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6 20: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推测其与O2可能发生反应:2NO+O2=2NO2
C.C点表示的物质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F点表示的物质全部易溶于水
2.下列鉴别物质所使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和纯碱﹣﹣水
B.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向盛有鸡蛋壳的烧杯内加入醋精:鸡蛋壳表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烘烤过的木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碱和盐都含有金属元素
B.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农作物叶色发黄且茎秆软弱易倒伏,可以施用KNO3
D.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产生刺激性气味
5.下列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B.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C.除去CuO中的少量Cu--滴加足量稀盐酸
D.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某一密闭容器内点燃红磷
B.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 用直流电电解水一段时间
D. 等质量的镁条和锌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中
7.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合金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C.生铁的含碳量低于钢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8.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紫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B.镁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铜片与稀盐酸反应:紫红色的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氯化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溶液黄色变浅,产生白色沉淀
9.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铁>铜 B.滤渣中含有铁和铜
C.滤液中含有铜离子 D.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0.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11.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图2粗略测定瓶中氧气的体积
C.图3比较铁、铜、银活动性的强弱 D.图4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12.我国首套学校海洋特色教育系列教材在2013年底出版,海洋教材里介绍我国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泛,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则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Na+、 B.NH4+、Cl﹣、OH﹣
C.Cu2+、K+、OH﹣ D.K+、、
二、填空与简答
14.“共享单车”是现在都市青年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
(1)“共享单车”采用实心轮胎可有效防止爆胎,空心轮胎夏天容易爆胎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 (填“变大”或“变小”)。
(2)为了防止自行车的铁制链条生锈,常用的方法是 。
(3)如图所示,这种共享单车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
A.塑料把手 B.钢车架 C.铝合金轮毂 D.橡胶轮胎
15.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
(1)下列3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白糖 B 食用小苏打 C 食盐
(2)“炉灶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该清洁剂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是 ;
(3)“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青少年缺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5)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10%、棉90%”,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16.(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①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海水 b.河水 c.蒸馏水 d.井水
②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活 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 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 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的 ;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
③可用于改良酸 性土壤的是 。
17.小红同学发现班上“化学学习园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图)中的三张卡片掉在地上,她将三张卡片依次贴回原来的位置。
(1)请在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空格中填上小红同学所贴卡片上的元素符号 。
(2)小红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定影液(含AgN03)提取纯净金属银。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
②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
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得到纯净金属银的是 (填“①”或“②”),其理由是 ;写出该方案中产生金属银的化学方程式: 。
18.《流浪地球2》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中国“制造”与“智造”助力本土科幻电影加速成长。
(1)影片中太空电梯的镜头颇为震撼。中国石化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强度是钢的18倍)有望用于制造“太空电梯”的缆绳,聚乙烯纤维属于 (填“天然纤维”或“合成材料”)。
(2)影片中的战斗机以我国歼-20型战机为模型搭建,战机建造中使用了大量钛合金,钛合金的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金属钛的硬度。
(3)科学家图恒宇借助量子计算机550W让女儿图丫丫成为第一个拥有数字生命的人,550W可通过芯片储存人类的记忆。芯片的核心是硅,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9.已知A一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B是常见的溶剂,C、D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1)物质A的俗名为 。
(2)已知B→C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A的过程中,D有没有完全反应呢?请写出你的检验方案 。
20.某工厂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FeO和锰的氧化物等。现以该炉渣为原料制备铁红(Fe2O3)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1的名称是 ,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步骤①中,硫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步骤②中,使用足量H2O2的目的是 。
(4)步骤③中,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Mn2+ Fe2+ Fe3+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要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从而与Mn2+分离,则调节pH的最大范围是: ≤pH<8.1。
(5)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性Al比Cu (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四、计算题
2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只含有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混合物样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附表.
