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7 01:08:56

文档简介

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土壤 B. ②——光照 C. ③——积温 D. ④——降水
2. 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优势资源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①区域——煤、石油和地热 B. ②区域——石油、天然气和水能
C. ③区域——煤、石油和生物能 D. ④区域——有色金属和水能
3. 下列关于①区域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分布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B. 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C. 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 地貌:平原、高原、盆地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M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N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A. M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B. N河段支流多,M河段支流少
C. M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D. N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M河段
5. 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 甲地以水土流失为主,乙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C. 都以水土流失主
D. 甲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地以水土流失为主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7.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地煤炭综合利用的显著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目前,对甲地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
A. 其他地区煤炭产量逐年提高 B. 开采成本提高
C.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D. 西电东送
10. 甲地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环境脆弱和铁路运力不足 B. 人口太多与粮食短缺
C. 水源缺乏与经济落后 D. 工业基础落后与市场容量有限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部分区域图和该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单位:万公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图甲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 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C. 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 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级行政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12. 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题。
15.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16.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回答下面小题。
17. 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冬季漫长,全年降水丰富②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③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燥④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②乙地改造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③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④丁地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夏至日前后,一位画家在我国某地旅行,于日出时刻绘下如图所示的速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2. 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气候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成因相同
B. 该地区河流丰水期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
C. 该地区地貌与东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
D 该地区植被与阿拉伯半岛植被种类相同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读下图“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 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 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 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26.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工艺流程复杂 B. 环境污染严重
C. 消费市场狭小 D. 水资源短缺
(2021年山东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0年以前 木材、木柴、木炭等
1991~1997年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1998~2009年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2010年至今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27. 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 C. 市场 D. 生态环境
28. 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 提高城镇化水平 B. 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 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安顺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8年的17.5:31.4:51.1调整到2019年的17.0:31.7:51.3,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左图中能正确表示2019年安顺市产业结构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0. 右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安顺市哪种产业今后的变化趋势( )
A. 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
B. ①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③第三产业
C. ①第三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一产业
D. ①第三产业②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⑤工业基础雄厚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32. 珠三角与长三角及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
A. 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二.综合题(共36分)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为疏解伦敦人口问题,政府在距市中心50千米的半径内建设了8座卫星城,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在伦敦的辐射带动下,8座卫星城已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结构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区域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中心网络型空间。下图示意伦敦都市圈分布。
(1)结合材料,说明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2)说明伦敦都市圈的建设对伦敦自身发展的意义。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剖面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其产生原因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是否相同?试分析原因。
(2)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运河(胶莱运河,图中a线所示)的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5. 下图表示某公司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I阶段,该公司向a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利用a国的____。
(2)在Ⅱ阶段,该公司向b、c、d三国也进行了产业转移,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
(3)该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形式有哪些?
