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选择题专题训练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选择题专题训练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8 23: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选择题专题训练
1.1368—1644年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材料所指
A.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兴盛 B.元朝时疆域辽阔
C.清朝时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2.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这些措施均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3.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但存在时间不足百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推翻。朱元璋建立了
A.宋朝 B.清朝 C.唐朝 D.明朝
4.《南雍志》载明太祖言: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意在
A.说明秦朝是专制统治 B.仿效前朝设立丞相
C.强调强化皇权的必要 D.加强对官民的监管
5.碑文所反映的史实
乾隆皇帝《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发生于清朝统治者入主北京之前
C.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D.有效地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6.“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7.下表是康熙皇帝在位时的部分大事记,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主题是
时间 大事记
1681年 平定三藩之乱
1683年 收复台湾
1689年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690年 派汉满工匠参与修建布达拉宫红宫
1690—1696年 彻底平定噶尔丹叛乱
A.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 B.开创“康乾盛世”局面
C.实行闭关锁国 D.强化君主专制
8.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
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
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同一性质,它是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寇准力主抗辽
10.《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还对各种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类。这突出反映该书
A.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原则
C.方便人们查阅医药学知识 D.显示了明朝科技领先于世界
11.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是( )
A.戚继光 B.乾隆 C.林则徐 D.俞大猷
13.《郑和碑记》记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驱除沿海倭寇 B.扩大政治影响 C.寻找黄金财富 D.传播中国文化
14.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某一古代建筑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这个建筑是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故宫
1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多民族共存的现实里,历代王朝要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必须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协调和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下表反映了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反抗外来侵略 B.加强边疆管理
C.主动对外交流 D.大力巩固皇权
16.据统计,清代戏剧作品多达两千四百多种,而且传奇与杂剧并重,其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更是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据此可知,清代戏剧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继续发展并且成就辉煌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7.洪武(明太祖)时期所有奏章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明成祖)、洪熙(明仁宗)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的局面,虽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造膝密议”的内容,这说明( )
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制约 B.阁臣意见影响皇帝决策
C.权力运行带有民主色彩 D.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
18.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登州等沿海城市繁盛一时;明清时期,内陆的苏州及“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政策的调整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9.“……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段话描述的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六部
20.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25岁的赵秉忠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他的试卷现属国家一级文物。关于试卷,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B.是规范的八股文格式
C.文章有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文意彰显皇帝旨意
21.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22.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据台湾倭寇为乱施火攻都司破贼
B.“马车夫”窃据宝岛郑成功扬名中华
C.拒招抚郑氏末路遣水师两岸一统
D.五十载岁月轮回逐日寇光复神州
23.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沙俄 D.日本
24.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宫,下列关于故宫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故宫又称紫禁城 B.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C.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 D.故宫还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25. 明清时期,文学繁荣突出表现在
A.诗 B.词 C.曲 D.小说
26.君主专制的弊端导致宦官弄权现象频繁出现。下列哪些王朝出现了典型的宦官弄权现象( )
①东汉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明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曾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主要歌颂该历史人物( )
A.抗击外来侵略 B.争取民族独立 C.收回宝岛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
28.西藏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管辖。下列有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地区
B.清朝康熙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
C.清朝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29.明朝中后期,一些海商大贾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最终重创倭寇,稳定东南沿海局势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文天祥 D.朱元璋
30.下侧卡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与西藏的关系 B.与新疆的关系
C.对边疆的管辖 D.对外联系与交往
31.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主要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B.提高了办事效率
C.使清朝转向封闭保守
D.强化了君主专制
32.准确表述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特点的是( )
A.闭关锁国 B.繁荣与开放 C.重商与开放 D.兼容并蓄
33.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开创了人类航海壮举
3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下列科技作品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王祯——《农书》 B.宋应星——《齐民要术》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农政全书》
35.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历史上攫取澳门居住权,进而霸占澳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36.明朝文学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37.据学者研究,从北宋初年到明代,中国人均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清代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下列导致清代人均 GDP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土地的积累速度 B.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进入高水平超级稳态
C.中国受到了太多外来者的侵占和攻击 D.中国没有和外界进行直接的交流和冲突
