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23:40:21

文档简介

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这表明
A.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B. 农业是区域帝国形成的基础
C. 技术进步有利于文明扩展 D. 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
2. 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 各区域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B. 各区域文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环境
C. 各区域早期都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各区域文明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3. 在公元前520年的奥林匹亚赛会上,增设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比赛项目,即“重装赛跑”。此后,该项目被列入皮提亚赛会等其他的“泛希腊赛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常设比赛项目。据说该项目起初需要参赛者全副武装,后改为只佩戴头盔和手持盾牌,各地的比赛距离不尽相同。“重装赛跑”项目的设置
A. 旨在淡化体育活动的娱乐性 B. 适应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需要时
C. 有助于增强公民综合素质 D. 丰富了体育公平性内涵
4. 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A.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 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5. 据考证,元青花瓷世界上现存大约300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 海陆贸易比较发达 B. 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C. 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 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6. 下表为封建时代的西欧世俗社会的结构表。据表可推知,西欧封建社会( )
阶层* 联系纽带
农奴、农民 庄园剥削关系
封建贵族(公侯至骑士) 封土授受与君臣契约关系
国王
注:阶层按人数由多到少排列,亦按地位由低到高排列
A. 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C. 军阀割据现象严重 D. 王权受到神权控制
7. 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 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8.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A. 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 经济利益推动新航路开辟
C. 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 麦哲伦等人具有双重身份
9. 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
A. 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 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 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 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10. 如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
年代 物价指数
1501—1510 76.26
1511—1520 74.90
1521—1530 100
1531—1540 121.19
1541—1550 155.10
A. 出现了价格革命 B. 出现了商业革命 C. 开始了工业革命 D. 发生了经济危机
11. 近代早期,英国产生了大量的民间信贷活动,放贷者主要是贵族、富裕牧师和城市商人,就连未婚妇女也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如1600至1625年切斯特的未婚妇女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至少都放出了30英镑的贷款。民间信贷活动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女权运动与妇女政治权力扩大 B. 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改变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 D. 殖民扩张与大国间矛盾冲突
12. 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3000多条大小船只组成,配备的船员总计大约28000人,威尼斯码头还雇佣了6000名木匠和其他工人。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的情况亦如此。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也赞助文艺事业。这可用于印证意大利( )
A. 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兴起现世主义之因
C. 迫切需要科学革命 D. 参与新航路的开辟
13. 下表为部分人文主义者关于“国家观”的一些主张。他们的这些主张( )
人物 观点
但丁(意大利) 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建立君主政权的必要性
蒙台涅(法国) 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的支柱,是新人文主义文化反对政治上的各自为政、反对交战的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的宗教狂热病的支柱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若欲国强大,威权伸张,则一国须把军事认为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
胡登(德国) 建立以皇帝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
A. 核心是反对分裂割据以追求民主政体 B. 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脆弱性
C. 促使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 D. 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体组织形式
14.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教会是否有权力解释圣经 B. 选民是否提前被上帝选定
C. 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5. 有学者认为,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同时,“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该学者旨在( )
A. 称颂科学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赞美牛顿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基
C. 歌颂理性精神和倡导建立民主制度 D.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宗教神权
16. 苹果公司最早的标志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图案(如图),上面有一句沃兹沃斯的诗句: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以后苹果推出的第一款PDA 的产品就叫 Newton,而且还推出一系列题为“Think different”的广告。据此推知,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理论( )
A. 突出体现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 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现象 D.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17.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 )
A. 法治取代人治 B. 限制王权
C.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 反对殖民统治
18. 下表
时间 主要成就
1877年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1877年 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
1885年 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使成立奔驰汽车厂。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经济的利益驱动是科技进步的源泉 B. 经济发展极大推动科技进步
C. 科技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
19. 以下是人口结构示意图: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符合19世纪英国的是( )
