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非标准
读图,完成第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地形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2.图示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一致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共同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从图中可知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制约,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图中的地理要素特征可知其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促使有机质的分解加快,积累减少,进而形成了贫瘠的红壤,这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C 2.B
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以来持续增大,2012年达到近12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读青海湖流域图,完成第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
B.荒漠化面积扩大
C.河流流域面积缩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 ②生态保护和改善 ③沿岸工农业用水大量减少 ④大面积退耕还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青海湖湖面萎缩,生态功能降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蒸发减弱,使湖泊周边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流域面积由分水岭决定,不会因湖面变化而变化。第4题,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速,冰雪融水增多,湖面增大。生态保护和改善使湖泊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蒸发、蒸腾、降水量增加,湖面扩大。青海湖为咸水湖,湖区不能耕作。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增多。
答案:3.C 4.A
(2013·安徽高考文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6.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析:第5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6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
答案:5.B 6.C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7~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A、B、C分别代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8.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D.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解析:第7题,依据因果关系,人类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伐木材当燃料会破坏森林;破坏草皮会造成牧业下降;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会造成农业减产。第8题,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问题。该地主要是能源短缺造成农村植被破坏严重,应多途径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答案:7.D 8.C
( http: / / www.21cnjy.com )
9.读“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图中的太阳和二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碳是关键信息,说明①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根系附近的“吸收”是题眼,说明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第(2)题,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的。冷湿的地区,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含量高。第(3)题,成土母质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参与下,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就形成了自然土壤。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降水 气温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