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16:59:32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4月份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A. 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 B. 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 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 D. 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象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从而促成了苏美尔人的不安全感和悲观那样,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作恶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故①是苏美尔人,②是埃及人,B项正确; “希腊人、印度人”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 )
A. 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 B. 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
C. 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 D. 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帝国的政体形式,排除C项;军事征服客观上会破坏文明的发展,但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罗马为加强中央集权修建了许多道路 B.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D. 罗马帝国利用暴力征服维护奴隶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从文化角度看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同时也在向外扩张文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修路的目的,排除A项;“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罗马帝国用什么方式来维护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世界领先且丰富多彩 B. 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C. 长于借鉴且少于创新 D. 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传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产生深远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世界领先,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不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其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5.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 强调了神权至上 B. 蕴含着人本观念
C. 协调了社会矛盾 D. 维护教会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突出人的生命和安全高于“神有物”,这体现了人本观念,B项正确;根据材料“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说明神权并不至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民法大全》实施的意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维护罗马奴隶主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
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封君……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可知,封地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教会在封君封臣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材料并未说明教会是整个权力体系的核心,排除A项;封臣对封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它并不是“始终”稳固的政体,曾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
A. 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 B. 逐渐成为东西商路枢纽
C. 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D. 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奥斯曼帝国。根据材料"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可知,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重要,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并没有涉及“地方制据力量”且“消除了”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商路,排除C项;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在材料中都无法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
8. 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为遣唐使,并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为本国建设需要的文物、制度和技术,对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引进了中国唐朝时期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C.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并稳定了动荡的政局 D. 天皇掌握了实权并创设日本历史上首个年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积极摄取为本国建设需要的文物、制度和技术,对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材料问的是实质变化,排除BC项;幕府统治时期,天皇的权力被架空,排除D项。故选A项。
9. 人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浮动园地
A. 体现了玛雅文明代表性成就
B. 造就了高度繁荣的外向型农业
C. 培育出了甜高粱等高产农作物
D. 突破自然限制扩大了耕地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限制,D项正确;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排除A项;“外向型农业”说法错误,阿兹特克人的农业未面向国际市场,排除B项;甜高粱原产印度和缅甸,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的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迅速繁荣起来;据记载,国王一次赏赐藩属25000头牛;手工业,以金属工艺为主,其他如制陶、泥瓦、石雕等工艺也有相当水平;规模宏伟的宫殿和举世闻名的巨石圆头碑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这表明,阿克苏姆( )
A. 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 B. 影响了亚欧非贸易发展
C. 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 D. 促进了非洲文化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1世纪前后(阿克苏姆)。据材料可知,古代非洲阿克苏姆王国创造的文明包括畜牧业、金属工艺品和建筑艺术,C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阿克苏姆,未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阿克苏姆是非洲最发达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而繁荣起来,未涉及阿克苏姆影响亚欧非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阿克苏姆的文明表现,未涉及把阿克苏姆的文化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这就是那个新的海洋,迄今只有人梦想过而不曾有人见到的、哥伦布和他的所有后继者们年复一年寻找的神奇的大洋。(登上山顶的)巴尔博亚望了又望,自豪而幸福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把大洋无尽的碧波尽收眼底的欧洲人。”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巴尔博亚眼前出现的海洋是印度洋
B. 巴尔博亚的发现有助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C. 巴尔博亚将代表葡萄牙王室占领脚下的土地
D. 巴尔博亚此时实现了他海外探险的主要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巴尔博亚登上的是美洲的山顶,所以他看到的应该是太平洋。他发现了新的大洋,从而为后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基础,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了巴尔博亚发现了太平洋,CD项中的说法都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项。
12. 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
A. 美洲地区的族群混合现象得以形成 B. 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 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D. 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洲发现之后,美洲和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交流,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跨区域大范围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物种交流,未涉及美洲的族群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美洲的社会体系的影响,排除C项;在此之前世界文明就呈现多元发展,且材料与维护世界多元文明格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桥梁。这就昭示世人,人类文化已开始走出了中世纪。”该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
A. 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性解放 B. 抨击天主教会,追求信仰自由
C. 否定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D. 反对迷信愚昧,崇尚理性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4世纪(意大利)。据材料“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人类文化已开始走出了中世纪”可知材料所述历史人物是但丁,但丁所处的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性解放,A项正确;“追求信仰自由”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否定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主张,排除C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A. 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 B. 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 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D. 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推动了德语的传播,抑止了德国从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进而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马丁·路德改革并未获得德国各阶层的支持,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推动德意志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马丁·路德改革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其目的并非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有学者指出,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由此可知美国内战( )