(4)若控股公司在日本,试分析影响其产业转移的因素。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土壤 B. ②——光照 C. ③——积温 D. ④——降水
2. 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优势资源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①区域——煤、石油和地热 B. ②区域——石油、天然气和水能
C. ③区域——煤、石油和生物能 D. ④区域——有色金属和水能
3. 下列关于①区域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分布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B. 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C. 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 地貌:平原、高原、盆地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①是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积温),A错误;②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B错误;③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积温),C正确;④是南方地区,热量、降水比较充足,但是丘陵山地较多,与北方地区相比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地形,D错误。本题应选C。
【2题详解】
从优势资源来看,①区域是北方地区,煤、石油等资源丰富,但是地热资源不丰富,A错误;②区域是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是水能资源不丰富,B错误;③区域是青藏地区,地热能资源丰富,而煤、石油和生物能不丰富,C错误;④区域是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种类较多且储量丰富,降水较多,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本题应选D。
【3题详解】
①区域由南向北热量逐渐减少,据此分析可知,冬小麦应种植在比春小麦纬度更低处,A错误;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植被该区域植被呈现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变化,B正确;本区域黑土应位于最北端,红壤应位于南端,C错误;①区域主要以平原为主,高原和盆地分布不明显,D错误。本题应选B。
【点睛】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长城;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M附近河段水质要好于N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A. M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B. N河段支流多,M河段支流少
C. M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D. N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M河段
5. 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 甲地以水土流失为主,乙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C. 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D. 甲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地以水土流失为主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M河段径流量大,而经过河套平原大量农业用水后,到达N河段的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且N附近河段有包头,重工业城市,工业污染也严重,所以M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N附近河段,原因是M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A正确;N河段支流多,汇入水量大,会导致N附近河段的水质好于M附近河段,与题意不符,B错误;M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会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变差,与题意不符,C错误;图中两河段纬度差异小,年蒸发量差异小,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甲位于黄土高原,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乙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一是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二是流域内污水的排放量。径流量大,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好;流域内污水的排放量小,水质好。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7.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①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破坏植被,会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确;火山爆发会释放二氧化碳,但不是增加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太阳活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这些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问题,③④正确;砍伐森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①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烃等物质相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地煤炭综合利用的显著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目前,对甲地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
A. 其他地区煤炭产量逐年提高 B. 开采成本提高
C.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D. 西电东送
10. 甲地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环境脆弱和铁路运力不足 B. 人口太多与粮食短缺
C. 水源缺乏与经济落后 D. 工业基础落后与市场容量有限
【答案】8. D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甲地为我国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指形成煤炭的产业链,对煤炭进行气化、液化、焦化,提高了附加值,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②③正确,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延长,对改善环境作用不大,工业产品以及煤炭外运,交通压力仍然很大,①④。综上所述,故选D。
【9题详解】
随着煤炭的开采,开采的煤层越来越深,技术难度再加大,环保压力增大,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因此,开采成本提高是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B正确。其他地区煤炭产量逐年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西电东送是外部因素,不是自身因素。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甲为我国山西省,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地表疏松、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千沟万壑的地貌使铁路线路少,外运能力不足,故环境脆弱和铁路运力不足是甲地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A正确。粮食短缺是农业问题,不是甲地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B错误。甲地能源基地建设对经济基础、工业基础要求不高,我国能源需求量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原因有:自然原因:地面破碎,黄土结构疏松,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植被被严重破坏。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过伐,导致植被破坏。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部分区域图和该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单位:万公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图甲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 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C. 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 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级行政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12. 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当地为黑龙江省。A市为大庆,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平坦,但河流并不是其形成的首要因素。大庆市作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城市,其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石油资源,而非河流,AD错误;大庆市的主要工业是石油工业,其依靠的是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不是煤、铁资源。虽然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但大庆市的发展并不依赖于这些资源,B错误;大庆市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工业城市,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资源会逐渐枯竭。因此,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大庆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通过对图乙的判读,可得出东北地区荒地面积广大,但是对于沼泽地而言,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该予以合理的保护,并且积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而不是再继续开垦,①错误,④正确。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地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此外,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适宜建设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②正确;该地属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众多,蒸发弱,不存在干旱缺水的问题,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黑龙江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和石化工业基地。地处嫩江平原北部,地貌类型属于松花江、嫩江冲积一级阶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了读图析图能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纵坐标是储量,横坐标是需求量,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④,D项正确。
【14题详解】