A. B.
C. D.
20. 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21. 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2. 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 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B. 罗马帝国的兴衰
C. 波斯帝国的强大 D. 雅典的民主政治
23.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A. 哈里发
B. 悉达多
C. 穆罕默德
D. 奥斯曼一世
25. 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A. 传播宗教场所 B. 用于祭祀 C. 用作国王陵寝 D. 贮藏文化遗存
26. 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 目的在于军事征服 B. 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 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 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27.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A. 从德国到欧洲
B. 从理论到实践
C. 从空想到科学
D. 从苏联到中国
28.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一论述的中心观点是( )
A. 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革命的作用
C. 无产阶级发动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 资产阶级政府丧失了管理经济能力
29.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进行不断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论述( )
A. 肯定了资本主义历史进步作用 B. 论证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 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D.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30. 美国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人们之所以给康德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康德( )
A. 首先将理性意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 B. 以“人非工具”来发展理性
C. 将哲学转变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 坚持对真理的探讨和追寻
31.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
A.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C.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32.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33. 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变化表明
A. 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
B 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
C. 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有学者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在通过宪法时,有两个州反对宪法,四个州仓促地批准通过了宪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A. 民主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B. 存在联邦政府胁迫民意的问题
C. 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 在制定程序上表现出非民主性
35. 有学者认为,(在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开辟种植园种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特别是甘蔗、烟草。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欧洲人运输非洲人到美洲去……1500年后的三个世纪里,超过800万奴隶从非洲被贩运到美洲。关于奴隶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世纪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运到海地便开启奴隶贸易 B. 戈雷岛上的奴隶堡一直是贩卖非洲奴隶的主要集散地
C. 贩卖奴隶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D. 贩奴航线多由大西洋沿岸国家经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
二.材料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编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 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 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美国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37.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这表明
A.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B. 农业是区域帝国形成的基础
C. 技术进步有利于文明扩展 D. 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可知,随着技术的进步,文明得到了扩展,C项正确;技术进步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农业和帝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证明食物采集阶段时期人类活动单一,排除D项。故选C项。
2. 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 各区域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B. 各区域文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环境
C. 各区域早期都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各区域文明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分别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就,可得出各区域文明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D项正确;古代文明中只有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状态,排除A项;各区域文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环境,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未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3. 在公元前520年的奥林匹亚赛会上,增设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比赛项目,即“重装赛跑”。此后,该项目被列入皮提亚赛会等其他的“泛希腊赛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常设比赛项目。据说该项目起初需要参赛者全副武装,后改为只佩戴头盔和手持盾牌,各地的比赛距离不尽相同。“重装赛跑”项目的设置
A. 旨在淡化体育活动的娱乐性 B. 适应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需要时
C. 有助于增强公民综合素质 D. 丰富了体育的公平性内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重装赛跑”项目主要是基于当时的战争需要而设置的,因此适应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需要时,B项正确;ACD项都与材料的主旨无关,不能体现,排除。
4. 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A.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 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学者指出民众在观看悲剧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对于激发自我意识觉醒有影响,D项正确;古希腊悲剧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对剧内容和情节的介绍,排除B项;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5. 据考证,元青花瓷世界上现存大约300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 海陆贸易比较发达 B. 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C. 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 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可知,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在土耳其和伊朗等地皆有发现,说明元朝时期同西亚地区贸易联系密切,当时到达土耳其是通过海上与陆的丝绸之路,说明当时海陆贸易比较发达,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元朝的对外贸易情况,无法得出元朝的疆域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元朝对外关系转型,排除C项;材料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制瓷技术的进步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下表为封建时代的西欧世俗社会的结构表。据表可推知,西欧封建社会( )
阶层* 联系纽带
农奴、农民 庄园剥削关系
封建贵族(公侯至骑士) 封土授受与君臣契约关系
国王
注:阶层按人数由多到少排列,亦按地位由低到高排列
A. 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C. 军阀割据现象严重 D. 王权受到神权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农奴、农民世代耕种庄园的份地,但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为了使用土地还必须为封建主服沉重的劳役,深受封建领主的剥削,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部分情况,但未体现军阀割据现象严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未涉及神权对王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7. 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 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可知,题干提供了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核心是集地方土地、财富、军事和政治统治于中央,B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确立古代天皇制,排除A项;日本大化改新建立封建制度后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但是材料核心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项;大化改新主要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当时日本还没有形成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8.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A. 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 经济利益推动新航路开辟
C. 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 麦哲伦等人具有双重身份
【答案】B
【解析】
【详解】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与支持其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协议分配双方在新发现地区的利润和收入等,反映出经济利益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新发现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护,排除A项;此事发生在环球航行以前,材料不能说明西班牙国王与航海家们的分赃不均,排除C项;1518年,麦哲伦等人尚未占领新地区,只是航海探险活动,不具备新发现地方和岛屿的统治者身份,排除D项。故选B项。
9. 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
A. 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 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 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 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可见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由于小麦的传播,其饮食习惯有所改变,可见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并非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排除B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如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
