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6 23: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2.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3.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造纸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印刷术 D.火药和指南针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5.《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6.以下是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
C.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D.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生产经验的总结
7.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8.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人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
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
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
9.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0.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 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1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12.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13.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14.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 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
15.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一种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这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17.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东亚文化圈形成 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18.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紫禁城分“前朝”与“后廷”两部分。午门以北,乾清门外以南,所有三大殿及文华、武英各殿廷均为前朝;乾清门以北,则称后廷。对帝王来说,前朝是“国”,后廷是“家”,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官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官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官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摘编自郑欣淼《“完整故官”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建筑布局体现出的封建礼制和传统哲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说明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 ,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 自褚冉冉(儒学的西传:历史和现状》等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6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3)根据材料三、四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的科技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A;《海国图志》是近代魏源的介绍历史地理的著作,不属于科技著作,排除C;《天演论》是维新派严复的介绍生物进化论的著作,不符合“最早”,排除D;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和明代数学家徐光启把《原本》平面几何部分合译成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联系所学我国历史上西学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2.B
【详解】
由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故B项正确;印刷术主要是促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促进地理大发现,C错误;火药主要是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D错误。
【点睛】
本题以美国学者德克 卜德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造纸术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纸的出现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3.D
【详解】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古代四大发明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应该是火药和指南针。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干,排除ABC,所以选D。
【点睛】
4.B
【详解】
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故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B项正确。
5.D
【详解】
《天工开物》虽收载了自国外传来的技术,但没有推动我国近代科学产生,排除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外传,不符合“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材料中体现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技术,表明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故选D。
6.B
【详解】
有表格数据看出,公元前6世纪-1500年,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一直在50%以上,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故选B;A项错在“一直”,排除;表格数据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生产经验的总结”,排除CD。
【点睛】
7.B
【详解】
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之所以赞赏儒家文化,是因为认为儒家文化“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可以判断,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伏尔泰借助儒家思想,不是为了维护法国现有社会秩序,而是对旧制度、旧秩序的冲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要把中国文化用于欧洲,把欧洲文化用于中国的文化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利用中国儒家文化反对旧制度,是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深刻”影响,目的更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D项不符合题意。
8.C
【详解】
材料表明,1819-1860年世界史地著作不断被西人译介和传入,这必然有益于国人对世界历史、地理认识的深入。故答案为C项。A项,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的说法夸大了世界史地传入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为洋务运动奠定基础的不是西方世界史地著作,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到1860年西方并没有“控制”住中国,排除。
9.B
【详解】
根据材料“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文明领先周边国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我国先进文化和制度,并仿照我国进行了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B正确;汉朝时期,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有限,A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侵略日本都没有成功,不符合“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C;清朝我国实行海禁政策,不符合材料“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D。
10.A
【详解】
胡适强调在对待现代文化时候,不能突然置换,而应当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致、协调的发展,说明胡适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两者不可分割,A正确;B错在“全面”,排除;胡适的言论是在寻找新文化运动如何有效进行的方法而非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排除C;胡适的落脚点是考虑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而非弘扬传统文化,排除D。
11.A
【详解】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利用中国明代的阳明学,使其成为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A项正确;阳明学在日本社会变革中发挥作用,不能说明“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表述绝对,排除;阳明学说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而非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排除D。
1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伏尔泰都不反对君主制,故可排除A;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家,他不会为新教作宣传的,故可排除B;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现了对当时法国现实的不满,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撑,故本题选C;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客观可能会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是影响,不是目的,故可排除D。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点睛:解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本题的要求是理解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排除不是关于目的表述的选项,再结合所学知识来确定其准确的目的,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3.D
【详解】
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14.A
【详解】
材料反映了中国汉字传入周边邻国后,他们在对汉字加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创立出自己文字,说明了中国汉字的传播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与亚洲儒学文化圈无关,故排除B;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邻国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没有体现中国对邻国文化吸收,故排除D。
15.B
【详解】
据“史料实证”的内涵分析可知,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是文献史料,通过对其记载的史实即“火炮”的应用等分析得出其火药武器,进而推理出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这一过程属于史料实证,即用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B正确;“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没有加入史料证据,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A错误;“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没有提供史料,不是史料实证,C不符题意;“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史实陈述,没有提供史料证据,不属于“史料实证”,D排除。
16.C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翻译的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和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的说法比较片面,且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开始关注西方,故B项错误;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同样是有益的,故D项错误。
17.C
【详解】
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C正确;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排除A;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排除B;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知道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
19.(1)封建礼制:皇权至尊;尊卑有序,主次分明;国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学说。
(2)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价值: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典范;认识明清历史的载体;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宝贵资源,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珍贵教科书。
【详解】
(1)封建礼制:根据材料中“紫禁城分‘前朝’与‘后廷’两部分”可知,尊卑有序,主次分明;根据“(紫禁城的)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可知,国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布局从整体上体现的是皇权至尊。传统哲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布局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
(2)原则:根据材料中“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根据材料中“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宫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宝贵资源,是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珍贵教科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典范,是认识明清历史的载体。
20.(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较强;耶稣会士的传播。
(2)儒家思想传人西方,影响了启蒙思想家的思维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详解】
(1)根据材料“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可知,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的西传也与耶稣会士的传播有关;根据材料“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概括可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且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为儒学的西传提供了技术条件。
(2)根据材料“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可知,伏尔泰十分崇拜孔子,儒学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可知,西学东渐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与文化的进步。由此可见,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21.(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
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
(2)方面: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
(3)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基本内涵:根据“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得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根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得出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包容:根据“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得出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还可从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分析回答。创新:根据“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得出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还可从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分析总结。
(2)方面:根据“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得出高度发展的文化;根据“先进的工艺”得出先进精湛的工艺;根据“有效的官僚机构”得出有效的官僚机构;根据“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得出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根据“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得出成熟的科技成果。
(3)贡献:根据“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得出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得出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等进行分析总结。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