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20:46: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体会“慈母情深”。
3.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对比中体会“反复”这一手法对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教学重点)
4. 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识“母爱”
(一)了解单元人文主题
1.说说你对“舐犊之情”这个词语的理解。
2.说说读了“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的感受。
3.(出示单元目录截图)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按照认识舐犊之情;体会舐犊之情;赞美舐犊之情的思路把学习内容重新排序。(出示重组的编排结构图:板块、内容、任务)
4.期待和大家能认识:父母之爱,深沉、温暖、无私。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恰当,表达的看法和感受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二)导入课题,初识“母爱”
1.(出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板书课题。(出示作者,参考书)梁晓声。
2. 初读课文(出示任务单)
场景一:
地点
环境
人物
活动
作者的感受
读者的感受
场景二:
地点
环境
人物
活动
作者的感受
读者的感受
任务一:完成背景材料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资料1:课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正是国家正经历着“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闹饥荒,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全国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100万人以上,所以一元五角钱哪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资料2: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借助关键词、关键语句,明确:生活极度困难的年代,买书和读书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任务二:初读课文
(1)检测字词学习
(2)初步理解母亲形象: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 反馈评价。
二、品读“母爱”
(一)体会场景描写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梁晓声出生在1949年,小说创作于1986年。经历时,正值年少。创作时,年近不惑。时隔二十年,那一幕幕依然记忆犹新,这份爱与温暖已经流淌在血液里,一起到字里行间认识、体会《慈母情深》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描写来刻画母亲。
(出示任务单)
(1)认真读课文,试着找两处场景描写,提取信息,填好表格。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场景?又是怎么写这些场景的?
在文中做好批注。
(3)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1.大家关注得最多的是:“我”第一次到母亲厂房的场景。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交流。
2.母亲掏钱给梁晓声的那一幕,也备受同学们关注。说说你的看法。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等方法,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场景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4.师生共同总结提炼
场景是一个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在这个空间环境里,有环境有人物有活动,因此在阅读时,运用场景描写可以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渲染故事氛围。关注场景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也在写作中可以尝试运用。
(二)聚焦细节,学习反复的表现手法
1.场景融情,细节含情。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最重要的方法。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梁晓声年少时,以极其细腻的目光捕捉到的一个个动人的细节,将他定格在脑海里,时至而立,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找出最打动你的细节,画上波浪线,认真品读,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①句子表达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要这样写?
(出示任务单三)
(1)学生品读细节。
(2)交流感受。
2.很多同学都分享了这个细节,课件出示课文第19自然段,学生朗读。
(1)思考:这种句式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我的母亲”反复出现,动作分开来描写,主语倒置。让我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我”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心疼的。)
(3)出示常规句子,比较阅读,体会反复的用法。
3.文中的哪个细节在表达方法上有相似之处?课件出示:第32自然段。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也用了反复的手法。
(2)“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对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3)“又”反复出现四次,“机械忙碌状态”看出母亲的工作特别单调枯燥。但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她日复一日的在这里坚持。
教师小结:对,如果说(出示19自然段)这个句子因为拆分了动作而放慢了速度,让表达有了慢镜头的效果,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令人难受、令人悔恨、令人鼻子一酸的快镜头。
4.师生共同总结提炼
运用反复的手法,可以更好都表达看法和感受,让你的语言与众不同,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三、赞美“母爱”
1.再谈梁晓声的母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PPT展示)这就是梁晓声母亲对儿子独特的爱。
2.布置练笔:试着用下面的句式,把梁晓声想说的话补充出来——
我深切感受到母亲的辛苦。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您辛苦了,我的母亲; (至少用上三个“我的母亲”)
3.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反复等表达方法。
4.学生尝试练笔。
5.全班交流评价。
(1)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习作,选择两三篇较好的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如果学生在“小练笔”中能通过描写场景、细节来表达真情,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评价时应表扬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结束语
同学们,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是一篇经典之作,他在不惑之年记录的发生在年少时光的经历。这堂课,我们不仅从课文的场景与细节描写中深刻体会到了慈母情深,还尝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心中的真情。让我们记住梁晓声,记住这篇经典之作,向我们伟大的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