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劳动的歌》《杵歌》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杵歌》是一首关于我国台湾省高山族劳动的歌舞民歌,充斥着民族特色,同时整首歌曲中融合着我国民族五声调式,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与思想等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次初中音乐教学《杵歌》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围绕这首音乐活动内容的背景以及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想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几条目标,其中有围绕认知制定的本次活动的目标,也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的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以及教学活动结束学生在技能方面获得的目标,同时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也制定了关于学生在本节活动中情感方面的目标,通过希望通过本节音乐活动学生能够综合性的发展,同时也获得艺术的综合素养发展。是验证真理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材以及结合实际情感指导的相关目标,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在此次实践中发现活动之前设计的部分目标没有有效实施和达到,例如对于目标 2“学跳拉手舞和杵舞,能边跳边编舞,激发学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中的“学跳拉手舞和边跳边编舞”在课堂中没有有效的实施。此目标的无达成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出主要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性”有着明确的认知,他们开始注重和异性之间的交往界限和关系啦,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拉手跳舞的过程中好多学生因为害羞所以没有大胆的将自己融于音乐中进行跳舞。而关于其他目标班级学生基本全部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材分析
《杵歌》是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当中的一节劳动号子欣赏课。劳动号子虽离我们远去,但却是最易一起兴趣,最易掌握的。《杵歌》源自高山族妇女舂米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四二拍,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又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并生动地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习惯。歌曲由 a、b两个长乐句组成,并紧紧围“羽”音展开进行。“xxxx”节奏的紧密性和强拍弱位置上休止符的使用,加强了与第一乐句结尾音的对比,凸显了音调的豪放,乐观精神。全曲歌词均为衬词,增添了歌曲内容的鲜明性和生动性。表现出的高山族同胞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变化,能感知基本的音乐要素;但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校园,还没有完全适应,在课堂中常常有不自信,害羞等表现,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放松心情,尽情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之后的初中学习生涯中学生是“享”上音乐课,还是单纯的“想”上音乐课。初中生已有了较强的性别的意识,在很多活动中学生们已有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意识,所以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舒适、温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音乐的探索。此外,学生身体迅速发育成长迎来变声期,教师要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嗓音,减少歌唱活动的嗓音生理负担和歌唱心理压力。基于《杵歌》为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欣赏课,在第一课时《劳军民大生产》中学生已经对劳动号子这一体裁进行了学习,知道劳动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为“一领众和”及劳动号子的四种类型船渔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针对于以上分析内容,我将本课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通过感受体验高山族民族风情和音乐风格上。通过带领学生,采取创设劳动情景,演绎音乐歌舞等教学活动,激发音乐兴趣,听辨音乐形式,感受音乐力量。慢慢深入教学,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演绎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创编音乐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在劳动中创造音乐,在音乐中歌唱生活。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杵歌,了解高山族的音乐歌舞特点,知晓杵歌来自于舂米的劳动号子。
2、学跳拉手舞和杵舞,能边跳编舞,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3、能对乐曲进行歌词编创。
4、了解杵歌的五声调式音阶。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杵歌,唱准一字多音节奏。
2、能对乐曲进行歌词编创,并边唱边跳
3、了解杵歌的五声调式音阶,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我来唱你来猜这是什么地方?师范唱:哪里有清澈见底的日月潭,还有那座风景秀丽的阿里山,澎湖列岛被誉为人间仙境,她与福建遥遥相望噢海央,她与大陆一衣带水噢海央,她是我中国不可分割的。
2、师: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师点评师:中国的宝岛台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风格,我们的第一站是高山族。
二、感受高山族歌舞
1、师:高山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种族支系众多,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有自己的语言。这个民族能歌善舞,最常见的是拉手舞和杵舞。
2、师:既然来到了高山族,肯定少不了体验高山族的舞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拉手舞,跳高山族的拉手舞要围成一个圈,动作主要有(师边介绍边做示范)上步、撤步,抬腿,踏脚等,有时候也有跳跃,老师把拉手舞编成了一首歌,请你们跟老师来学跳一下,鉴于男女有别,老师就不让你们拉手了,各跳各的。
3、师边跳边示范边轻唱:向前迈反下手腕向后退,向左迈喏打开双臂跳起来,向右迈左脚前后变换拍,左右扭动攥起拳头点左脚,向后退那攥起拳头点右脚,摇起那双臂双脚交替点。
4、师:刚刚我们感受了高山族的拉手舞,接下来感受一下高山族杵舞。看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杵,其实就是一根木棍,知道这木棍用来干嘛的吗?这是用来舂米的工具,杵舞其实就来自于民间的舂米劳动,后来发展成了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跟着模仿一下。(看视频,学生模仿)
5、师:杵舞学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只要动作在拍点上即可,那么接下来,老师来唱拉手舞的歌,我们把杵舞和拉手舞分成两组表演,看一看效果如何。(师唱歌,带学生跳两组舞蹈)
6、师:俗话说歌舞不分家,既然有杵舞,一定少不了杵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高山族的杵歌。
三、新授歌曲
1、完整听赏《杵歌》
2、师:听完这首杵歌,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是的,在介绍台湾和跳拉手舞杵舞的时候,老师按照这首杵歌改编了歌词,旋律就来自于这首杵歌。
3、介绍:杵歌最初产生于劳动,是高山族日月潭附近的妇女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每逢收获季节的夜晚,男女青年互相帮忙到各家舂米磨谷,并趁机挑选对象,倾诉恋情。
4、师:仔细观察这首歌曲的歌谱,用到了哪几个音符?
