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6 22: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汽车的消音器是( )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入耳处。
2.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3.轻敲鼓面和用更大力气敲鼓面的同一位置,声音( )。
A.高低不同 B.强弱不同 C.没有区别
4.下面不属于减少噪音的方法是( )。
A.给汽车安装消音器 B.设置隔音屏障 C.不发出任何声音
5.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变高的方法是( )。
A.拉紧橡皮筋 B.放松橡皮筋 C.不用拉橡皮筋
6.下列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音响振的耳朵疼 B.鼓声使火焰蜡烛晃动 C.音叉被敲后产生声音
7.古筝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筝弦。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
A.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B.手使筝弦停止了振动 C.手阻挡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8.经过多次试验,小科发现在制作“土电话”时,( )传播声音效果更好。
A.棉线 B.铜线 C.毛线
9.小芳用嘴向空的矿泉水瓶中吹气,发出了声音,这是因为( )。
A.矿泉水瓶在振动 B.小芳的嘴唇在振动 C.瓶中的空气在振动
10.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音乐课时,听到老师弹奏的钢琴乐曲声
C.夜晚,人们正要人睡,忽然传来清晰的吉他声
11.制作土电话时,绳子( )时效果较好。
A.拉直 B.松弛 C.断开
12.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之间的区别是( )。
A.发声物体在振动 B.发声物体质量更大 C.发声物体体积更大
二、填空题
13.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 ,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14.张明又与同学一起做了如图实验: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地“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5.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是因为 不能传声。
16.同学们敲锣打鼓列队欢庆学校10周年校庆,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产生的,再通过 向四周传播开来。
17.声音有 和 不同。 大,声音大; 小,声音小。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振动越慢,声音越 。
18.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 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
19.用手拨动钢尺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 。
20.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只要物体发出声音,就必然会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 。
三、判断题
21.水杯中的水越少,敲击产生的声音越高。( )
22.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 )
23.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
24.录音机发出的声音是录下来的,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5.噪声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噪声,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危害。( )
26.噪声会影响我们休息。( )
27.声音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强弱之分。( )
28.将振动的直尺放到水中后,水面不会有变化。( )
29.用棉线和铜丝做的“土电话”,棉线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
30.制作“土电话”时,没有拉紧细线也能很好地听到声音。( )
四、连线题
31.连一连
用力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高
轻轻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低
拨动伸出桌面较短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小
拨动伸出桌面较长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大
五、简答题
32.我们怎样可以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呢?(请写出2条建议)
33.用相同的力去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两根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34.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35.敲击鼓面时,为什么蜡烛的火焰会来回晃动?
参考答案:
1.A
【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汽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B
【详解】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轻敲鼓面和用更大力气敲鼓面的同一位置,鼓面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声音强弱不同。
4.C
【详解】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不发出任何声音不属于减少噪音的方法,所以C符合题意。
5.A
【详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按压时,皮筋没有振动,因此不会发出声音。而拨动时,皮筋开始振动,就会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橡皮筋拉紧后,拨弹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橡皮筋放松后,拨弹时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6.C
【详解】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是这个物体具有能量。音响振的耳朵疼,鼓声使火焰蜡烛晃动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音叉被敲后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符合题意。
7.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古筝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筝弦,声音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手使筝弦停止了振动,发声停止。
8.B
【详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根据实验可知,分别用棉线、铜线、毛线制作土“电话”时,用铜线做电话线,通话效果更好,这是因为铜线比棉线光滑,机械强度大,弹性强,传声效果好。
9.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小芳用嘴向空的矿泉水瓶中吹气,发出了声音,是因为瓶中的空气在振动。
10.B
【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的是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婚庆时的爆竹声。上音乐课时,听到老师弹奏的钢琴乐曲声是不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它不属于噪声,所以B符合题意。
11.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绳子作为固体可以传声,但是绳子被拉直的时候传声效果最好。所以制作土电话时,绳子拉直时效果较好。
12.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两者相比,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不发声的物体没有振动。
13.振动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当物体振动发声时,周围的空气会随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14. 小 不能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当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据此可以推测如果空气全部抽净时,瓶内是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真空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6. 振动 介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都能作为介质,所以锣声、鼓声再通过介质向四周传播开来。
17. 大小 高低 振动幅度 振动幅度 高 低
【解析】略
18.声音的“波浪”
【详解】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
19.振动
【详解】用手拨动钢尺时,钢尺产生振动,并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噔噔声,这说明钢尺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20. 振动 振动 停止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只要物体发出声音,就必然会振动。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21.√
【详解】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相同的水杯,相同的敲击位置,水越少音调越高,水越多音调越低,题目观点正确。
22.√
【详解】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1)干扰睡眠,(2)干扰交谈、思考。(3)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害。(4)引起烦恼。(5)噪声还可能对听力产生伤害。因此,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
23.√
【详解】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
24.×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录音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5.√
【详解】噪声的种类是很多的,无论哪一种噪声均有可能给人带来损害;噪声的损害不仅限于听觉系统,它对人身的其他系统同样有很大的损害。
26.√
【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高低之分,也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8.×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将振动的直尺放到水中后,水面会有波纹。
29.×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若是使用棉线振动会很快消失,用棉线和铜丝做的“土电话”,铜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0.×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制作“土电话”时,没有拉紧细线声音的传递效果会很差,所以不能很好地听到声音。
31.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拨动伸出桌面较短的钢尺,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高;拨动伸出桌面较长的钢尺,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低;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
32.①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②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要太大;③远离噪声;④给汽车安装消音器;⑤戴隔音耳塞、耳罩。
【详解】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所以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的方法较多,例如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要太大;远离噪声;给汽车安装消音器;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戴隔音耳塞、耳罩。
33.伸出桌面短的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伸出桌面长的尺子发出的声音低。
说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去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两根钢尺,伸出桌面短的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伸出桌面长的尺子发出的声音低。说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34.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所以想要改变声音的高低,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想要改变声音的强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
35.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详解】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