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3《爱莲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甚蕃( ) (2)浔( )阳 (3)淤( )泥 (4)濯( )清涟( )
(5)亵( )玩 (6)鲜( )有闻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独爱菊 (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亭亭净植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宜乎众矣
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何陋之有?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友人惭,下车引之。
E.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填空。
《爱莲说》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学家。
6.默写。
(1)水陆草木之花, 。
(2)亭亭净植, 。
(3)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4)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5) 花有德, 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 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 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
“ ”
, 。
(6)文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 “ , 。”
7.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8.(2022 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9.(2022·重庆 B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 ”,《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 ”。由此可知, “可爱者甚蕃 ”中“蕃 ”
的意思为“多 ”。
B. “蔓 ”在“青树翠蔓 ”中是“藤蔓 ”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 ”中的“蔓 ”也是“藤蔓 ”的
意思。
C. “精益求精 ”中的“益 ”是“更加 ”的意思,据此推断, “香远益清 ”中的“益 ”也是“更加 ”的意思。 D. 查阅词典, “植 ”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 ”中的“植 ”是
“竖立 ”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 “予独爱莲 ”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 作者以“牡丹之爱 ”反衬“莲之爱 ”,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4) 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 绕曲岸③ ,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 “初唐四杰 ”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
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10.(2021·广西桂林)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① ②
【乙】 莲2024 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3《爱莲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甚蕃( ) (2)浔( )阳 (3)淤( )泥 (4)濯( )清涟( )
(5)亵( )玩 (6)鲜( )有闻
【答案】(1)fán(2)xún(3)yū(4)zhuó lián (5)xiè(6)xiǎn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解答本题,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平时要注重积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独爱菊 (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亭亭净植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宜乎众矣
【答案】(1)多。(2)只。(3)沾染(污秽)。(4)濯,洗。涟,水波。妖,艳丽。(5)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7)少。(8)应当。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文言文字词的翻译要做到“直译 ”。平时要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并识
记字词的含义。要注意通假字、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常见的文言语法。
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何陋之有?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友人惭,下车引之。
E.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B D
【解析】A 项中“之”字用于表明前置宾语。 B 项中“之”字充当代词。 C 项中“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中“之”字充当代词。 E 项中“之”字相当于助词“的 ”。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要注意表达完整的意义的词语不能分开,主谓、
动宾词语之间要分开。本句的朗读节奏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填空。
《爱莲说》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学家。
【答案】周敦颐;茂叔;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世称
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6.默写。
(1)水陆草木之花, 。
(2)亭亭净植, 。
(3)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4)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5) 花有德, 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 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 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
“ ”
, 。
(6)文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 “ , 。”
【答案】(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 花之君子者也
(4)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4)题为直接型默写题,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即可。(5)—
(6)题为理解型默写题,作答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
7.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答案】(1)我唯独喜爱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5)莲是花中的君子。
(6)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 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
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8.(2022 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横生枝蔓/藤蔓; B.更加/好处; C.认为/对……说; D.应当/应当;故选 D。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答案】晋陶渊明/独爱菊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 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 “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
菊”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
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由“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可知,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 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 呢?该句表明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 让花的特性喻人, 虽平淡但比喻贴切, 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
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出淤泥而不染 ”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 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 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
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9.(2022·重庆 B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 ”,《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 ”。由此可知, “可爱者甚蕃 ”中“蕃 ”
的意思为“多 ”。
B. “蔓 ”在“青树翠蔓 ”中是“藤蔓 ”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 ”中的“蔓 ”也是“藤蔓 ”的
意思。
C. “精益求精 ”中的“益 ”是“更加 ”的意思,据此推断, “香远益清 ”中的“益 ”也是“更加 ”的意思。 D. 查阅词典, “植 ”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 ”中的“植 ”是
“竖立 ”的意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 “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
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故选 B。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①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②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
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②之:的;鲜:少;闻:听说。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 “予独爱莲 ”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 作者以“牡丹之爱 ”反衬“莲之爱 ”,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 B.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
而美名远扬;本项中“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
C. “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 强不屈 ”说法错误; D.文章最后— 句,作者以“牡丹之爱 ”反衬“莲之爱 ”,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世风的讽刺。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故选 A。
(4) 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 绕曲岸③ ,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 “初唐四杰 ”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
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答案】描写的内容不同:选文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答出其中一点即可);链接材料描写了荷叶
的形状。
表达的情思不同: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表达了对莲凋零的担忧和对
自己命运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进行对比阅读。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知,选文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达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保持正直品德的高尚 情操。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 “圆影覆华池”写荷叶的形状。“常恐秋风早,飘零 君不知 ”则是借景抒情,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卢照邻由于长期饱受病痛折磨,以及仕途失意,面对人生,
常常自悲。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担忧。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0.(2021·广西桂林)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答案】D
【解析】D 项中“鲜”的意思应为“少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B
【解析】ACD 三项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 B 项中的“而”字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答案】B
【解析】往来/无白丁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 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 实,要牢记统编教材推荐的“ 留、替、调、补、删 ”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 假字、存在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本题要注意“何陋之有 ”属
于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① ②
【乙】 莲
【答案】①陋室;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表现手法的比较分析。【甲】文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对象及日常生活等的描 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
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