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8:31:21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①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它历经500多年光阴更迭(dié),佤族与汉族同胞在此相融共生,原始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在此____。
②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整个村寨背倚青山、前环良田、左右绿树环抱,村间古木参天、流水潺(chàn)潺,山泉水系和自然湖泊相映成趣,在“Z”字型分布的村落中行走,不由感觉“天然生态氧吧”之誉____。
③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④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和谐”二字不仅____在山川秀美、梯田婉约之色里,也表现在竹林掩映、阡陌纵横之趣中。在那梯田之上、田野之中,茂盛的庄稼肆(sì)意散发着勃勃生机,彰显着这个传统村落那亘古不哀的盎(àng)然生命之力。在时间长河中,在人走入自然____起村村寨寨的过程中,人和村寨,连同内部、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生活、信仰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融为了一体。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迭(dié) B.潺(chàn) C.肆(sì) D.盎(à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婉约 B.阡陌 C.勃勃生机 D.亘古不哀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表里如一 暗藏 建构
B.相得益彰 名不虚传 蕴含 建造
C.相辅相成 名不虚传 暗藏 建造
D.相得益彰 表里如一 蕴含 建构
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
B.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
C.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D.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5.(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项是(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6.(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化用燕昭王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   ,   。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   ”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景象。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7.(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学校八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提示答题。
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下面的先贤名言中,属于“信”这一主题的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一则故事:
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无法恢复起飞,且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紧急关头,一位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能够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十几天过去了,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那里,搭救了他们。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位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位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诚信”?请写出你的观点。(不少于40字)
(2022八上·建水期末)名著阅读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9.选文中的蟋蟀体现出   和   的品质。
10.《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11.(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12.(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柳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是对下列哪副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南南同学在默写时,把颈联中的“萋萋”写“凄凄”,请你结合颈联的景物特点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要用“萋萋”。
14.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②属引凄异。 引:   
③是日,天宇晴霁。 是: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17.[甲][乙]两文都写到“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王清韵
①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②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着喜欢、记得牢靠,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标志深入人心,企业才能够持续向大众传递自己的品牌与理念,进而推销自己的产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高水准标志作品。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
③就拿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粗看会徽,一个大写的“冬”字映入眼帘。定睛一看,这个“冬”字不简单,它不仅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还包含了滑雪、滑冰运动员的造型,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一个会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映照下,竞融合、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意象,让人不禁拍手称赞。正如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冬奥会会徽设计师林存真所说,中国汉字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有极高的识别度。
④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古代钱币是圆与方的框线设计,中间呈现的是方孔,上下加垂直线,组成“中”字的形状,传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给人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⑤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设计师将“永久”两个汉字“捏合”成一辆自行车,通俗易懂,妙笔生花。还有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便是经典之作,北京大学沿用至今。篆书“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字图形组成,徽章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⑥当然,除了汉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就很有代表性。这套服装上的山形图案,主要采用了瑞雪白过渡色设计,灰白色雪山充满了中国水墨画韵味。这套设计被国际奥组委评价为“像一幅中国古画”。
⑦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在进行创作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并予以创新,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审美意识相结合,契合现代审美习惯,从而更好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创作更多引领潮流的经典标志作品。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高水准标志作品”的特点及灵感来源。
19.选文第①段说“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20.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21.选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主要事件?请简要概括。
①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③   ④乡人敬惜字纸。
2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2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24.余秋雨是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读了本文,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2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周围的同学说些什么?
