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22:06: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竹里馆》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山水诗成就最高,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者简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
/
古诗断句
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huáng
xiào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疏通诗意
竹林
幽深的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
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精读诗歌
诗中写了幽篁、深林、明月等景物,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独坐、弹琴、长啸。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2.诗人独坐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3.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进来,
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独”是“独自”的意思,写出了诗人独自隐居在竹林深处的状况,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悠闲自由。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
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炼字
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动态的琴声、吟唱声来反衬竹林的幽静,烘托出一种更幽静的意境,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幽静的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运用什么手法,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
诗人把明月当成陪伴自己的知己,孤寂之感一扫而光,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一句子。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独坐
弹琴
长啸
幽篁
深林
明月
景物
人物
活动
清新、幽静
宁静、淡泊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诗人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
/
/
/
/
/
/
古诗断句
sàn
zhé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写作背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不知从谁家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
初读课文
疏通诗意
笛子的美称
洛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扬柳》,
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乡,家乡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飞”的表达效果。
精读诗歌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写出吹笛人是毫不经意地吹,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人;另外用此“暗”字,与“谁家”相照应。“飞”字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妙处。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扬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诗歌小结
《折杨柳》
春夜洛城闻笛
借景
玉笛声
抒情
故园情
板书
折柳送别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诗歌常以柳为意象,表达依依不舍、惜别之意。

积累拓展
《逢入京使》
岑 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
与高适并称“高岑”。
诗歌题材多样,想象丰富,以边塞诗见长
代表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岑参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
/
/
/
/
/
/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创作背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离开长安好多天了)回头遥望故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泪水还没有干。
初读课文
疏通诗意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指诗人在长安的家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骑着马在途中与熟人相逢,没有纸笔(写信),
烦劳替我捎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
请求,烦劳
捎口信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以擦干,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场景,
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担心的复杂情感。
《晚 春》
韩 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王安石、
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一阵寒风吹来,吹倒了一棵柳树。
柳树倒在石头做的拱桥上,拱桥上站着三个叔叔,他们在拍照,嘴里喊着“欧耶”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
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
创作背景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
/
/
/
/
/
/
古诗断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疏通诗意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没有艳丽的色彩,
只知道化作漫天飞雪一样随风起舞。
懂得、知道
指柳絮
才气、才情
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树和百花人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花榆荚人格化,
描绘出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小结
本诗通过描写百花争奇斗艳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