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习提示】
①本文是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的即席演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富于前瞻性地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
②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3.学习传承革命者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导入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纪念英国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的宴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那么,在这篇演讲稿里马克思说了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 把握观点
1.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每段中心句,或概括每段中心内容。
串联法——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取主舍次法——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缩句法——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①1848年革命宣布无产阶级解放。
②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19世纪特征:工业和科学的力量巨大;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④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对抗,而无产阶级就是解决对抗的力量。
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 把握观点
2.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对本文的概括是“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请阅读文章三四两段,概括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使命。
社会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历史使命——依靠工人力量 解决社会矛盾
学习任务二——鉴赏演讲 领悟方法
作为一篇号召革命的演讲词,作者是如何将革命的主张与信念传递给听众,并产生让他们信服的感染力的?
要求:小组讨论,采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提示:可考虑从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1)鲜明的针对性:从听众角度考虑问题。
听众是无产者,所以马克思分析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使命,指明方向,鼓舞士气。
(2)巧妙的结构安排: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以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引起听者的共鸣,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惊醒怀疑论者。
(3)语言精练、有力,富于鼓动性。
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式,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增加了语言张力,增强了语言气势。
(4)灵活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比喻、用典、对比
学习任务三——理解马克思的使命和担当
1.了解马克思
1818 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 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 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学习任务三——理解马克思的使命和担当
2.理解使命担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年轻的马克思就立志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参加了《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他利用这次机会,做了这一演说。
第一段中的1848年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如何评价它?
(1)1848年革命
指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有着深远影响。
(2)评价: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宣告无产阶级革命的登场。
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思考延伸
如何理解这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