该国①地资源最丰富而需求量最小,最有可能把部分资源调往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④地。故B项正确。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题。
15.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16.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模式图可知该循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因此最适宜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闽浙丘陵纬度低,适合水稻、甘蔗的种植,河套平原、黄淮平原和辽东丘陵不适宜种植甘蔗,所以选D项。
【16题详解】
循环农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图中有沼气池,为农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农业循环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选B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循环农业。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回答下面小题。
17. 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当地临海,改进灌溉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据此分析②③正确,选B。
【18题详解】
本图所示区域为以色列地区,区域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数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因其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数农产品能自给。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其农业发达的成功经验,选D。
【点睛】以色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当地的农业发达,其主要的成功经验在于充分利用科技,并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冬季漫长,全年降水丰富②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③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燥④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②乙地改造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③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④丁地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轮廓信息可知,甲地在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①错误;乙地在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变率大,②正确;丙地在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③错误;丁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低,雨季较长,降水较多,④正确。②④组合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甲地应保护湿地,不宜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①错误;乙地旱涝灾害、盐碱化严重,改造盐碱地为主要着眼点,②正确;丙地地形起伏较大,应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③正确;丁地雨季较长,特别是棉花采摘季节降水多,不适宜棉花生长,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集中分布,旱涝,盐碱,风沙严重。旱灾(春):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径流小,植物蓄水量大涝灾(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盐碱(春):不合理灌溉,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风沙(春):土质疏松,气温回升快,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
夏至日前后,一位画家在我国某地旅行,于日出时刻绘下如图所示的速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2.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气候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成因相同
B. 该地区河流丰水期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
C. 该地区地貌与东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
D. 该地区植被与阿拉伯半岛植被种类相同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日出时太阳东偏北升起。根据盛行风是从沙丘的缓坡吹向陡坡的原理,结合太阳升起的方位和沙丘的走向,可知图中太阳升起的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而且由图还可以看出风从图的左边刮来,所以得出是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地貌特征可知该地为我国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地形阻档水汽难以深入,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为受副高或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不同,A错误;该地区河流丰水期出现在夏季,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B正确;该地区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东北平原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成因不同,C错误;该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阿拉伯半岛为热带荒漠,种类不同,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a地区位于华北、东北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①正确。b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②正确。c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错误。d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以草甸植被为主,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图中e地区位于西南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是泥石流,滑坡,②④正确。主要生态问题有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③正确。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①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江南丘陵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以草甸植被为主。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是泥石流。
读下图“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 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 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 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26.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工艺流程复杂 B. 环境污染严重
C. 消费市场狭小 D. 水资源短缺
【答案】25. B 26. D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煤变油”工程的原料是煤,可知内蒙古启动该工程主要理由是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B正确。从材料和图中无法判断内蒙古石油资源短缺情况和输油管道情况,A、D错。从图中看“煤变油”工程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内蒙古科技力量并不强大,C错。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煤变油”工程中每1吨煤加水2.5吨,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该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D正确。
(2021年山东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0年以前 木材、木柴、木炭等
1991~1997年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1998~2009年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2010年至今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27. 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 C. 市场 D. 生态环境
28. 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 提高城镇化水平 B. 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 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答案】27. C 28. D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村原来的收入来源由农业向观光旅游业进而转向休闲养老旅游服务,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增多,休闲养老旅游服务的需求增加,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C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政策因素,故A错误;该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所以交通条件对其产业转变的影响小,故B错误;该地能够发展休闲养老农家乐,与周边大城市相比其生态环境相对良好,但生态环境并非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村提供休闲养老旅游服务,虽然能够吸引周围就业,但该区域仍为村庄,没有变为城镇,故A错误;根据材料该村提供的是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为城市老年人提供短期休闲旅游场所,并不能解决都市养老难题,故B错误;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进入该村,需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提升乡村的生活成本,同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休闲旅游,该村应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提升相关文化服务设施,外来老年人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所以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材料该村1990之前乃至1991年-1997年其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1998年之后发展观光旅游型农家乐,相比较农业而言,旅游业收入较高;2010年至今发展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主要是该村位于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休闲养老的市场需求增加,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休闲养老型村落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乡村文化特色吸引老年游客,所以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能够促进该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安顺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8年的17.5:31.4:51.1调整到2019年的17.0:31.7:51.3,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左图中能正确表示2019年安顺市产业结构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0. 右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安顺市哪种产业今后的变化趋势( )
