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5)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德庆月考)谢觉哉在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这5个圆圈是因为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对日记中的这件大事解读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
B.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
2.(2022八上·深圳期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乌江 B.强渡大渡河 C.渡过金沙江 D.四渡赤水
3.(2022八上·龙岗期末)在行军途中,毛泽东在永新对部队进行改编,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管理,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这个做法(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实践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重要原则
4.(2024·毕节模拟)下列哪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A.秋收起义 B.湘南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5.(2023八上·徐闻期末)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 )
A.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B.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6.(2019八上·曲阜期中)“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7.(2023·青岛)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8.(2023八上·雷州期末)《前驱》描写了 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该书细致地讲述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延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内倡导文学革命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D.打倒军阀,除列强
9.(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下图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它(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0.(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据此可知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11.(2023八上·和平期末)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键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的星星之火是指( )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遵义会议召开
12.(2023八上·和平期末)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3.(2023八上·隆回期末)毛泽东说:“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率先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红军长征的开始
14.(2023八上·辽源期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15.(2023八下·孝南期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永葆活力,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 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下列哪一重要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2023八下·武昌期中)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经营责任制 D.建立生产责任制
17.(2023八下·澧县期中)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2023八下·双峰期末)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2019·青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20.(2024八下·高州月考)邓小平曾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一篇文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这场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D.“这场争论”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揭阳模拟)《中国共产党的90周年》是一部重要历史文集,下表是该文集前4章目录。阅读目录文字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问题。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第二章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三、革命走向复兴时的“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严重危害
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第四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三、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五、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六、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七、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八、党的七大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你在哪一章哪一节将看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你在阅读该文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时会看到中国哪个大城市的名字?
(2)你在阅读第二章第一节时将看到孙中山在广州主持的哪场重要会议?你在阅读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时将看到北洋军阀的哪些首领?
(3)南昌起义应该出现在该文集哪一章哪一节内容中?该文集第三章第二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毛泽东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该文集第四章第一节谈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应出现在哪一章哪一节内容中?
22.(2023九上·梅州期末)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摘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 当代卷》
材料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什么?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策?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哪些内容?
(4) 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材料“1921年6月29日”“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此得出谢觉哉回忆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应中共一大之招前往上海,所以日记中的这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排除A项。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排除C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一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历史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强渡乌江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A项不符合题意;
B: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B项不符合题意;
C: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长征进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3.【答案】A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内容可知,“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等内容反映的是三湾改编,这次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项正确;
实践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这一论断的历史是秋收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重要原则的重要会议是古田会议,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湾改编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符合题意;
秋收起义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A;
湘南起义在1928年,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B;
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其中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符合题意;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排除A;
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的内容,排除B;
遵义会议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七大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认识.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发动武装起义的结果是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此题选D。
7.【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A项正确;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井冈山会师,排除B项;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排除C项;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进行战略转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8.【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打倒军阀,除列强,D项正确;国内倡导文学革命,振兴实业,实业救国,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排除AC项;
1926-1927年还没有爆发抗日战争,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D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南昌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和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D符合题意;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针在党内的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七大的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A项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符合题意;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项遵义会议召开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2.【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题干图示现实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21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奋斗的28年,因此能够准确描述该大事年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3.【答案】C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据材料“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了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率先把题干认识付诸实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史实,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
15.【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分析:
A: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A项。
B: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B项。
C: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C项。
D: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九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不是中心环节,排除B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生产体制实行经营责任制,不属中心环节,排除C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不是生产责任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妇女地位,所以申纪兰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具有参政党的地位,排除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经济有关,而材料人民代表大会是政治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未进入社会主义,排除A;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排除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革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材料“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体现的是科技创新,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大发展理念,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
20.【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革命”结束以后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C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文章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排除B;
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1.【答案】(1)第一章第二节;上海。
(2)国民党一大;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第三章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七七事变;第四章第八节。
【知识点】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因此在第一章第二节将看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依据材料可知,第一章第三节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依据材料可知,第二章第一节介绍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依据材料可知,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介绍了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应在第三章第一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竞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一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 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因此在第四章第八节看到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故答案为:
(1)第一章第二节;上海。
(2)国民党一大;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第三章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七七事变;第四章第八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2.【答案】(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认识: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可知“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材料“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和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3)根据材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本题可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故答案为: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认识: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1 / 1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5)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德庆月考)谢觉哉在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这5个圆圈是因为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对日记中的这件大事解读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
