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学习一至三自然段,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的英雄壮举,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的英雄壮举,学习表达方法。
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英雄壮举及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脉络。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为什么?
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课文,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理解课文:
(一)接受任务
1.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五战士士接受了什么任务?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怎么理解“大举进犯”?(链接资料)
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日军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当时被合围在狼牙山上的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和周围村庄的群众达三四万人,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乡亲们突围,我们七连奉命担任后卫,待大家安全转移后,再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
我们班长马保玉得知这一消息,便去找指导员求战,要求把拖住敌人的任务交给我们班。连长、指导员知道我们班战斗力强,经商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当时我们班除因伤病住院外,只剩下5人。即班长马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副班长是我。
(以上资料选自《党史博采 》1995年第12期 《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葛振林自述) 24-25页)
教师小结:在当时敌众我寡,力量相差悬殊的严峻形势下,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主动请战,立志要拖住敌人,他们真不愧是:“狼牙山的五壮士”!
(二)诱敌上山
过渡:五位战士如何阻击敌人,顺利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 “沉着”—— 神态;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动作 “满腔怒火”——心理;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神态;“瞄准射击”—动作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英勇杀敌、仇恨敌人)
3、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①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被打死打伤中国人达2100余万人。仅南京,6个星期内,就杀死了30万人。②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手段极其惨忍。③1941年起,日寇在共产党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被杀害中国人不计其数。)
4、而现在,他们又要对我们的群众赶尽杀绝,我们可能不愤怒吗?可能吗?谁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评价。想一起发泄心中的痛恨吗?齐读
教师小结:五位战士面对强敌,无所畏惧,他们一面巧妙的诱敌上山,一面痛击敌人,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他们真不愧是英勇顽强的“狼牙山的五壮士”!
(三)引上绝路
过渡:五战士就这样打一段,走一段,走一段,打一段,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正当他们准备转移的时候,有两条路摆在战士们的眼前。他们做出什么选择呢?
1、默读思考:
a、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
b、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c、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d、你体会到了什么?
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班长在面对生死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带头、坚决果断)
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师:班长选择了这条绝路,他犹豫了吗?(没有)他害怕了吗?(没有)他徘徊了吗?(没有) 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就是―(生齐)斩钉截铁。
师:我们再来读读班长的斩钉截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师: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这个字。
师引读,“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生齐)“走!”
师:班长走得斩钉截铁,我们的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你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什么吗?
教师小结:战士们这一走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 ,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同学们,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在生与死面前,我们五个战士毫不犹豫的选择选择后者,他们真不愧是舍生忘死的狼牙山五壮士!
(四)顶峰歼敌
过渡:在顶峰歼敌这部分,壮士的英雄气概还在继续。在接下去的场景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写得好的,读出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出示班长砸的画面)
1、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抢、夺、插、举)
2、为什么马宝玉要夺他的手榴弹?(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3、在这里,班长没有用手榴弹,他是怎样做的?
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字,能不能换成“投、掷、扔”?
在“砸”的背后,你能感受到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4、就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读进句子里去吧。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读出来
个别读,学生评读。一起做动作齐读。
5、在这段有一处比喻,请你找出来
“雹子”是什么?你见过下雹子时的情景吗?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请你想象,此时,成百上千的鬼子们正拿着枪支,挥舞着刺刀爬上来,现在你们就是五壮士,面对这样的情景,请你读出这句话。
教师小结: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一个“砸”字,尽显壮士们的英勇和顽强。
(五)英勇跳崖
过渡:此时,他们已经弹尽粮绝,来到了悬崖顶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课件出示(“屹立”图片):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2、可此时五壮士却做了一个令敌人们难以相信的举动,那就是——(跳下悬崖)
他们为什么要跳下悬崖?
(没有去路,后有敌人;宁愿跳崖而死也不愿意投降)
3、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纵身”“昂首挺胸”“相继”体现出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4、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视频来瞻仰英雄的壮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
同学们,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尽情展现的是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尽情表达的是对日寇的憎恨、对党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眷恋,面对死亡,他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次饱含深情地诵读,将这壮烈豪迈的一幕,永远铭刻。
三、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1.老师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五壮士跳崖后从山下追上来的大汗淋漓的敌人发现和他们3000多人激战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五人,而当他们得知五壮士是从万丈悬崖上跳下去的时候,他们没有放一枪一炮。而是集合部队,列队向五壮士跳崖处,庄严地行了日本军礼。五壮士用自己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2.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河北省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顶峰修建了纪念塔。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坨主峰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身正面有聂荣臻手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观看图片)
3.面对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这汉白玉纪念碑,处于今天这个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说点什么呢
(可以对五壮士说,也可以对自己说)
小结:是啊!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牢记这段悲壮的历史,时时以五壮士的精神鞭策、激励自己,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