生回答,师点评
师:12356五个音符,也叫宫商角徵羽,它是中国的五声调式,以五声调式的任何一个音为主音,都能构成一个民族调式音阶。
5、再仔细看看这首杵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点评是的,全是衬词,没有一句歌词。杵歌这种劳动号子,一般第一遍唱的都是衬词,第二遍即兴编创歌词,由于律动感很强,后来发展成了边唱边舞的劳动歌舞。
6、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每一句都会出现的相同衬词,并按照节奏读一读。(指导生读,一字多音处加个韵母弱读出来)
师:其他部分衬词进行了微微的改动,前面加了“哎”或者后面加了“海央”按节奏读一读区分不同的衬词句子
7、复听歌曲,找出相似的旋律。(生自由回答)既然是相似就有不同,哪里不同?比较不同,跟钢琴唱旋律填词,注意一字多音加韵母解决。
8、把四个相似的旋律完整地唱一唱。
9、完整地把这首歌听一遍,会唱的地方唱一唱,不会唱的地方听一听。
10、师:把还没有学习的不会唱的句子(没标色空白的句子)唱一唱。
(a.第一句简单,跟琴唱一唱就会了)
(b.第二句注意前八分休止符空半拍,接的要紧凑一些,音区变高了,情绪高涨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
(C.结束句,结束在 6也就是前面学过的五声调式的羽上,所以这首歌曲是羽调式)
11、完整跟琴唱全曲
12、跟伴奏唱全曲。
四、编创歌曲
1、师:刚才老师介绍了,杵歌第一段一般都为衬词,第二段可以即兴编创歌词,请看大屏幕,为这首歌曲局部进行编创歌词。(每组发一张乐谱,歌词空白,最好一个字一个括号,这样利于学生填写歌词,简化教学。)
2、小组展示,并找一组刚才跳舞最好的同学伴舞拉手舞或者杵舞。
3、同学们的想象力还真不错,在你们的编创下这首歌曲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五、小结
快乐的音乐课转眼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学跳了杵舞拉手舞,学会了杵歌,感受了高山族音乐的特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杵歌》课后反思
《杵歌》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次教学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的顺序进行了本节活动的设计。在活动前在平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中我就与他们谈起台湾的相关历史包括人文历史,让学生对其中的高山族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带着好奇,并根据此次音乐内容进行了教材的分析和相关的准备。在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主动与学生进行音乐的互动,让学生感受《杵歌》这首歌曲的氛围,同时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相关的具体教学,根据课堂的实际表现进行灵活的调整。此次活动之后与学生进行测评和沟通发现班级学生掌握度还是不错的。但在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周围环境相对陌生,课堂中学生表现的还是有些紧张,我也尽力能够通过轻松的氛围缓解这种紧张情绪,我想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的包容与耐心去引导学生。在之后的多次复盘和与老教师的沟通中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了更多的感触与反思。首先,想献给学生一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就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个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端,我通过改编歌曲杵歌的歌词,设置悬念,在歌声中引导学生猜出我们本次的目的地是宝岛台湾。在这个过程以及之后几个环节中我都需要边跳边唱,这就需要我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达到我所欲想的效果,这也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今后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有自信。其次,本节课我设计的互动环节很多,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边歌边舞中感受高山族的民族风情与音乐风格,但由于环节较多担心时间上不够用,各个环节实施的不够充分,有些浮于表面,所以今后在如何取之精华,如何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方面还要多多学习有经验的教师。最后,在活动设计上我想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开讨论为歌曲创编歌词,这个环节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展示空间。如果学生去演唱歌词是不是效果更好?如果加上杵舞与拉手舞边唱边跳是不是学生体验能更加充分?这些都是我在课后不断思考的,也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去改进,去优化。作为年轻教师,我需要一直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不断反思与学习,希望每一堂音乐课都能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为他们的明天谱写下最动听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