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汉代治国之路
1.秦朝开创的一整套政治体制是什么?其中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关系的是什么 体现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是什么
2.皇帝制度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皇帝有独一无二的称号,显示皇帝地位不可僭越体现了其中哪个特点
3.秦朝的文化专制最典型的政策是?
4.举例说明秦朝暴政的主要内容(至少三个)
5.西周到秦朝地方管理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什么制度到什么制度?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汉初的经济恢复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初形势
战争破坏
社会凋弊
“无为”
黄老之学
与民休息
措施: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 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①休养生息
汉初指导思想:黄老思想(始于战国)
黄老之学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黄老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清静无为,主要内容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约皇室与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这些措施无疑对恢复社会经济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惩亡秦之弊
秦的统治
意识: 以法为教
经济: 征发繁重
政治: 郡县制
外交: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汉初政治
黄老无为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郡国并行
和亲匈奴
羁縻百越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班固《汉书》
文景之治
文帝 田租:三十税一,后全免
算赋(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15-56岁):
120钱——40钱
徭役:每年服役1月改为三年1月
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廷尉张释之多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不以为忤,反而能够始终委以重任。文帝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用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下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十三年六月,又“除田之租税”。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汉初的经济恢复
①休养生息
②文景之治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汉初的经济恢复
2、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①郡国并行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诸王在自己国内拥有较重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路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廷直辖郡县。
濞之初封,王三郡五十三城。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抚慰)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乃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又有海盐之饶。不赋于民,而国用足。如是者三四十年,国力既盈,遂生他意。。。。。。地方三千里,精兵可具五十万。
又如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游说之士毕至,富商大贾,则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亡命游侠之徒,诸侯王亦往往招致养匿,相结为奸。
——摘编自钱穆《秦汉史》
郡国并行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地方权利过大,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汉初的经济恢复
2、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①郡国并行制
②七国之乱
晁错主张削藩,直指吴王刘濞
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以“清君侧”之名要杀晁错
景帝杀晁错(腰斩),刘濞自立为东帝
吴楚兵遇景帝之弟梁王的坚决反抗,后攻周亚夫军兵败
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七国叛乱,三个月内被平定。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①推恩令(地方管理)
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共有20个王国与83个郡并存,虽然王国数量占郡国总数的1/5,但20个王国一共只领123个县,仅占整个西汉总县数1587个的十二三分之一而已。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分封同姓王
尝试削藩,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削藩、平乱、收权
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
朝廷直辖15郡,王国占一半疆域,对中央威胁
成效不大,王国仍骄横跋扈
引七国之乱
王国势力衰弱,朝廷多项措施瓦解王国势力
问题缘起
解决经过
削藩经过
②中朝制度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③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率领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
④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不法势力
⑤察举制度(选官制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2.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
汉初行秦半两,秦定一两为24铢(重量),故半两为12铢。刘邦以秦半两太重,铸荚钱,导致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吕后铸八铢半两;文帝又改四铢半两。市面币制混乱,官吏富豪盗铸谋利。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原料供应,规定只许用三官五铢钱,严禁民间私铸。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1)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2)全国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1)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2)全国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均输平准)
均输: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以往郡国每年需向中央贡献当地物产,但很多货物不合中央需要,运送又耗费太大,到了长安很多物资腐烂或者因不需要被贱卖。现设均输官,将各地应贡物品除中央必需之外,贩卖换成钱,递交中央。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置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对各地物产贱买贵卖,可以平抑物价,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归利权于官府,平抑市场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1)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2)全国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均输平准)
(4)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①法家: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②易导致暴政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墨家:
③道家: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2.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
3.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新儒学思想有什么特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原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三纲五常”
加强君主权威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汉代教育状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公元前136年)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2.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
3.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4.稳固边疆和开疆拓土
①反击匈奴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史记·匈奴列传》
历史时期 关 系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武帝时期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兴起,南下黄河流域掠夺
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并在那里设县
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以求安宁
战
战
和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2.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
3.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4.稳固边疆和开疆拓土
①反击匈奴
②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前126年
前139年
被匈奴扣押
被匈奴扣押
留张十余岁,与妻,
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史记·大宛列传》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远离汉朝),殊无报胡(匈奴)之心。” —《汉书·张骞传》
—
公元前119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 ——《史记·大宛列传》
河西走廊
西域地区
西 亚
欧 洲
长安
丝绸之路
凿空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汉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西域都护府
为西汉对西域的管理开发奠定基础
经济上:
中国
香料、琉璃、胡椒……
西方
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
西方
文化上: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2.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
3.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4.稳固边疆和开疆拓土
①反击匈奴
②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③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问题探究: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思想上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的灭亡
公元前202年
西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元成哀平
帝帝帝帝
思考:
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2)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材料1:“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 谷永传》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西汉自文帝开始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到武帝时期已经非常严重。西汉中后期,开始出现很多豪强地主。这是当时统治者面临的棘手问题。
(3)经济状况:土地兼并严重,破产农民沦为奴隶或流亡
公元前202年
9
年
西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外戚王莽
篡汉
新
元成哀平
帝帝帝帝子婴
公元
2
3
年
爆发绿林、
赤眉农民起义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的灭亡
2.光武中兴
公元前202年
9
年
25
年
西汉
东汉
23年
新
都 城:
刘秀(汉光武帝)
洛 阳
建立者:
时间:
公元25年
东汉
的建立
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统一天下,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的措施?
1.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
2.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3.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5.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6.释放奴婢
7.重视儒学(思想)
(政治)
(经济)
光武中兴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1.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呈现什么特点?
2.东汉和帝以后政治局面有何特点?
皇帝即位年龄小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朝政腐败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前少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 11 2 8 15 12
去世年龄 27 2 32 ? 30 3 9 36 34
窦太后临朝 窦宪(窦太后兄)执政 邓太后临朝 邓挚(邓太后兄)执政 阎太后临朝 阎显(阎太后兄)执政 梁太后临朝 梁冀(梁太后兄)执政 窦太后临朝
窦武(窦太后父)执政
外戚专权
宦官专权
郑众等 李闰、江京等 孙程 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 曹节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问题探究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长期存在?
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光武帝加强了皇权,在中央“三公”只有名分却无实权,皇权缺少制约。当继位的皇帝年幼或无能是,宰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
巾
起
义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184年,张角太平道
黄巾起义被镇压,
是不是标志着东汉朝廷转危为安?
刺史
州牧
州牧割据
四、两汉的文化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断代史:是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
通史:是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一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
陶 器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木简、帛
原始社会刻画符号
商朝甲骨文
商周金文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蔡 伦
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