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4 08: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七年级语文科目《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学习重点。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掣( ) 鹚( ) 翎( ) 嗛( )
青鹞( ) 鹭鸶( )( ) 鹳( ) 鳜鱼( )
鲂鱼( ) 撺( ) 花鸨( ) 木木樗樗( )( )
蓼汀( )( ) 躘踵( )( ) 窗棂( )
愕然( ) 擎( ) 哪吒( )( ) 幌( )
提防( ) 淬( )
2.知识链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充满讽刺幽默。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3.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5.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示例:课文叙述的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为 等,二郎神则相应地变作其 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作 ,被二郎神识破,悟空就使了一个 ,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 ,变作了 ,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 。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6.“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7.“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应,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C、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10.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11.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