年代 物价指数
1501—1510 76.26
1511—1520 74.90
1521—1530 100
1531—1540 121.19
1541—1550 155.10
A. 出现了价格革命 B. 出现了商业革命 C. 开始了工业革命 D. 发生了经济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1—1550年的西班牙。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的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的流入,促使欧洲出现价格革命,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没有描述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 近代早期,英国产生了大量的民间信贷活动,放贷者主要是贵族、富裕牧师和城市商人,就连未婚妇女也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如1600至1625年切斯特的未婚妇女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至少都放出了30英镑的贷款。民间信贷活动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女权运动与妇女政治权力扩大 B. 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改变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 D. 殖民扩张与大国间矛盾冲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间信贷活动的放贷者主要是贵族、富裕牧师和城市商人,未婚妇女也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可知经济贸易频繁,货币流通块,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C项正确;妇女也参与信贷市场但不是主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改变与英国民间信贷活动无关,排除B项;“殖民扩张与大国间矛盾冲突”是国际问题,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3000多条大小船只组成,配备的船员总计大约28000人,威尼斯码头还雇佣了6000名木匠和其他工人。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的情况亦如此。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也赞助文艺事业。这可用于印证意大利( )
A. 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兴起现世主义之因
C. 迫切需要科学革命 D. 参与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0年左右(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城市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控制城市,赞助文艺,他们的需求、兴趣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提及威尼斯商人雇佣工人,但无法体现雇佣劳动基本普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因此不能体现该地区迫切需要科学革命,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晚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下表为部分人文主义者关于“国家观”的一些主张。他们的这些主张( )
人物 观点
但丁(意大利) 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建立君主政权的必要性
蒙台涅(法国) 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的支柱,是新人文主义文化反对政治上的各自为政、反对交战的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的宗教狂热病的支柱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若欲国强大,威权伸张,则一国须把军事认为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
胡登(德国) 建立以皇帝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
A. 核心是反对分裂割据以追求民主政体 B. 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脆弱性
C. 促使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精神控制 D. 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体组织形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的支柱……则一国须把军事认为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建立以皇帝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言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体组织形式,D项正确;“民主政体”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脆弱性,排除B项;促使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教会是否有权力解释圣经 B. 选民是否提前被上帝选定
C. 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1年(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义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而不是强调教会解释圣经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没提到选民是否提前被上帝选定,排除B项;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都主张信仰圣经,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不是他们的主要分歧,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有学者认为,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同时,“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该学者旨在( )
A. 称颂科学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赞美牛顿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基
C. 歌颂理性精神和倡导建立民主制度 D.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宗教神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启蒙思想家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提出了民主政治思想,所以该学者旨在歌颂理性精神和倡导建立民主制度,C项正确;科学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只涉及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能对材料进行全面解读,排除A项;材料的侧重点在于科学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不是赞美牛顿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基,排除B项;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宗教神权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苹果公司最早的标志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图案(如图),上面有一句沃兹沃斯的诗句: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以后苹果推出的第一款PDA 的产品就叫 Newton,而且还推出一系列题为“Think different”的广告。据此推知,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理论( )
A. 突出体现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 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现象 D.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等信息,可判断苹果公司在科技创新的时代,突出强调科学思考与理性思维的方式,A项正确;万有引力定律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虽是牛顿理论的意义,但苹果公司以此为图标,不是强调万有引力定律,排除C项;苹果公司以此为图标,主要是强调牛顿独立思考和理性精神,而不是其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7.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 )
A. 法治取代人治 B. 限制王权
C.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 反对殖民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美、法三国)。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独立宣言》宣布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人权宣言》强调人生而自由平等,保障个人的权利。由此可知,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法治取代人治,A项正确;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不符,排除B项;《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与封建制度无关,排除C项;《独立宣言》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下表
时间 主要成就
1877年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1877年 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
1885年 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使成立奔驰汽车厂。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经济的利益驱动是科技进步的源泉 B. 经济发展极大推动科技进步
C. 科技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7年到1903年(美国和德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器、汽车、飞机的出现,新科技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达的是科技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对于科技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当时不仅仅投资重化工业,还有其他产业,这是当时社会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以下是人口结构示意图: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符合19世纪英国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例持续上升,而农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与之相对应,工人的数量会持续上升,农民的数量不断下降,A项正确;B项中农民的数量上升,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中工人的数量下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中工人数量有曲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0. 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婆罗门属于最高等级,主张宗教祭祀;刹帝利是第二等级,是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吠舍属于第三等级,多是普通劳动者;首陀罗是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最低等级。综上所诉,这户人家应该属于吠舍,故选C项,排除ABD项。故选C。
21. 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有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比较复杂,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22. 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 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B. 罗马帝国的兴衰
C. 波斯帝国的强大 D. 雅典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君主专制制度和行省制度,宣扬君权神授,C项正确;马其顿帝国位于希腊北部,排除A项;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排除B项;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不符合“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决定”,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不是直接,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4. 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A. 哈里发
B. 悉达多
C. 穆罕默德
D. 奥斯曼一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并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于610年创建了伊斯兰教;穆罕穆德作为第一位伊斯兰先知,他的身份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世的时候既是精神领袖也是国家首脑,军政大权可谓一人独揽,C正确;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A错误;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迦牟尼,与材料不符,B错误;奥斯曼一世是土耳其的创建者,D错误。
