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5题)
1.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
2.下列主张与马丁·路德无关的是
A.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 B.提出简化宗教仪式
C.教会而非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 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3.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4.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
①信仰上帝 ②严格道德标准 ③过节俭生活 ④放弃自身奋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控制着各国的教职任命权和教会司法权 B.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C.由教士布道,举行圣餐礼 D.征收什一税
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7.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合理的是
A.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是宗教顺应了时代的表现
C.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甚础 D.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9.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10.下列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教皇阻挠德国的统一 B.发起人是马丁·路德
C.德国各诸侯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11.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政治权力是分散的 B.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
C.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教皇受到国王权力的制约
12.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没收教会的财产
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确定公民的等级
13.宗教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权的支持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罗马教会的腐败 D.民族意识的兴起
14.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15.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二.材料题(16题16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4分)
⑵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4分)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8分)
17.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三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西欧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2)材料三的论述是针对材料一中哪幅图反映的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怎样的宗教原则?
(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从材料四看,加尔文教对于社会政治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以罗马教廷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以罗马教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首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以罗马教廷为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答案: DCACA ADBDA DABBD
1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中世纪的西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最初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因为最初的斗争首先是针对教会的。
(2)图二。“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