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18:25:10

文档简介

克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记载:“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货币 C.食具 D.礼器
2.汉武帝时,以皇帝身边的尚书令为主,结合亲信侍从,组成中朝作为决策机构。其目的是
A.打击诸侯 B.惩治豪强
C.削弱相权 D.整顿吏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民族之间交流发展 B.统一条件逐渐成熟
C.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D.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4.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遣使者至天竺摩伽陀取熬糖法;显庆四年至五年(659-660年),唐高宗遣使向天竺摩诃菩提寺僧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同意派专家2人和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这表明当时唐朝
A.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B.社会风气发生巨变
C.民众生活日渐富足 D.对外交往开放包容
【高一历史 第1页(共 6页)】 24466A
5.《宋史·职官志》记载:“枢密掌兵籍、符,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
A.澄清朝廷吏治 B.分割宰相权力
C.精简行政机构 D.铲除割据基础
6.学者吴钩在著作《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写道: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 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平等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7.乾隆帝曾指出:自显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传统是
A.皇权专制 B.君臣共治
C.中央集权 D.有限民主
8.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些市镇大多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这反映了
A.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B.商业活动异常活跃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9.1841年初冬,习惯铳炮齐鸣之后短兵相接的清军在广州城外一触即溃,兵勇连英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便倒地了,“夷船”几百步外轰开营垒,几无可挡之物。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西方对亚洲地区的殖民侵略 B.中英之间军事差距明显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清朝统治阶层愚昧自大
10.一位德国军官这样回忆在中国经历的一次战斗:“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此处“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A.义和团 B.北洋舰队
C.太平军 D.兴中会
【高一历史 第2页(共6页)】 2446
11.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 11月 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B.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C.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D.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12.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13.毛泽东曾提出:“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毛泽东
A.强调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 B.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
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
14.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代表马歇尔认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中国坚持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1942年1月3日,中国战区正式宣告成立。这表明
A.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B.中国抗战形势发生逆转
C.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D.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
15.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中,包含了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3位党外民主人士;21名政务委员中,有11人是党外民主人士;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109名正副职位中,党外人士占49个。这说明新政权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凸显 B.实行多党派联合执政
C.体现新民主主义原则 D.基层治理制度建设完善
【高一历史 第3页(共6页)】 24466
16.1964年10月 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的田赋制度称为“租庸调”。租是配给人民以耕种的田地,年老再交还政府(十八授田,六十还田),在其授田时期,令其负担相当的租额,租额为四十税一(汉代为三十税一)。庸即是役,乃人民对国家之义务劳役。唐制每人每年服役二十天(汉代每人每年服役三十天)。调是一种土产贡输,各地人民须以各地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只是征收丝织物和麻织物。……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中、丁(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租庸调制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有何新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历史作用。(8分)
【高一历史 第4页(共6页)】 24466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近代历史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出了一个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的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高一历史 第5页(共6页)】 24466A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并分析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面是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
【高一历史 第6页(共6页)】
24466A高一历史考试
材料未提及工人运动受马列主义指导,无法得出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B项:题干强调工人运动“基于
政治和爱国”的新特点,而非简单论述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3.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在白色政权的包国中,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仅强调马列主义,排除A项:秋收起义中心
1.D根据材料可知,青铜器是作为礼器在使用,D项正确:根据所学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数量很少,所以青铜
仍在城市,没有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排除B项:由于“左”倾错误,脱离革命实际,背离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器主要作用不是农具,排除A项:材料中青铜器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所以通过材料看不出青铜器有货币
第五次反国剿失收,红军不得不长征进行战略转移,排除D项
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巾青铜器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所以通过材料看不出青铜器有食具的作用,排除
14.A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肤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认同,
C项
体现了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A项正确:1941年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形势并未发生逆转,
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组成中朝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肤的
排除B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正式建立,排除C项: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不符合史实,排除
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涉及中央集权,“打击诸侯”、“惩治豪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
D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朝制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D项。
15.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政权建设中吸收了不少党外人士加人,体现了团结各阶层民众的原则,即