B.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材料“1921年6月29日”“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此得出谢觉哉回忆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应中共一大之招前往上海,所以日记中的这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排除A项。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排除C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一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历史知识。
2.(2022八上·深圳期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乌江 B.强渡大渡河 C.渡过金沙江 D.四渡赤水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强渡乌江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A项不符合题意;
B: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B项不符合题意;
C: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长征进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3.(2022八上·龙岗期末)在行军途中,毛泽东在永新对部队进行改编,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管理,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这个做法(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实践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重要原则
【答案】A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内容可知,“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等内容反映的是三湾改编,这次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项正确;
实践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这一论断的历史是秋收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重要原则的重要会议是古田会议,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湾改编的认识。
4.(2024·毕节模拟)下列哪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A.秋收起义 B.湘南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符合题意;
秋收起义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A;
湘南起义在1928年,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B;
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5.(2023八上·徐闻期末)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 )
A.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B.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其中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符合题意;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排除A;
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的内容,排除B;
遵义会议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七大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19八上·曲阜期中)“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认识.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发动武装起义的结果是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此题选D。
7.(2023·青岛)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A项正确;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井冈山会师,排除B项;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排除C项;
“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进行战略转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8.(2023八上·雷州期末)《前驱》描写了 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该书细致地讲述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延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内倡导文学革命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D.打倒军阀,除列强
【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打倒军阀,除列强,D项正确;国内倡导文学革命,振兴实业,实业救国,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排除AC项;
1926-1927年还没有爆发抗日战争,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下图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它(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D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南昌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据此可知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和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D符合题意;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针在党内的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七大的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3八上·和平期末)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键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的星星之火是指( )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遵义会议召开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A项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符合题意;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项遵义会议召开不是“星火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2.(2023八上·和平期末)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题干图示现实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21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奋斗的28年,因此能够准确描述该大事年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题干历史线索图中大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3.(2023八上·隆回期末)毛泽东说:“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率先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红军长征的开始
【答案】C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据材料“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了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率先把题干认识付诸实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史实,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3八上·辽源期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
15.(2023八下·孝南期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永葆活力,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 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下列哪一重要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分析:
A: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A项。
B: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B项。
C: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C项。
D: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九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16.(2023八下·武昌期中)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经营责任制 D.建立生产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不是中心环节,排除B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生产体制实行经营责任制,不属中心环节,排除C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不是生产责任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7.(2023八下·澧县期中)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妇女地位,所以申纪兰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具有参政党的地位,排除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经济有关,而材料人民代表大会是政治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8.(2023八下·双峰期末)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未进入社会主义,排除A;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排除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革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19·青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材料“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体现的是科技创新,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大发展理念,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
20.(2024八下·高州月考)邓小平曾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一篇文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这场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D.“这场争论”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革命”结束以后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C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文章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排除B;
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揭阳模拟)《中国共产党的90周年》是一部重要历史文集,下表是该文集前4章目录。阅读目录文字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问题。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第二章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三、革命走向复兴时的“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严重危害
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第四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三、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五、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六、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七、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八、党的七大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你在哪一章哪一节将看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你在阅读该文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时会看到中国哪个大城市的名字?
(2)你在阅读第二章第一节时将看到孙中山在广州主持的哪场重要会议?你在阅读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时将看到北洋军阀的哪些首领?
(3)南昌起义应该出现在该文集哪一章哪一节内容中?该文集第三章第二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毛泽东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该文集第四章第一节谈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应出现在哪一章哪一节内容中?
【答案】(1)第一章第二节;上海。
(2)国民党一大;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第三章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七七事变;第四章第八节。
【知识点】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因此在第一章第二节将看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依据材料可知,第一章第三节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依据材料可知,第二章第一节介绍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依据材料可知,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介绍了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应在第三章第一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竞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一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 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因此在第四章第八节看到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故答案为:
(1)第一章第二节;上海。
(2)国民党一大;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第三章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七七事变;第四章第八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2.(2023九上·梅州期末)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摘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 当代卷》
材料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什么?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策?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哪些内容?
(4) 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认识: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可知“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材料“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和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3)根据材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本题可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故答案为: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认识: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