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张PPT)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目录
CONTENTS
01
02
中考考情分析
基础知识复习
03
04
基本方法与技能
经典例题复习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壹
中考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本专题主要包括6篇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北冥有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贰
基础知识复习
《三峡》
郦道元
基础知识复习
作者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生于官宦家庭,但仕途坎坷,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所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知识链接
通假字
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隔断
极(高)
停止,消失
一词多义
3.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素
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清波
清澈
白色的
不加装饰的
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今义:亭子)
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夏水襄陵。(古义:升到高处。 今义:帮助)
5.良多趣味。(古义:甚,很。 今义:好)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流势急的河水。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形容词作名词,回声)
4.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5.清荣峻茂。(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文言句式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定语“三峡”)
省略句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2.自
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将要
欲望
从
如果
一词多义
3.书
谢答中书书
谢答中书书
乃丹书帛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代表作有寓言《三戒》,诗歌《江雪》《渔翁》,散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作者介绍
1、环
①如鸣珮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2、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一词多义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5、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词类活用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文言句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
省略句
《北冥有鱼》
庄子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一词多义
1.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徒于南冥也
2.其
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古今异义
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4.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特殊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判断句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虽有佳肴》
作品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写作背景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本文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然值得重视。
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作者介绍
1.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习
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
3.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色彩,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四年(1044)春,朦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现在湖南岳阳)。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到邓州(现在河南邓州)任地方官。滕子京治理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在信上,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请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
通假字
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
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越明年(古义:及,到 今义:跨过,跳过)
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
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 今义:丈夫)
沙鸥翔集(古义:停息 今义:泛指聚集)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6.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南:向南)
文言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判断句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文言句式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倒装句
判断句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文言句式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省略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作品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被罢去职务。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于他到酴州上任的第二年。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少有舟车往来,百姓安于农事,生活简朴安闲,民风淳朴欧阳修正值盛年却遭贬谪,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境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抑郁释放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一词多义
1.归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暮而归
2.谓
①太守谓谁
②太守自谓也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回去
聚拢
为,是
命名
居高向下
靠近
回来
一词多义
4.乐
①山水之乐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乐趣
欢乐
秀丽
草木茂盛的样子
对……感到快乐
一词多义
6.而
①溪深而鱼肥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③杂然而陈前者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表并列
表递进
表承接
表修饰
古今异义
1.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5.林霏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6.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词类活用
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意动用法;乐趣,名词。)
5.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6.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通假字
1.佳木秀而繁阴。(“阴”通“荫”,覆盖)
文言句式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倒装句
文言句式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⑤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判断句
文言句式
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⑧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判断句
文言句式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省略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集录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习 复习,温习 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
愠 生气,发愁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罔 感到迷茫而无从适从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殆 疑惑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善 好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徐 慢慢地 徐喷以烟 《童稚记趣》
凭 靠着 或凭或立,不一状 《山市》
期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将 带领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缀 紧跟 缀行甚远 《狼》
窘 困窘,处境危机 屠大窘 《狼》
敌 胁迫,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狼》
薪 柴草 场主积薪其中 《狼》
驰 卸下 弛担持刀 《狼》
瞑 闭眼 目似瞑,意暇甚 《狼》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暇 空闲 目似瞑,意暇甚 《狼》
隧 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悟 明白 乃悟前狼假寐 《狼》
寐 睡觉 乃悟前狼假寐 《狼》
黠 狡猾 狼亦黠矣 《狼》
扑朔 动弹 雄兔脚扑朔 《木兰诗)
迷离 昧着眼 雌免眼迷离 《木兰诗)
缤纷 繁多的样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阡陌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黄发 老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垂髫 小孩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津 渡口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善 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乳 喂奶 妇抚儿乳 《口技)
闻 听见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舒 伸展、松弛 宾客意少舒 《口技)
股 大腿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口技)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面 向着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惩 苦于 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荷 肩负、扛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易 更替 寒暑易节 《愚公移山》
彻 改变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匮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已 停止 惧其不已也 《愚公移山》
