设计,可操作性强,减少暴力冲突 在卢梭思想的鼓舞下,1789年,巴黎民众攻陷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人民起义权”在群众心目中被具体形象化了。它将推动群众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地诉诸这种手段。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宪法,公民在法律上平等的原则完全代替了封建等级特权的原则。1793年,罗伯斯庇尔根据卢梭的学说提出关于所有权的四点建议:“……所有权不能损害我们周围人们的安全、自由、生存和财产;违反这个原则的占有,任何交易,都是不合法和不道德的。”1793年宪法庄严地宣布:“主权属于人民。它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不可动摇的和不可让予的。”
?? ?????????——史彤彪《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围绕是否将卢梭灵柩迎入象征法兰西民主精神的先贤祠、并进行国葬,法国社会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结合卢梭生平、为人及其社会影响,你认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各可能是什么? 生前冤家对头,身后却被安排成相对而望的邻居,这究竟是浪漫的法国人的特有的幽默,还是其他?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将黄宗羲称为“东方卢梭”。他将两者并称,除两人思想观点接近外,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哪些?从个人道德看,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卢梭不无瑕疵,而受过严格教育的黄宗羲则堪称君子。但卢梭被奉为法兰西的精神圣人,几乎家喻户晓,而黄宗羲在现代中国却鲜为人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