3.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逐渐接受并学习汉文化,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对汉人
新民主主义原则,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并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才确立
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主要受益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队的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
的,排除A项:新中国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权,共产党是执政党,而不是多党派联合执政,排
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非所有时期都具备统一的条件,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少数民族“普追”
除B项:当时还未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排除D项,
汉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除了反政了饮食结构的变化还有语言、舞蹈等变化,排除D项。
16.A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操炸的史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4.D题干信息反以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包容,D项正确,排除A项:B项中“巨变”、C项中“富足”的说法均
操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整断,增强
过于夸大化,排除。
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巾国开始走向武器国产化的道
5.B材料表明宋代枢密院和三衢分掌调兵权和统兵权,这样设置有助于分割宰相的军权,B项正确:分割军权
路,排除B项:1999年1山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
与朝廷吏治清明无关,排除A项:权力多次分割一定程度上导致机构重叠,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分割
飞天之旅,排除C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排除D项。
宰相的军权,不涉及铲除割据基础,排除D项
17.(1)作用: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相比前代,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人。(6分)
6.D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农民阻种地主上地,需要签订契约,体现了经济意义上的雇用关系,这些现象有
(2)新变化: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4分)
利于诚轻人身依附关系,增加生产关系的流动性,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亚要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内
作用: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
容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来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封建社会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C项说法绝
即可)
对,排除。
18.示例:
7.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皇权高度集中,体现出皇帝的专制,A项正确:君臣共治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
书名:维承与批判:明清时期文化(2分)
现,排除B项:巾央集权主要表现在巾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材料巾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现了君主
论证: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仍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儒家学者进一步维承和发扬传统儒学的优良传统,主张
专制政体的特点:皇权高度集中,而有限民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仁政”“民本”,倡导三纲五常等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体现出其“维承”的一面。明末清初,由于程朱理学日益
8.B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得益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活跃,B项正
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进步思想家对传统裙学的批判,如李货反对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顾炎
确:材料内容主要反以商业而非农业,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兴起,而
武、王夫之等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使传统儒家文化焕发出生机。斑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明清
非成市功能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经济作物种植情况,排除D项。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小说创作进人繁荣阶段,代表作如红楼梦儒林外史?西游记?等,表现出对封建社
9.C根据材料可知,中英之间较大的武器差距,其实质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晚清时期中国仍处于
会的深刻批判。(8分,要包括继承批判两个方面)
封建社会晚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步人工业社会,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得到较大
综上所述,明清文化是对前代文化的批判继承,又对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运动有着积极影响。(2分)
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西方对亚洲地区的殖民侵略,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中英之间军事差距明显”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不属于题干反以的实质,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清朝统治阶层的思味自大,排除D项。
19.(1)背景: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发起的第二次鸦片截争。(2分)
10.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剑、梭和刀等传统武器,以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与德国等西方列强英勇
意义: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斗争的是义和团成员,A项正确。北祥舰队并非只有“剑、梭和刀”等传统武器,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时
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了近代教有的先河: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分,答出两点即可)
期,德国尚未统一,也来参与侵华活动,排除C项:材料描绘的并非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巾会组织
(2)理由: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社会思潮转化: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救亡运动开展。(6分,答出
的斗争,排除D项,
三点即可)
11.B漫画中的人物代表清政府,其头部是巾国地图,但是斑着各地的纷纷独立,这幅地图已经是"疮痍满目”,
20.(1)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第小,直到最
即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琴发到漫画发表的这一天,在短知的一个月时间里,先后有湖南、云南等
后消失。(2分)
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说明革命形势快速发展,B项正确: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领布清帝逊位诏
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书?,宜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6年,洪先帝制失收,袁世凯猝
起来。,(2分)
死,导致北洋军阀陷人分裂状态,排除C项:瓜分巾国狂泡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巾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阻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4分)
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12.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D项正确:民国
的经验: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极助。(6分,答出三点即可)
初年,逝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巾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排除A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466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4466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