加 增加 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馨 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鸿儒 博学的人 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
白丁 没有功名的人 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丝竹 奏乐的声音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案牍 官府文书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蕃 多 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
染 沾染(污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濯 洗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妖 过分艳丽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径 直径 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诎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象 模拟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贻 赠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峨冠 高高的帽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类 像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矫 举 矫首昂视 《核舟记》
历历 分明可数的样子 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端 平视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寂 平静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了了 清楚明白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核舟记》
简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辍 停止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怜 爱戴 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鸿鹄 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语 谈论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念 考虑、思索 念鬼 《陈涉世家》
盟 盟誓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刑 惩罚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
辱 受辱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通 通晓、明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执 拿、握 执策而临之道 《马说》
环 围 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委 放弃 委而去之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域 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发 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举 被选拔 管夷吾举于士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苦 使......受苦 必先苦其心志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任 责任,使命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过 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入 在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 在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临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名 取名,命名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瞑 昏暗 云归而岩穴瞑 《醉翁亭记》
芳 香花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秀 茂盛、繁茂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时 季节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
伛偻 腰背弯曲 前者呼,后者应,但伛偻提携 《醉翁亭记》
提携 牵引,牵扶 前者呼,后者应,但伛偻提携 《醉翁亭记》
肴 野味 山肴野蔌 《醉翁亭记》
弈 下棋 射者中,弈者胜 《醉翁亭记》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
谪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制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观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备 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樯 桅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岳阳楼记)
楫 船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岳阳楼记)
国 国都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景 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求 探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庙堂 朝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为 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 《曹刿论战》
伐 攻打 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谋 谋划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专 个人专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加 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狱 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鼓 击鼓进军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驰 驱车(追赶) 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辙 车轮轧出的痕迹 下视其辙 《曹刿论战》
轼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作 振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竭 消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盈 士气正旺盛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靡 倒下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崩 古时指皇帝死亡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殂 死亡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懈 懈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菲薄 轻视自己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
臧否 善恶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科 法令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简拔 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咨 询问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
淑 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出师表》
均 平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出师表》
远 疏远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 《出师表》
躬耕 亲自耕作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驱驰 奔走效劳 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零 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出师表》
光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益 兴办、增加 至于斟酌损益 《出师表》
作 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颓 坠落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沃 用水淋洗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观潮》
患 祸患,灾难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知类 明白事理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
期年 满一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挟 挟持、控制 扶天子而令诸侯 《隆中对》
屏 命人退避 因屏人曰 《隆中对》
诣 拜访 由是先主遂诣亮 《隆中对》
信然 确实这样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
对 回答、应对 隆中对 《隆中对》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谢 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谕 明白,懂得 寡人谕矣 《唐雎不辱使命》
清 凄清 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造 往、到 造饮辄尽 《五柳先生传》
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箪瓢屡空,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
俦 辈、同类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五柳先生传》
觞 酒杯 衔觞赋诗 《五柳先生传》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故 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于是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缘故,原因 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
故旧,老友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间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 技》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亡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 《智子疑邻》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顾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顾野有麦场 《狼》
探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意 神情、态度 目似瞑,意暇甚 《狼》
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许 赞同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表示约数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比 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等 同样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等同、一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 说》
克 战胜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打败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秋 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秋季 长风万里送秋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说 同“悦”,高兴,愉快 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谈论 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讲,解释 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