四、作文(40分)
26.(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我们一起▲》
题目二:稚童澄澈的眸子里,世界是个万花筒,神奇而美好;少年激荡的心中,生活是个魔方,神秘且惊人;青年睿智的思想里,生命是趟旅程,真实却诗意。世界瞬息万变,生活明亮多彩,生命处处都有不同的风景。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B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A选项:迭(dié)。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迭”字的正确发音确实是“dié”,所以这个注音是正确的。B选项:潺(chàn)。根据汉语拼音规则,“潺”字的正确发音是“chán”,而不是“chàn”。因此,这个注音是不正确的。
C选项:肆(sì)。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肆”字的正确发音是“sì”,所以这个注音是正确的。
D选项:盎(àng)。根据汉语拼音规则,“盎”字的正确发音是“àng”,所以这个注音也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2.ABC.正确;
D.有误,“亘古不哀”的“哀”应写作“衰”。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指的是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恰当。“表里如一”指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句中的意思是“天然生态氧吧”称呼确实是符合实际的,使用“名不虚传”恰当。
“暗藏”指隐蔽;隐藏。“蕴含”指包含;内含。句中指的是各种美好的事物,使用“蕴含”恰当。“建构”指建立构成(多用于抽象事物)。“建造”指建筑。与“村村寨寨”搭配,使用“建造”恰当。
故答案为:B
4.ABD.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可以把“因为”放到“优越”前面。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新闻常识;称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茨威格是奥地利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6.【答案】(1)不舍昼夜
(2)采菊东篱下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篱、鹦、鹉、洲。
故答案为:⑴ 不舍昼夜 ⑵ 采菊东篱下 ⑶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⑸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⑹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答案】B
【知识点】主题活动
【解析】【分析】A.不符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与“信”无关;
B.符合,“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与“信”有关;
C.不符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示的是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与“信”无关;
D.不符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与“信”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8.【答案】示例: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小学教师的谎言是善意的,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信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做人并不矛盾,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所给材料可知,正是由于小学教师善意的谎言(谎称自己是飞机设计师)才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在沙漠坚持了十多天,最终这些人获救。据此分析,围绕“善意的谎言是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回答,意对即可。示例: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诚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善意说言也是手段,与诚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小学教师谎称自己是飞机设计师,才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在沙漠坚持了十多天,最终使这些人获救。编造善意谎言,与诚信的目的是一致的。恶意谎言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生事。与善意谎言有根本区别。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小学教师的谎言是善意的,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信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做人并不矛盾,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答案】9.勤劳;聪明、不辞劳苦、持之以恒。
10.启示: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作品的人物形象;《昆虫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蟋蟀的品质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2)本题考查感悟启示。可以从人物及其事件出发,也可以从作品的思想倾向、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做到言之有理。
9.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写蟋蟀很勤劳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写蟋蟀非常聪明,勤劳,坚持。
故答案为:勤劳;聪明、不辞劳苦、持之以恒。
10.《昆虫记》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做事严谨认真,保持好奇心。
故答案为: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11.【答案】山、水、木、火、金、月、日、田。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 山、水、木、火、金、月、日、田。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12.【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楷书,“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可知,这是对楷书的描述。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
【答案】13.①“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了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茂盛的景象,展示了黄鹤楼周边生机勃勃的景物特点。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14.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思乡怀人;黄鹤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3.本题考查词语效果。“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意思。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清晰可见。向我们勾勒了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诗歌前文叙昔人黄鹤,查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姜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引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了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茂盛的景象,展示了黄鹤楼周边生机勃勃的景物特点。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14.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要先描绘出尾联写的景物,再抓住关键词“使人愁”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尾联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诗人不仅引发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答案为: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答案】15.断;延长;这;都
16.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②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
17.[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势连绵,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啊。
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每到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夫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的祠堂。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堂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1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释义,要注意结合句意进行解释。①句意是: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绝:断。②句意是: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引:延长。③句意是:这一天,天空晴朗。是:这。④句意是: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悉:全。故答案为: 断 ; 延长 ; 这 ; 都 。
16.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①重点词语有:清荣峻茂: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良:很。句意: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②重点词语有:惟:只。鸾鹤:像凤凰、白鹤那样。翔舞徘徊:跳舞、散步。
