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21: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统编 RJ·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新课导入
在上这堂课之前,请同学们观赏以下几张图片,并谈谈你的感受。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内容,谈谈你看完后的感受。
新课导入
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内。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双龙洞景区是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让我们走进课文,体验双龙洞美景!
1.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2. 理清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3.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 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将其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积累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重难点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走进作者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知识拓展








zhè
luó

juān
zhǎi

jiān
tún

é


sǔn
duān
yuán







生字识度
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浙江
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一簇
登陆 宽广 石笋 观赏 臀部 石钟乳
漆黑 蜿 蜒
tún
zhè

wān yán

词语认读
近义词
昏暗—— 似乎——
明艳—— 宽广——
反义词
明艳—— 聚集——
漆黑—— 蜿蜒——
宽敞
仿佛
明丽
暗淡
昏黑
分散
明亮
笔直

zhuǎn(转弯 )
zhuàn(绕一转 )

tiáo(调节 )
diào(调子 )
多音字

zhāo
cháo
朝气
朝向

_______ 曲折
_______ 歌曲


浙 桐 簇 浓 臀 稍 额 擦 蜿 蜒 乳 据 源
挑出不是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
上下结构
汉字结构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空隙:窟窿眼儿。
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词语解释
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也叫钟乳石。
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名目:事物的名称。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使人难以把握。
词语解释
zhè
音序:
Z
左右
偏旁:

10
形近:
浙江 江浙 浙菜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清晰 蜥蜴 淅淅沥沥
难字详解
juān
音序:
J
左右
偏旁:
12
形近:
杜鹃 鹃啼 杜鹃花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捐款 绢花 娟秀
结构:


难字详解
tún
音序:
T
上下
偏旁:
17
形近:
臀部 臀围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宫殿 颠覆 臂膀
结构:
难字详解
duān
音序:
D
偏旁:

14
形近:
端坐 端正 终端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揣着 祥瑞 喘气
结构:
左右
难字详解
统编 RJ·四年级下册
17 第二部分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圈出关键字。
整体感知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 )
( )
( )
( )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路上
出洞
作者按照( )描述
1
2—3
4
5
6—7
8
游览顺序
整体感知
课文按____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去
________________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_。
游览
金华的双龙洞
祖国山川的热爱
大自然的热爱
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具体描写游览过程(第 2~3 自然段介绍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 4 自然段依次描写洞口和外洞;第5自然段写孔隙;第 6~7 自然段写内洞)。
用一句话简述出洞。
第三部分
( 第 8 自然段 )
第二部分
( 第 2~7 自然段 )
段落层次
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信息
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拟人
景色怡人
路上的景色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眼前一片明艳”总体概括了金华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之所以感觉“明艳”,是因为有“粉红色的山”,有“各色的映山红”,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映山红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油桐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找出这段话中的反义词。
宽——窄
缓——急
拟人
写出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烘托出作者浓厚的游兴以及对溪流的赞叹。
排比
拟人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细流发出如此的赞叹!
读出小溪的欢快、喜悦之情,以及作者愉快的心情。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动物园里的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活波可爱!
仿写句子
沿途
公路上:盘曲而上
山上
映山红:有精神
油桐:很不少
沙土:粉红色
新绿:或浓或淡
明 艳
溪水:时而……时而……
导图总结
列数字: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写出了外洞怎样的特点?
宽敞的外洞
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孔隙“窄、矮、险”的特点的?
(1)船大小
(2)进洞方式
(3)自己的感受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
孔隙
狭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写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溶洞的。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面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孔隙的窄小。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要是

第5自然段的写作特点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学习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
写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
黑、大
内 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内洞
漆黑
写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
首先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课文题目。
内洞
有双龙
写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写出了内洞的什么特点?

起强调作用
意思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
试着用“即使……也……”造句。
即使明天天气不好,我们出行的计划也不会变。
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仿写句子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说明内洞很大。
内洞
比外洞大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学习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
出 洞
路上:生机盎然 溪流形美声美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漆黑 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比外洞大
一起来总结:
课文总结
我们的旅游快要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路线完成任务的。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小溪流
合作探究
1.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3.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沿着溪流完成任务的。
与前文呼应
顺着溪流来到洞口
贯穿全文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溪流呢?
一方面,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如果没有泉水,就不能形成溶洞。
另一方面,泉水是文中的第二条线索,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
合作探究
本文有两条线索,你知道是什么吗?
一是游览的顺序,即: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游览的顺序正好相反。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述
结构图示
金华城
途中
(一片明艳)
罗店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漆黑、有双龙和石钟乳、比外洞大)
出洞
路上
宽、窄、缓、急
外洞
很宽
孔隙
窄小
内洞
出洞
昏暗
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设计
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处。
课下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一篇小作文。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统编 RJ·四年级下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