传说 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
好 爱好,喜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
美丽的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
正好 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旦 早晨 每至晴初霜旦 《三峡》
旦日 第二天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属 动词,连接 属引凄异 《三峡》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
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引 延长 属引凄异 《三峡》
牵引,引出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得 得意,满足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稚记趣》
看见,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
能,可能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满井游记》
字词 解释 原文语句 课文
归 归依 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返回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出 产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露出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志 标记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心意,志向 志在千里 《龟虽寿》
理 治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道理 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强 jiànɡ 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稚记趣)
说 yuè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裁 cái 才 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不 fǒu 否 句末语气词,表示询问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行》
那 nǎ 哪 为什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扳 pān 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帖 tiē 贴 贴上、粘贴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火 huǒ 伙 伙伴,同伙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邪 yé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坐 zuò 座 座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止 zhǐ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要 yāo 邀 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具 jù 俱 详细 具答之 《桃花源记》
讪qū 屈 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衡 hēng 横 平放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甫 fǔ 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简 jiǎn 栋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与 jǔ 举 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矜 guān 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曾 céng 层 一层层 荡胸生曾云 《望岳》
阙 quē 缺 空隙、缺口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华 huā 花 花朵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
转 zhuǎn 啭 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反 fǎn 返 返回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食 sì 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见 xiàn 现 表现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材 cái 才 才华,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支 zhī 肢 肢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具 jù 俱 全,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属 zhǔ 嘱 嘱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纪 jì 记 记录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
羞 xiū 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直 zhí 值 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亡 wú 无 没有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亡赖”指“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
適 zhé 谪 强迫,调发 发闯左通成渔阳 《陈涉世家》
唱 chàng 倡 首发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以 yǐ 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被 pī 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错 cuò 措 置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仓 cāng 苍 青色 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信 shēn 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已 yǐ 以 表示时间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隆中对》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阙 quē 缺 过失,缺点 必能禅补阙漏 《出师表》
有 yòu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距 jù 拒 抵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圉 yù 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诎 qū 屈 理屈,屈服 公输盘诎 《公输》
畔 pàn 叛 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 zēng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 héng 横 梗塞,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 bì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辟 bì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辩 biàn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得 dé 德 动词,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与 yú 欤 “吗”,语气助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乡 xiàng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阙 quē 缺 过失,缺点 必能禅补阙漏 《出师表》
有 yòu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距 jù 拒 抵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圉 yù 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诎 qū 屈 理屈,屈服 公输盘诎 《公输》
畔 pàn 叛 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 zēng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 héng 横 梗塞,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 bì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辟 bì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辩 biàn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得 dé 德 动词,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与 yú 欤 “吗”,语气助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乡 xiàng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 篇名
徧 biàn 遍 普遍,遍及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孰 shú 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反 fǎn 返 往返 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惠 huì 慧 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厝 cuò 措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那 nǎ 哪 哪里 欲问行人去那边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集录
走 古义:跑,逃跑。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社 古义:土地神、土地庙。旧时茅店社林边。《西江月》
今义:常指某些集体组织或某些服务性单位。
或 古义:1.不定代词,有人,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2.有时,间或。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3.也许,或许,表委婉语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今义:1.选择连词。.2.副词,也许。
河 古义:黄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水》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谤 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诽谤,即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
私 古义: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
君 古义:1.封建帝王,君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2.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今天的“您”。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3.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今义:对人的敬称。
狱 古义: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今义:监牢。
去 古义:1.离去。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3.去掉,除去。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穷 古义:1.穷尽,完结。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今义:缺乏财物,生活贫困。
涕 古义:眼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义:鼻涕。
