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4 08: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宁海外国语学校初一语文学科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几遍,注意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
2、填空。《河中石兽》作者是 ,字 ,清代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21cnjy.com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 )于河 棹( )数小舟 曳铁钯( )
木柿( ) 湮( )没 啮( )沙
溯( ) 欤( )
4、解释下列加点字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21·cn·jy·com
棹数小舟 曳铁把 2·1·c·n·j·y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www-2-1-cnjy-com
不亦颠乎 啮沙为坎穴 2-1-c-n-j-y
反溯流逆上 可据理臆断
5、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合作探究案】 
(一)朗读课文,从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评比。
(二)探究问题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三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3、文中两次写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课堂检测】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4、本文运用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最后一句属于 21教育网
表达方式,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www.21-cn-jy.com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老头子”
纪文达(即纪昀)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值班的房间),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乾隆皇帝)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设法)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文短视(近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解释)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磕头)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解释加粗的字
会纪与同僚数人( );方皆赤身谈( );亟伏御座下( )
高宗坐二小时不去( );伸首外窥( );乃命内监代衣之( )
顿首(磕头)谢曰( );高宗乃说( )
21·世纪*教育网
2、从上文中可见纪昀的性格如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