A. 直接原因是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 实现了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的最高目标
C. 兼具统一战争与革命战争的双重性质 D. 使得美国黑人奴隶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既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又具有革命战争的性质,C项正确;题目问的是美国内战的性质而非原因,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不断激化的利益冲突,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不是美国内战的最高目标,排除B项;美国内战没有使美国黑人奴隶获得“彻底的”解放,“彻底的”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 马克思曾评述说:“在法国,在‘政治状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得超过它了。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里最重要的阶级。”马克思的分析意在( )
A. 表明法国已经具备工业革命的基础 B. 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阐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 揭示法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法国,贵族拥有一切,但资产阶级掌握经济力量,已成为最重要的阶级,这说明法国已经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B项正确;法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在法国大革命后之后,而且材料主旨是法国大革命,而不是探讨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是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17题12分,18题18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要么服务于市民的需求,要么在男女修道院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拥有当时最密集的城镇网络。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在德意志邦国,3000座城镇中只有约200座人口超过1万。
材料二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指出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主要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城市人口较少,但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
(2)方式:金钱赎买;武装暴动;与封建主谈判。
影响: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学的产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得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根据材料“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拥有当时最密集的城镇网络。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得出,城市人口较少,组织机构众多。根据材料“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得出,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欧)。方式:根据材料“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得出,金钱赎买;根据材料“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得出,武装暴动;根据材料“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得出,与封建主谈判。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如:城市自治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学的产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答案】(1)特点:贸易路线多;贸易规模大;交往范围广,建立起全球联系(全球性)海路陆路贸易并存;具有野蛮性和血腥性(殖民性)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或中国和印度仍占一定的优势地位)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任答四点)
(2)走向:由美洲到亚洲;由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力量衰弱,封建制度濒于解体;加速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美洲受到严重冲击。(任答四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特点:据材料“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中贸易路线信息可知,贸易路线多;据材料中贸易路线涉及的地区可知,贸易规模大,交往范围广,建立起全球联系(全球性);据材料信息可知,贸易路线中既有海路也有陆路,体现了海路陆路贸易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全球贸易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进行的,具有野蛮性和血腥性(殖民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时期的环球贸易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体现了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和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走向:据材料“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及所学知识可知,由美洲到亚洲;由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
影响:据材料“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可知,引发“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力量衰弱,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据材料“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可知,加速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银流动的影响还可以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美洲受到严重冲击等角度进行说明。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
【答案】(1)确立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
(2)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司法权,彼此制衡。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确立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得出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司法权,彼此制衡。据材料二“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0. 【近代思想与科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楚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就思想与科技的关系搜集了一些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历史事件或现象 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 16世记号白尼发起天文学革命
16世纪天文学革命 否定了天主教会空扬的“地心说”
16世纪宗教改革 很多新教徒认为在探索自然中能认识上帝,发展科技能够荣耀上帝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形成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
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 18世记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
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思想与近代科技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
阐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湖盛行,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孕育了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发了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热情,推动了1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近代自然科学由此发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蔽,促进了思想解放,新教教义推动人们探索自然、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和实用,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例如,很多新教徒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和社会,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例如,18世纪70年代,法国拉瓦锡不迷信权威,经过多次实验,创立了氧化说,推塑了此前化学界盛行的燃素说。
综上所述,近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示例二:
论题: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阐述:16世纪,哥白尼发起天文学革命,创立“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否定了天主教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 “地心说”,给天主教神学以极大冲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相信理性的巨大作用,例如,17世纪后期牛顿的经典力学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了出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启蒙运动的兴起莫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19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任务,动摇了封建神学的根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增强民族意识、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例如,中国思想家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措。
综上所述,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如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进化论等,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示例三:
论题: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阐述:参照示例一、示例二。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
示例一:
论题: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18世记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