故答案为: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②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内容要点的概括。解答此题,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山的句子,进行分析作答。[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故答案为: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答案】18.①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19.不能。“之一”表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示例:在介绍汉字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中国银行标志、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标志为例,具体说明了汉字在标志创作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18.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根据②段“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②段“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和④段“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可知,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根据⑥段“当然,除了汉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可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故答案为: ①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19.本题考 说明文语言。第①段“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句中的“之一”意思是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此处说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如果删去,就成了唯一,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因而,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不能。“之一”表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选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③段“就拿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④段“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⑤段“如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设计师将永久’两个汉字“捏合’成一辆自行车,通俗易懂,妙笔生花”“还有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⑥段“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就很有代表性”等。选取其中一例分析其作用即可。⑥段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上的图案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在介绍汉字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中国银行标志、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标志为例,具体说明了汉字在标志创作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21.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用小楷字借书
22.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23.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24.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25.示例: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不仅是人格的陶冶,更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打字,这对于汉字的传承有很大影响。因此,汉字决不能丢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从写一手好字做起,更应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焕活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①概括为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结合“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③概括为: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结合“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
④概括为:乡人敬惜字纸。
故答案为: 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 ; 用小楷字借书 。
2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①抓住“弯”“捡”“捧”等动词,分析这些动作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②“那些那些…那些……”抓住排比修辞,从增强语势,突出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23.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分析。要注意这个语段的特点是一句话。“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此句讲的是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文化依旧尊敬。这种现象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肯定会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故答案为: 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把握。重点理解“这”“起点”的具体含义。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来谈作用。也就是说从尊重文化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方面来谈。在文章的 段中,作者描述了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的态度,他们像崇拜神明一样地对待文字,这体现了文字在他们心中的崇高地位。这种对文字的敬畏和尊重,不仅仅是对书写的尊重,更是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这种态度无疑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日后的学术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 段中,作者提到“这是我的起点”,可以理解为,正是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对知识的敬畏中,作者开始了他的学术和文学创作之路。老师的关爱和教育,乡人对字纸的敬惜,都成为了作者人生旅程中的重要启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故答案为: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25.题目首先介绍了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强调了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引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重视和思考。接着,题目描述了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影响,如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出来的等。这些现象反映了现代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书写习惯。 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考查阅读后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汉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是记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感悟汉字,既可以传承中华文化血脉,也可以增强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决不能因为打字效半高,就丢掉了汉学书写。
26.【答案】变
生活,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从细微的日常琐事,到宏大的社会变迁,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那片田野,每逢季节更迭,都会有新的变化。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金黄,冬天的萧瑟,每一个季节都带来了不同的风景。正如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塑造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成熟、坚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手写信件,到如今的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沟通方式在不断变革;从传统的实体购物,到如今的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这些变化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然而,变化并不总是带来美好的东西。有时,它也会带来困惑、挑战和不确定性。当我们面临生活的转折时,有时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但正是这些变化,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学习和成长。它让我们学会适应、学会选择、学会勇敢面对未知的未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变化呢?我认为,首先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变化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或抱怨。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最后,要敢于尝试和创新。变化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创新,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
总之,变是生活的旋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命运。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懈的努力和无限的创意,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变化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提供了一个起始的语句,要求学生填写一个动词完成这个标题。这个动词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作文的内容和方向。例如,选择“成长”、“奋斗”、“旅行”等动词,都会给作文带来不同的侧重点和主题。我们一起成长:此主题可以围绕友情、亲情或团队合作,描述在一起经历的过程中,大家如何互相支持、鼓励,共同成长。我们一起奋斗:此主题可能涉及到团队项目、学习目标、比赛等,描述团队成员如何共同努力,战胜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我们一起旅行:这个主题可以讲述旅行中的故事,如何在一起欣赏美景、体验文化、分享快乐,同时也可以在旅行中深化彼此的感情。
题目二: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这个题目鼓励学生们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写作的重点在于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个题目给出了一个长句,描述了从稚童到青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世界、生活和生命的看法。题目要求学生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那么作文的核心应该围绕“变化”这一主题。内容解析:稚童眼中的世界是神奇而美好的,因为他们看待事物时更加单纯、直接,没有太多的复杂情绪和认知。少年心中的生活是神秘且惊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也面临着身心的巨大变化。青年睿智的思想里,生命是真实却诗意的,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①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它历经500多年光阴更迭(dié),佤族与汉族同胞在此相融共生,原始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在此____。