A. 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
B. ①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③第三产业
C. ①第三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一产业
D. ①第三产业②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答案】29. D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三角坐标图的阅读方法可知,丁符合安顺市2022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初期往往以农业经济为主;随着工业化发展,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但后期城镇化的发展,会使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故①为第三产业,②为第二产业,③为第一产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三次产业结构标准结构一般为:第一产业占比约为10%-15%,第二产业占比约为40%-45%,第三产业占比为40%-50%。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⑤工业基础雄厚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32. 珠三角与长三角及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
A. 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廉价
D.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答案】31. A 32. B
【解析】
【分析】
【31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助于产业升级,故①正确;国家对珠三角的开放政策实施,故②正确;地处沿海地区,距离港澳台等地区较近,这些条件都有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③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与工业化无关,故④错误;当地的工业基础薄弱,故⑤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腹地较小,这些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故B对。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并未实行更优惠的政策,A错。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比珠三角不丰富、廉价,C错。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也较为紧张,D错。故选B。
【点睛】长江流域通过水运和陆路交通成为长三角的腹地,其腹地明显大于珠三角地区。受南岭地形影响,珠三角地区腹地较小。
二.综合题(共36分)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为疏解伦敦人口问题,政府在距市中心50千米的半径内建设了8座卫星城,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在伦敦的辐射带动下,8座卫星城已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结构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区域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中心网络型空间。下图示意伦敦都市圈分布。
(1)结合材料,说明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2)说明伦敦都市圈的建设对伦敦自身发展的意义。
【答案】(1)伦敦发展多种现代化交通与卫星城相连接,随着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中心区部分工业企业的迁入,产业得到发展;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伦敦中心区人口的迁入;为卫星城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促使其在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卫星城的产业优化起示范作用,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
(2)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优化,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伦敦为例,考查城市可持续发展。
【详解】(1)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从产业、人口、城市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形成了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可知,伦敦通过公路、铁路等发达的交通与卫星城相连接,随着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中心区部分工业企业的迁入,使卫星城的各种产业得到发展;“为疏解伦敦人口问题”,可知企业的迁入,为当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可以吸引伦敦中心区人口迁入到卫星城,增加卫星城的人口;“在伦敦的辐射带动下,8座卫星城已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可推测伦敦作为中心城市,为周边卫星城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促使其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伦敦的产业升级和优化为各卫星城起到示范作用,引领以伦敦为中心的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
(2)根据材料“为疏解伦敦人口问题”“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可见,伦敦都市圈的建设可以疏散伦敦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缓解城市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实现伦敦及附近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转移,使自身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了伦敦自身的城市竞争力。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剖面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其产生原因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是否相同?试分析原因。
(2)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运河(胶莱运河,图中a线所示)的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 不相同;该段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由于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在短暂雨季以外的时期里,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2)有利:促进莱州湾与胶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莱州湾水体的净化能力;调节沿岸地区的局部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不利: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会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质变坏;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为背景,涉及盐碱化、运河开通对沿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东线输水河道在华北平原地区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该段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该段位于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在雨季之外的时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加之受海水入侵影响,土壤含盐量高。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不相同。
【小问2详解】
本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促进莱州湾与胶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莱州湾水体的净化能力,提高水质;增大了沿线水体面积,有利于调节沿线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不利: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海水下渗,会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质变坏;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
35. 下图表示某公司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I阶段,该公司向a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利用a国的____。
(2)在Ⅱ阶段,该公司向b、c、d三国也进行了产业转移,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
(3)该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形式有哪些?
(4)若控股公司在日本,试分析影响其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1)廉价劳动力 (2)接近产品消费市场
(3)合资、新建、收购、兼并等。
(4)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周边国家优势条件吸引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公司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在I阶段,a国的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料,产品销往国外,a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较落后,所以向a国转移产业的目的是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
【小问2详解】
图中显示在Ⅱ阶段该企业的产品都是在国内销售,所以该企业向三国转移产业,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
【小问3详解】
据图中II阶段可知该公司产业转移的形式有合资、新建、收购、兼并等。
【小问4详解】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使生产成本提高;日本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些国家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而且政府为吸引外资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这些优势条件对日本控股公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它们更倾向于将产业转移至这些国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