阐述: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16世记号白尼发起天文学革命”,并结合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激发了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热情,推动了1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近代自然科学由此发端。根据材料“16世纪宗教改革”,“很多新教徒认为在探索自然中能认识上帝,发展科技能够荣耀上帝。”并结合宗教改革运动带来的影响,可知新教教义推动人们探索自然、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和实用,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18世记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并结合启蒙运动带来的深远影响,可知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和社会,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示例二
论题:根据材料“16世纪天文学革命”,“否定了天主教会空扬的‘地心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阐述:根据材料“16世纪天文学革命”,“否定了天主教会空扬的‘地心说’。”并结合科学革命带来的影响,可知“地心说”给天主教神学以极大冲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1687年牛领经典力学形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并结合牛顿经典力学对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可知牛顿经典力学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了出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启蒙运动的兴起莫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根据材料“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空传维新变法思想。”并结合达尔文进化论带来的社会影响,可知达尔文进化论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任务,动摇了封建神学的根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增强民族意识、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如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进化论等,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示例三:
论题: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16世记号白尼发起天文学革命”,“16世纪天文学革命否定了天主教会空扬的‘地心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点拟定为: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阐述:参照示例一、示例二。黑龙江省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4月份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A. 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 B. 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 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 D. 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2. 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 )
A. 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 B. 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
C. 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 D. 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
3.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罗马为加强中央集权修建了许多道路 B.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广大地区
C.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 D. 罗马帝国利用暴力征服维护奴隶制度
4. 中世纪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世界领先且丰富多彩 B. 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C. 长于借鉴且少于创新 D. 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5.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 强调了神权至上 B. 蕴含着人本观念
C. 协调了社会矛盾 D. 维护教会的权力
6.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
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
7.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
A. 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 B. 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 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D. 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8. 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为遣唐使,并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为本国建设需要的文物、制度和技术,对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引进了中国唐朝时期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C.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并稳定了动荡的政局 D. 天皇掌握了实权并创设日本历史上首个年号
9. 人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浮动园地
A. 体现了玛雅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B. 造就了高度繁荣的外向型农业
C. 培育出了甜高粱等高产农作物
D. 突破自然限制扩大了耕地面积
10. 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的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迅速繁荣起来;据记载,国王一次赏赐藩属25000头牛;手工业,以金属工艺为主,其他如制陶、泥瓦、石雕等工艺也有相当水平;规模宏伟的宫殿和举世闻名的巨石圆头碑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这表明,阿克苏姆( )
A. 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 B. 影响了亚欧非贸易发展
C. 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 D. 促进了非洲文化的传播
11. “这就是那个新的海洋,迄今只有人梦想过而不曾有人见到的、哥伦布和他的所有后继者们年复一年寻找的神奇的大洋。(登上山顶的)巴尔博亚望了又望,自豪而幸福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把大洋无尽的碧波尽收眼底的欧洲人。”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巴尔博亚眼前出现的海洋是印度洋
B. 巴尔博亚发现有助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C. 巴尔博亚将代表葡萄牙王室占领脚下的土地
D. 巴尔博亚此时实现了他海外探险的主要目的
12. 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
A. 美洲地区的族群混合现象得以形成 B. 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 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D. 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13. “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桥梁。这就昭示世人,人类文化已开始走出了中世纪。”该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
A. 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性解放 B. 抨击天主教会,追求信仰自由
C. 否定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D. 反对迷信愚昧,崇尚理性科学
14.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A. 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 B. 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 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D. 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15. 有学者指出,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由此可知美国内战( )
A. 直接原因是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 实现了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的最高目标
C. 兼具统一战争与革命战争的双重性质 D. 使得美国黑人奴隶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16. 马克思曾评述说:“在法国,在‘政治状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得超过它了。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里最重要的阶级。”马克思的分析意在( )
A. 表明法国已经具备工业革命基础 B. 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阐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 揭示法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17题12分,18题18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要么服务于市民的需求,要么在男女修道院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拥有当时最密集的城镇网络。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在德意志邦国,3000座城镇中只有约200座人口超过1万。
材料二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指出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
20. 【近代思想与科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楚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就思想与科技的关系搜集了一些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历史事件或现象 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 16世记号白尼发起天文学革命
16世纪天文学革命 否定了天主教会空扬的“地心说”
16世纪宗教改革 很多新教徒认为在探索自然中能认识上帝,发展科技能够荣耀上帝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形成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
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主义 18世记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
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思想与近代科技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