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22: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咕咚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8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8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猜测读音 1. 在黑板上写下“咕、咚”二字,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2. 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发现字形的构成规律。 3. 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发现,并指导他们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来猜测字音。 4. 给出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ɡū、dōnɡ”。 5. 邀请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讨论课文内容。 1. 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咕、咚”二字,注意字形结构。 2. 与同伴自由交流,探讨每个字是如何由熟悉的字组合而成的。 3. 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则,尝试猜测“咕、咚”的发音。 4. 听取教师给出的正确字音,并进行跟读。 5. 齐读课题,并思考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 1. 引导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 提示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注意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利用图画猜读或尝试其他方法猜读,并与同桌、小组交流,确保字音正确。 3. 指导学生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 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认识的字以及认识的方法。 5. 引导全班交流,并进行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 6. 出示羊、鹿、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对“羊、鹿、象”的读音。 7. 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例如“咕、咚、吓、拦、领”。 8. 出示词语,让学生采用多形式认读,并进行正音。 9. 提供正音提示,如“熟”是翘舌音,与口语(shóu)相区别;“命、领、咚”是后鼻音;“拦”是前鼻音,声母是“l”。 10. 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包括与形近字比较识记、加一加识记、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记、组词识记。 11.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12. 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1. 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利用图画猜读或尝试其他方法猜读,并与同桌、小组交流,确保字音正确。 2.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 分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认识的字以及认识的方法。 4. 全班交流,分享猜读生字的方法。 5. 观察羊、鹿、象图片,猜对“羊、鹿、象”的读音。 6. 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例如“咕、咚、吓、拦、领”。 7. 采用多形式认读出示的词语,注意正音提示。 8.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包括与形近字比较识记、加一加识记、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记、组词识记。 9. 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生字卡片。 10. 自读课文,与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 出示会写字,让学生认读,并正音引导学生口头组词。例如,“吓”字的读音是“xià”,可以组成“惊吓”、“吓人”等词语。 2. 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讲解书写要点并范写,指导学生书空。以“吓”字为例,讲解“口”字小居左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下”字竖较长,点跨横中线。对于“怕”字,讲解“白”字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3. 巡视指导学生描红、临摹,并进行评议。观察学生描红、临摹的笔画顺序、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1. 认读会写字,注意教师正音,并根据提示进行口头组词。例如,“吓”字的读音是“xià”,可以组成“惊吓”、“吓人”等词语。 2. 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听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并范写,然后书空。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顺序、结构和比例,注意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 3. 描红、临摹会写字,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在描红时,用铅笔轻轻描写每个字的笔画,尽量与范字保持一致;在临摹时,尽量自己书写,注意每个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4. 观看投影展示的学生作品,并参与评议,讨论这些字写得好在哪里,写得不好需要怎样改正。例如,评议某个学生的“吓”字,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笔画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准确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自由朗读课文,提示碰到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确保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咕咚”到底是什么,课文配了几幅图,每幅图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3. 巡视指导学生分小组交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朗读课文,同时观察插图并描述图上内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自然段,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难句的朗读。 6.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 1. 根据教师的指导,图文对照,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通过多次朗读确保正确和通顺。 2. 在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时,认真聆听并思考“咕咚”是什么,课文的插图分布情况,以及每幅图对应的自然段。 3.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 4. 在全班交流汇报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接受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鼓励。 5. 根据教师的引导,图文对照,朗读课文,观察插图并描述图上内容,注意朗读的自然段,并接受教师的正音指导,特别关注难句的朗读。 6. 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回顾课堂重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分享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的收获,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3. 指导同桌合作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 4. 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 1. 听取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2. 与同桌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的收获,倾听同桌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与同桌合作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通过合作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 4. 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准备写有会写字的字卡,上课时抽取字卡,引导学生抢读,并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同时,让其他学生听写抢读学生组成的词语,检查他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指定四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幅图所对应的内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提醒其他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听,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在学生朗读和听读结束后,进行谈话导入新课,讨论课文的主题、情节或者某个具体的语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1. 在教师抽取字卡时,积极参与抢读,并尝试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其他学生在抢读学生组成词语时,认真听写,检验自己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2. 指定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幅图所对应的内容。其他学生在听读过程中,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听,确保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在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环节,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情节或语言点的看法和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图文对照,重点探究 1. 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插图,描述图中的内容和发生的事情。 范读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咕咚”是什么,兔子对“咕咚”的反应,以及兔子的行为。 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特定句子,如“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和“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通过图解和表演理解“拔腿就跑”的意思,并让学生演示这个动作。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兔子,朗读兔子的话,体会兔子的心情。 2. 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第3、4自然段。 指导学生看第二幅插图,描述图上的内容。 让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关注小猴子的叫喊。 通过朗读兔子和猴子的话,让学生发现语言的变化和节奏。 让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描述大伙的行为和叫声。 通过看图演故事,让学生体验动物们害怕的心理。 3. 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谁和大家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让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通过演示“拦”的动作,让学生理解野牛的行为。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野牛和大象的对话,注意野牛的疑问语气。 4. 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第6、7自然段。 指导学生看第四幅插图,描述动物们在干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说出大伙是怎样知道真相的。 让学生解释动物们为什么笑,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可笑的语气。 让学生思考动物们此时的想法,并从中明白的道理。 1. 图文对照,学习第1、2自然段。 观察第一幅插图,描述图中的内容和发生的事情。 听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思考“咕咚”是什么,兔子的反应和行为。 朗读特定句子,演示“拔腿就跑”的动作,扮演兔子朗读兔子的话。 2. 图文对照,学习第3、4自然段。 观察第二幅插图,描述图上的内容。 朗读第3自然段,关注小猴子的叫喊。 通过朗读兔子和猴子的话,发现语言的变化和节奏。 朗读第4自然段,描述大伙的行为和叫声。 通过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的心理。 3. 图文对照,学习第5自然段。 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谁和大家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自由朗读,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演示“拦”的动作,理解野牛的行为。 分角色朗读野牛和大象的对话,注意野牛的疑问语气。 4. 图文对照,学习第6、7自然段。 观察第四幅插图,描述动物们在干什么。 自由读第6自然段,说出大伙是怎样知道真相的。 解释动物们为什么笑,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可笑的语气。 思考动物们此时的想法,并从中明白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作业设计 1. 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准备头饰,指导学生分组并戴上相应的头饰,准备进行角色表演。确保学生理解各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鼓励他们合作表演。 3. 提供动画片《咕咚来了》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再次体验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情感。 4. 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 1. 听取教师的小结,反思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重点知识和技能。 2. 戴上头饰,与小组同学合作进行角色表演,根据教师的要求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角色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 观看动画片《咕咚来了》,通过动画的形式再次体验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情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猜字、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从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我就让学生试着猜“咕咚”的字音,并教给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字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中猜测字音,大大激发了学生读文识字的兴趣。 2.本文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画面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心理,学生很快就读懂了故事内容,并能够体会到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不良后果,理解了课文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