②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整个村寨背倚青山、前环良田、左右绿树环抱,村间古木参天、流水潺(chàn)潺,山泉水系和自然湖泊相映成趣,在“Z”字型分布的村落中行走,不由感觉“天然生态氧吧”之誉____。
③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④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和谐”二字不仅____在山川秀美、梯田婉约之色里,也表现在竹林掩映、阡陌纵横之趣中。在那梯田之上、田野之中,茂盛的庄稼肆(sì)意散发着勃勃生机,彰显着这个传统村落那亘古不哀的盎(àng)然生命之力。在时间长河中,在人走入自然____起村村寨寨的过程中,人和村寨,连同内部、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生活、信仰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融为了一体。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迭(dié) B.潺(chàn) C.肆(sì) D.盎(à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婉约 B.阡陌 C.勃勃生机 D.亘古不哀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表里如一 暗藏 建构
B.相得益彰 名不虚传 蕴含 建造
C.相辅相成 名不虚传 暗藏 建造
D.相得益彰 表里如一 蕴含 建构
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
B.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
C.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D.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答案】1.B
2.D
3.B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A选项:迭(dié)。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迭”字的正确发音确实是“dié”,所以这个注音是正确的。B选项:潺(chàn)。根据汉语拼音规则,“潺”字的正确发音是“chán”,而不是“chàn”。因此,这个注音是不正确的。
C选项:肆(sì)。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肆”字的正确发音是“sì”,所以这个注音是正确的。
D选项:盎(àng)。根据汉语拼音规则,“盎”字的正确发音是“àng”,所以这个注音也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2.ABC.正确;
D.有误,“亘古不哀”的“哀”应写作“衰”。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指的是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恰当。“表里如一”指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句中的意思是“天然生态氧吧”称呼确实是符合实际的,使用“名不虚传”恰当。
“暗藏”指隐蔽;隐藏。“蕴含”指包含;内含。句中指的是各种美好的事物,使用“蕴含”恰当。“建构”指建立构成(多用于抽象事物)。“建造”指建筑。与“村村寨寨”搭配,使用“建造”恰当。
故答案为:B
4.ABD.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可以把“因为”放到“优越”前面。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项是(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新闻常识;称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茨威格是奥地利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6.(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化用燕昭王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   ,   。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   ”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景象。
【答案】(1)不舍昼夜
(2)采菊东篱下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篱、鹦、鹉、洲。
故答案为:⑴ 不舍昼夜 ⑵ 采菊东篱下 ⑶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⑸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⑹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7.(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学校八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提示答题。
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下面的先贤名言中,属于“信”这一主题的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答案】B
【知识点】主题活动
【解析】【分析】A.不符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与“信”无关;
B.符合,“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与“信”有关;
C.不符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示的是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与“信”无关;
D.不符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与“信”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8.(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一则故事:
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无法恢复起飞,且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紧急关头,一位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能够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十几天过去了,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那里,搭救了他们。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位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位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诚信”?请写出你的观点。(不少于40字)
【答案】示例: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小学教师的谎言是善意的,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信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做人并不矛盾,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所给材料可知,正是由于小学教师善意的谎言(谎称自己是飞机设计师)才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在沙漠坚持了十多天,最终这些人获救。据此分析,围绕“善意的谎言是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回答,意对即可。示例: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诚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善意说言也是手段,与诚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小学教师谎称自己是飞机设计师,才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在沙漠坚持了十多天,最终使这些人获救。编造善意谎言,与诚信的目的是一致的。恶意谎言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生事。与善意谎言有根本区别。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小学教师的谎言是善意的,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信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做人并不矛盾,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2022八上·建水期末)名著阅读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9.选文中的蟋蟀体现出   和   的品质。
10.《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9.勤劳;聪明、不辞劳苦、持之以恒。
10.启示: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作品的人物形象;《昆虫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蟋蟀的品质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2)本题考查感悟启示。可以从人物及其事件出发,也可以从作品的思想倾向、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做到言之有理。
9.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写蟋蟀很勤劳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写蟋蟀非常聪明,勤劳,坚持。
故答案为:勤劳;聪明、不辞劳苦、持之以恒。
10.《昆虫记》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做事严谨认真,保持好奇心。
故答案为: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11.(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山、水、木、火、金、月、日、田。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 山、水、木、火、金、月、日、田。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12.(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柳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是对下列哪副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楷书,“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可知,这是对楷书的描述。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南南同学在默写时,把颈联中的“萋萋”写“凄凄”,请你结合颈联的景物特点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要用“萋萋”。