25. 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A. 传播宗教场所 B. 用于祭祀 C. 用作国王陵寝 D. 贮藏文化遗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玛雅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代表之一,塔顶的平台上建有庙宇,主要功能是用于举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 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 目的在于军事征服 B. 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 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 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极权主义指的是一个对社会有着绝对权威并尽一切可能谋求控制公众与私人生活的国家政治制度,材料“主要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人口调查表、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等信息,都体现了极权主义色彩,D项正确;这些措施目的在于加强统治,而不是军事征服,排除A项;“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 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缓和民族和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措施,不能得出其效果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
27.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A. 从德国到欧洲
B. 从理论到实践
C. 从空想到科学
D. 从苏联到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故C符合题意;A是从理论传播而言,故A不符合题意;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合的产物,它的成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故B不符合题意;从苏联到中国反映马克思主义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故D不符合题意。
28.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一论述的中心观点是( )
A. 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革命的作用
C. 无产阶级发动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 资产阶级政府丧失了管理经济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文字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主旨的重心所在,排除B项;题干主旨不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9.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进行不断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论述( )
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B. 论证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 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D.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进行不断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可以看出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客观规律,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C项。
30. 美国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人们之所以给康德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康德( )
A. 首先将理性意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 B. 以“人非工具”来发展理性
C. 将哲学转变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 坚持对真理的探讨和追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康德提出“人非工具”的理论,强调人的独立性,是对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理性意识是启蒙思想的核心,不是首先由康德引入启蒙思想的,排除A项;将哲学发展为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排除C项;D说法太过笼统,其他学者也具备同样的素质,排除D项。故选B项。
31.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
A.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C.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结合所处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自己的优势商品和军事力量不对对外扩张,故答案为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B错误。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是在16-18世纪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航海技术只是对海外侵略的一个条件,对全世界的扩张是以经济实力出发的,D不符合题意。
32.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3. 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变化表明
A. 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
B. 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
C. 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国王权力得到进一步限制,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故答案为C项。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故排除A项;1701年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还没有真正处于“临朝而不执政”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就是限制国王权力,题干中的信息也是说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34. 有学者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在通过宪法时,有两个州反对宪法,四个州仓促地批准通过了宪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A. 民主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B. 存在联邦政府胁迫民意的问题
C. 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 在制定程序上表现出非民主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不仅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在通过宪法时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这说明美国制宪会议并不公开透明,最后通过的宪法也没有得到一些州的真正认同,由此可见宪法在制定程序上并没有那么民主,D项正确;题干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程序,并没有体现民主范围,排除A项;1787年宪法通过后才产生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体现美国宪法的宗旨,排除C项。故选D项。
35. 有学者认为,(在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开辟种植园种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特别是甘蔗、烟草。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欧洲人运输非洲人到美洲去……1500年后的三个世纪里,超过800万奴隶从非洲被贩运到美洲。关于奴隶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世纪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运到海地便开启奴隶贸易 B. 戈雷岛上的奴隶堡一直是贩卖非洲奴隶的主要集散地
C. 贩卖奴隶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D. 贩奴航线多由大西洋沿岸国家经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运输非洲人到美洲,满足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16世纪,第一批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海地,奴隶贸易从此开始,但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戈雷岛是罪恶黑人奴隶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但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贩奴航线多由大西洋沿岸国家经非洲西海岸到达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编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 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 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美国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地位高,受重视;用途广泛;种植范围集中在北方。(任意2点)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提高了医疗健康水平;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任意2点)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民族独立推动经济发展;政府立法支持,西进运动的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任意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依据材料一“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可以得出地位高,受重视;依据材料一“(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可以得出用途广泛;依据材料一“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可以得出种植范围集中在北方。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一“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依据材料一“(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并结合所学可知,提高了医疗健康状况;依据材料一“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原因:依据材料二“1618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依据材料二“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可知,民族独立推动经济发展;依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可知,政府立法支持,西进运动的推动;依据材料二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加速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37.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独特之处: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英国、德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英国靠内部圈地运动和外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英国率先建立资本主义政体,有了良好的政治前提。而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独特之处:根据材料“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根据材料“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可得出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870年后(德国)。原因: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可知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根据材料“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可知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可知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知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