汤 古义: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向 古义:1.从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2.原来的。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今义:方向,朝着。
发 古义:1.兴起,指被任用。舜发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征召。发闾左適戌渔阳。《陈涉世
家》3.生长。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今义:送出:发射;产生;流露(感情);启程等。
归 今义;1.返回。2.还给,归还。
古义:古时女子出嫁叫“归”。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休 古义:吉祥。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今义:停止,罢休(事情)。
曾 古义:副词,乃,竟然,连......都,表出乎意料。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今义:曾经
江 古义:长江。江汉之鱼鳖鼋为天下富。《公输》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居 古义:在,处在。佛印居右。《核舟记》
今义:居住,位于。
直 古义:1.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
2.径直,直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今义:不弯曲。
戾 古义:至、到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今义:罪过;乖张。
股 古义:大腿。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1.大腿。2.绳线等的组成部分。3.指股票。
师 古义:军队。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今义: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亡 古义:逃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今义:死。
虽 古义:连词,即使。虽人有百口。《口技》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安 古义: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今义:安静,安稳。
谢 古义:1.请问,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陌上桑》2.道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今义:礼貌用语
科 古义:科条法令。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今义:1.学术或业务的类别。2.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3.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今义:不值得,犯不着。
烈士 古义:有节操、有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事业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今义;表条件关系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常与“都”连用。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今义:1.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2.特指为正义的目的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往往 古义:处处。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今义:常常。
肉食 古义:居高位,享厚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今义:肉类食物
席地 古义: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观潮》
今义:泛指在地上(坐、卧)。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开张 古义:扩大,扩展。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今义:1.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的第一次成交。3.泛指某种事物开始。
可以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今义:能够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今义:父亲的父亲。
感激 古义:感动奋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今义:深为憎恨;极端憎恨。
以为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今义:认为。
豪杰 古义:当地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布衣 古义:平民百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今义:布做的衣服。
中间 古义:中,当中,其中;间,夹杂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今义:1.里面。2.中心。.3.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今义:(菜看、瓜果等)滋味好。
地方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纵横。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某一区域。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今义: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可怜 古义:1.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2.使人怜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今义:值得怜悯。
虽然 古义:即使如此。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澹 古义:水波荡漾的样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今义:安静。
所以 古义:1......的方法。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如此 古义:像这样。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今义:这样。
南极 古义:从南面到达(某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左右 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方位词。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集录
叁
基本方法与技能
基本方法与技能
朗读节奏与节奏划分的方法
1
文言文朗读节奏与停顿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一般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后要停顿。
3.句首的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基本方法与技能
5.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基本方法与技能
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2
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几个考点。虚词考查得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其中最重要的有:之、其、而、以、于。
基本方法与技能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学习常用实词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比如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基本方法与技能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3
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最高要求。“信”的要求是忠于原文的内容及含意,用现代汉语逐字逐词落实,从而达到句句落实;“达”的要求是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要与原句一致;:“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留、换、调、引、增 、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与技能
1.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2.换 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3.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基本方法与技能
4.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5.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6.删 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基本方法与技能
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4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试题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人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上综合理解文意,进而准确概括局部内容。
(4)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基本方法与技能
分析写作手法的方法
5
基本方法与技能
比较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6
1.常见问法
(1)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都…,请结合两文画线的句子,说说两文的……有什么不同。
基本方法与技能
2.解题思路
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基本方法与技能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7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步骤:
(1)粗读,了解大意。只要求浏览,不要求字斟句酌,只要领会其大致意思即可。
(2)细读,扫清障碍。排除不用翻译的字词,利用文下注释、已有的翻译经验,大胆猜测,疏通全文,厘清文章的结构。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命题者往往给以注释,帮助考生对文章进行理解。
(3)精读,针对问题,各个击破。带着问题重读原文,进行思考、辨别、选择等,解决问题。
肆
经典例题复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不以千里称也
B.略无慕艳意 攻城略地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求而不得者也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
经典例题复习
1.答案:C
解析:C.都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来;介词,因为。B.副词,全,丝毫;动词,侵略,夺取。D.名词,同“肢”,肢体;动词,支撑。
C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常用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 B.媵人持汤沃灌
C.主人日再食 D.右备容臭
经典例题复习
2.答案:A
解析:A.“稍”的古义和今常用义都是“稍微”。B.“汤”的古义是“热水”,今常用义是“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C.“再”的古义是“两次”,今常用义是“又一次”。D.“臭”的古义是“香气”,今常用义是“(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A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经典例题复习
3.答案:C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
4.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为字共三十有四
经典例题复习
4.答案:A
解析:B.C,D三项与例句中的“为”都是“雕刻”的意思,A项中的“为”是“是”的意思。
A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它,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经典例题复习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项,“辩”同“辨”,辨别。B项,“辟”同“避”,躲避。D项,“乡”同“向”,先前、从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