14.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13.①“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了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茂盛的景象,展示了黄鹤楼周边生机勃勃的景物特点。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14.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思乡怀人;黄鹤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3.本题考查词语效果。“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意思。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清晰可见。向我们勾勒了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诗歌前文叙昔人黄鹤,查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姜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引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了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茂盛的景象,展示了黄鹤楼周边生机勃勃的景物特点。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14.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要先描绘出尾联写的景物,再抓住关键词“使人愁”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尾联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诗人不仅引发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答案为: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②属引凄异。 引:   
③是日,天宇晴霁。 是: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17.[甲][乙]两文都写到“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15.断;延长;这;都
16.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②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
17.[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势连绵,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啊。
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每到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夫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的祠堂。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堂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1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释义,要注意结合句意进行解释。①句意是: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绝:断。②句意是: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引:延长。③句意是:这一天,天空晴朗。是:这。④句意是: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悉:全。故答案为: 断 ; 延长 ; 这 ; 都 。
16.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①重点词语有:清荣峻茂: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良:很。句意: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②重点词语有:惟:只。鸾鹤:像凤凰、白鹤那样。翔舞徘徊:跳舞、散步。
故答案为: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②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内容要点的概括。解答此题,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山的句子,进行分析作答。[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故答案为: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王清韵
①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②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着喜欢、记得牢靠,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标志深入人心,企业才能够持续向大众传递自己的品牌与理念,进而推销自己的产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高水准标志作品。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
③就拿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粗看会徽,一个大写的“冬”字映入眼帘。定睛一看,这个“冬”字不简单,它不仅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还包含了滑雪、滑冰运动员的造型,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一个会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映照下,竞融合、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意象,让人不禁拍手称赞。正如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冬奥会会徽设计师林存真所说,中国汉字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有极高的识别度。
④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古代钱币是圆与方的框线设计,中间呈现的是方孔,上下加垂直线,组成“中”字的形状,传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给人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⑤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设计师将“永久”两个汉字“捏合”成一辆自行车,通俗易懂,妙笔生花。还有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便是经典之作,北京大学沿用至今。篆书“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字图形组成,徽章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⑥当然,除了汉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就很有代表性。这套服装上的山形图案,主要采用了瑞雪白过渡色设计,灰白色雪山充满了中国水墨画韵味。这套设计被国际奥组委评价为“像一幅中国古画”。
⑦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在进行创作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并予以创新,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审美意识相结合,契合现代审美习惯,从而更好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创作更多引领潮流的经典标志作品。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高水准标志作品”的特点及灵感来源。
19.选文第①段说“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20.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案】18.①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19.不能。“之一”表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示例:在介绍汉字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中国银行标志、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标志为例,具体说明了汉字在标志创作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18.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根据②段“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②段“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和④段“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可知,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根据⑥段“当然,除了汉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可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故答案为: ①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不少高水准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汉字是造型艺术家进行高水准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高水准标志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19.本题考 说明文语言。第①段“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句中的“之一”意思是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此处说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如果删去,就成了唯一,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因而,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不能。“之一”表明“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标志能够取得成功的其中一部分秘诀,并不排除其他的秘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选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③段“就拿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④段“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⑤段“如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设计师将永久’两个汉字“捏合’成一辆自行车,通俗易懂,妙笔生花”“还有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⑥段“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就很有代表性”等。选取其中一例分析其作用即可。⑥段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上的图案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在介绍汉字作为高水准标志创作的灵感来源时,以中国银行标志、中国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车标志为例,具体说明了汉字在标志创作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21.选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主要事件?请简要概括。
①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③   ④乡人敬惜字纸。
2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2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24.余秋雨是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读了本文,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2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周围的同学说些什么?