附表: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的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40.6 123.4 12 171.6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点对应的化合价为零,故对应物质的类别是单质,此选项正确;
B、B点对应的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还可以显+4价,氮元素由+2价转化为+4价的过程就是被氧化的过程,NO中氮元素显+2价,NO2中氮元素显+4价,此选项正确;
C、C点对应的化合价为+4价,故表示的物质为NO2,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易形成硝酸,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此选项错误;
D、F点对应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的物质应该是硝酸盐,硝酸盐易溶于水,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纯碱溶于水会产生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可以区分;
B、硫酸钠能够和氯化钡反应产生产生硫酸钡沉淀,而氯化钠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
C、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所以加入肥皂水后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在加入肥皂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D、稀硫酸不能使酚酞变色,而氯化钠也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不能通过该方法将这两种物质区分开;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够根据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对物质进行鉴别;知道酚酞只有遇到碱性溶液的时候才会变色。
3.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盛有鸡蛋壳的烧杯内加入醋精,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鸡蛋壳表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烘烤过的木炭,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气体颜色变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铵盐就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有可能是碳酸盐,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农作物叶色发黄且茎秆弱易倒伏,说明缺少氮元素和钾元素,氮元素可使植物叶色浓绿,钾元素有抗倒伏的作用,符合题意;
D、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不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分别是无色、蓝色溶液,用观察溶液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B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氯化铵和硝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B。
6.D
【详解】A、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后,随着热量的散失,装置内气体随温度下降体积缩小,压强减小,由于反应中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因此温度降至原来温度时,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小于未反应时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故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氧化铁的质量大于一氧化碳的质量,故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图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D、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的活动性强反应较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故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故选D。
【点睛】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像相结合的题型,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像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像的意义要抓住四点:①抓图像的起点,②抓图像的终点,③抓图像的拐点,④抓图像的变化过程。
7.C
【详解】A、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和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所以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故A说法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铜合金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故B说法正确;
C、生铁中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C说法不正确;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减少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危害,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重新利用废弃金属得到产品,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实验现象为: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产生红褐色沉淀,错误。
故选B。
9.C
【分析】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铁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滤渣中有铁和铜,滤液中只有氯化亚铁,氯化铜被完全消耗。
【详解】A、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从氯化铜中置换出铜,所以金属活动性:铁>铜。正确。
B、根据分析,滤渣中含有铁和铜。正确。
C、根据分析,滤液中不含有铜离子,错误。
D、根据分析,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AgN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MgCl2、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K2CO3、CuSO4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A
【详解】A、酚酞遇酸不变色,不能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错误;
B、可通过注射器中反应前后水的体积变化,测定瓶中氧气的体积,正确;
C、铜丝在硝酸银溶液中表面会有白色物质生成,说明铜比银活泼,10分钟后放入铁丝,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能比较铁、铜、银活动性的强弱,正确;
D、玻璃管中下面的湿润石蕊花先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而干燥的花不变色,说明变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能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正确。故选A。
12.C
【详解】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镁通电分解成镁和氯气是分解反应,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C。
13.D
【详解】A、Ca2+和CO32-可以生成CaCO3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NH4+和OH-可以生成氨气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K+、、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14.(1)变大
(2)涂油
(3)BC
【详解】(1)“共享单车”采用实心轮胎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容易爆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2)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阻止铁和氧气、水接触可以防治生锈,所以防止自行车的车链条生锈,常用的方法是涂油,涂油可以阻止铁和氧气、水接触,从而防止生锈;
(3)A、塑料是合成材料;
B、钢车架是合金,是金属材料;
C、铝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故选BC。
15. A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钙 涤纶
【详解】(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A、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C12H22O11)属于糖类,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碳酸氢盐,属于无机物,故B不正确;
C、食盐氯化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C不正确。
故选A。
(2) “炉灶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则该清洁剂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是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3)“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还生成硫酸亚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钙是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青少年缺钙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5)棉属于天然材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合成纤维,则属于合成纤维的是涤纶。
16. C 2H2O2H2↑+ O2↑ 吸附 加热煮沸 干冰 钛合金 熟石灰
【详解】(1)①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井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O2↑;
③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照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①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②钛合金与人体骨骼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③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7. Al;Fe;Cu ① 方案①得到的金属银含有的杂质锌可跟稀硫酸反应而除去,而方案②所得金属银中的杂质铜则不能 Zn+2AgNO3=Zn(NO3)2+2Ag
【详解】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镁和锡之间的金属为:镁、铝、锌、铁、锡;位于氢之后、汞之前的金属为铜;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H>铜>银,因此,铜、锌都可以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但由于铜的活动性位于H之后,不能使用加稀硫酸的方法除去混在银中的铜,因此方案②理论上不可行;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
【点睛】金属与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发生条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要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且盐是属于可溶性盐。
18.(1)合成材料
(2)大于
(3)
【详解】(1)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耐腐蚀,故钛合金的硬度大于金属钛的硬度;
(3)硅是14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故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9. 纯碱(或苏打) 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没有变红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详解】(1)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A为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
(2)B是常见的溶剂,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可乙生成水,所以B是水。水和氧化钙可以生成氢氧化钙,其说溶液呈碱性。所以C为氢氧化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
检验碳酸钠中是否有氢氧化钠,需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然后再检验溶液酸碱性,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方法是: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没有变红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20.(1) 过滤 SiO2
(2) 复分解
(3)将硫酸亚铁全部转换为硫酸铁
(4)2.8
(5)
【详解】(1)通过操作1固体与液体分离,则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由于二氧化硅不能与硫酸反应,而氧化铁、氧化亚铁、锰的氧化物均能与硫酸反应,则滤渣a的主要成为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2)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由图可知,加入H2O2后,硫酸亚铁变成了硫酸铁,则H2O2的作用是将硫酸亚铁全部转换为硫酸铁。
(4)由表中数据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为2.8,则pH的最大范围是2.8≤pH<8.1。
(5)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1. Al2O3 甲 强 甲也在溶液中进行 Cl-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详解】[查阅资料]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在化合物中,铝显+3价,氧显-2价,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2O3;
故填:Al2O3。
(1)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通过比较实验甲与实验乙得出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的结论;
故填:甲。
(2)实验乙是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化学方程式是,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Al比Cu活泼,活动性比铜强;
故填: 强。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因为甲实验所用的硫酸铜溶液中也有水;
故填:甲也在溶液中进行
[猜测与探究]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氧化铝薄膜被破坏,氯化钠溶于水解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填:Cl-。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得出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的结论,也就是没有发生反应,也就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故填: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22.(1)4.4
(2)88.3%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3)10%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0.6g+123.4g+12g-171.6g=4.4g,故填:4.4;
(2)见答案;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