【答案】21.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用小楷字借书
22.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23.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24.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25.示例: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不仅是人格的陶冶,更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打字,这对于汉字的传承有很大影响。因此,汉字决不能丢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从写一手好字做起,更应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焕活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①概括为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结合“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③概括为: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结合“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
④概括为:乡人敬惜字纸。
故答案为: 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 ; 用小楷字借书 。
2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①抓住“弯”“捡”“捧”等动词,分析这些动作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②“那些那些…那些……”抓住排比修辞,从增强语势,突出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23.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分析。要注意这个语段的特点是一句话。“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此句讲的是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文化依旧尊敬。这种现象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肯定会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故答案为: 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把握。重点理解“这”“起点”的具体含义。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来谈作用。也就是说从尊重文化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方面来谈。在文章的 段中,作者描述了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的态度,他们像崇拜神明一样地对待文字,这体现了文字在他们心中的崇高地位。这种对文字的敬畏和尊重,不仅仅是对书写的尊重,更是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这种态度无疑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日后的学术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 段中,作者提到“这是我的起点”,可以理解为,正是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对知识的敬畏中,作者开始了他的学术和文学创作之路。老师的关爱和教育,乡人对字纸的敬惜,都成为了作者人生旅程中的重要启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故答案为: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25.题目首先介绍了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强调了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引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重视和思考。接着,题目描述了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影响,如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出来的等。这些现象反映了现代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书写习惯。 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考查阅读后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汉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是记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感悟汉字,既可以传承中华文化血脉,也可以增强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决不能因为打字效半高,就丢掉了汉学书写。
四、作文(40分)
26.(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我们一起▲》
题目二:稚童澄澈的眸子里,世界是个万花筒,神奇而美好;少年激荡的心中,生活是个魔方,神秘且惊人;青年睿智的思想里,生命是趟旅程,真实却诗意。世界瞬息万变,生活明亮多彩,生命处处都有不同的风景。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变
生活,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从细微的日常琐事,到宏大的社会变迁,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那片田野,每逢季节更迭,都会有新的变化。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金黄,冬天的萧瑟,每一个季节都带来了不同的风景。正如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塑造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成熟、坚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手写信件,到如今的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沟通方式在不断变革;从传统的实体购物,到如今的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这些变化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然而,变化并不总是带来美好的东西。有时,它也会带来困惑、挑战和不确定性。当我们面临生活的转折时,有时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但正是这些变化,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学习和成长。它让我们学会适应、学会选择、学会勇敢面对未知的未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变化呢?我认为,首先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变化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或抱怨。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最后,要敢于尝试和创新。变化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创新,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
总之,变是生活的旋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命运。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懈的努力和无限的创意,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变化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提供了一个起始的语句,要求学生填写一个动词完成这个标题。这个动词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作文的内容和方向。例如,选择“成长”、“奋斗”、“旅行”等动词,都会给作文带来不同的侧重点和主题。我们一起成长:此主题可以围绕友情、亲情或团队合作,描述在一起经历的过程中,大家如何互相支持、鼓励,共同成长。我们一起奋斗:此主题可能涉及到团队项目、学习目标、比赛等,描述团队成员如何共同努力,战胜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我们一起旅行:这个主题可以讲述旅行中的故事,如何在一起欣赏美景、体验文化、分享快乐,同时也可以在旅行中深化彼此的感情。
题目二: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这个题目鼓励学生们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写作的重点在于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个题目给出了一个长句,描述了从稚童到青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世界、生活和生命的看法。题目要求学生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那么作文的核心应该围绕“变化”这一主题。内容解析:稚童眼中的世界是神奇而美好的,因为他们看待事物时更加单纯、直接,没有太多的复杂情绪和认知。少年心中的生活是神秘且惊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也面临着身心的巨大变化。青年睿智的思想里,生命是真实却诗意的,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