38.某书友到旧货市场淘宝,见到一本线装本的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封面已经失去,随手翻阅见其第一回题目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本小说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39.明清时期,面对传染病流行朝廷一般会减免税粮赋役、发放救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满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明清皇帝都以天下苍生为念,心怀百姓
B.朝野上下重视救灾防疫,大疫消除了阶级对立
C.明清的传染病防疫体系趋于完美
D.儒家家国情怀思想影响国民行为
40.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41.“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42.《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其作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贾思勰 D.宋应星
43.“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天工开物》
44.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清朝人均占有粮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朝代 宋元 明 清
总产量(亿市斤) 1749.45 2385.88 3122.32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1457.87 1192.94 780
A.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5.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加强中外交往 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加强君主集权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6.请将下列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史实不符的选项找出来( )
A.郑和率船队于1405-1433 年七下“西洋”
B.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D.“戚家军”抗倭与“岳家军”抗金性质相同
47.下面示意图反映出
A.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发展 B.铁农具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C.大兴水利有助于农业生产 D.农产品增多丰富商业活动
48.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020年,新冠病毒在我国蔓延。以下能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
A.《红楼梦》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49.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即史料实证的素养。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清朝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的史证有( )
①唐蕃会盟碑
②文物:达赖及班禅金印
③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④赤崁楼遗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0.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以来,历代不断修整。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51.清朝时期戏曲得到了较大发展,全面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成为“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 )
A.桂剧 B.昆曲 C.豫剧 D.京剧
5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的扬州,你推荐的名胜古迹应该包括哪些?( )
(1)瘦西湖  (2)平山堂  (3)个园  (4)何园
A.(1) B.(1)(2)
C.(1)(2)(3) D.(1)(2)(3)(4)
53.读中国历史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不相符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时期繁荣开放,国际声誉极高 B.②时期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C.③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④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54.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这一章程( )
A.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有效治理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55.以下是某同学为了研究某个历史问题而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问题是( )
A.明朝建立的背景 B.明朝兴盛的表现
C.明朝外交的概况 D.明朝灭亡的原因
56.“处其地规制森严,照例凡军机大臣值房,严禁各官员擅入,即军机大臣召所属说话(指非军机处职员),亦只能自出至阶下与话;否则擅入者可获死罪,而军机亦应得处分”,材料反映出( )
A.军机处内的官员之间等级森严 B.军机处具有很强的保密性
C.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军机处的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
5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由此可见,军机处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思想控制 D.抵御外族侵扰
58.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军政大臣懒惰 B.君臣之间矛盾尖锐
C.皇权高度强化 D.康熙皇帝能力太强
59.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下图是我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图。据此判断,与图三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属于明朝瓷器典型代表的是
A.唐三彩 B.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 C.冰裂纹瓷碗 D.白瓷执壶
61.据《西台漫记》记载,明朝在苏州地区出现了“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婴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说明明朝( )
A.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商品经济相当的活跃 D.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62.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有( )
A.汉、唐 B.唐、元 C.宋、明 D.元、清
63.老师在网课中给同学们推送资料库含有以下内容“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并要求结合所给资料撰写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该论文题目的是(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地方管理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4.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藩镇割据的出现
C.东南倭寇的猖獗 D.市民文化的繁荣
65.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6.如表是其中一组同学拟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据此判断他们的调查主题是( )
1.前往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经营路线及范围 2.参观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遗址,熟悉钱庄、票号等的运作流程 3.赴常家大院考察常家经商的路线、范围和理念等 4.返回学校完成调查报告
A.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与发展 B.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C.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为今后经商做生意打基础
67.乾隆皇帝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
A.平定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D.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68.清朝中期限制对外贸易,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岸对外通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推行自由贸易
69.“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岳飞 D.郑和
70.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侯一门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这一案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清朝
A.设置转运使 B.建立东西厂 C.设立南书房 D.制造文字狱
71.“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带入这种格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这里叙述的是( )
A.八股文的特点 B.殿阁大学士的职权 C.八股文的影响 D.实行文字狱的目的
72.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是为了( )
A.防御少数民族南扰 B.镇压农民起义
C.推动社会改革 D.促进文艺发展
73.明末清初之际,他正确选择战机和打击方向,利用季风、潮汐出敌不意渡海登陆,最终打败荷兰殖民者,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与他这段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鉴真东渡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74.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B.明长城——为防御匈奴南下侵扰而修筑,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都江堰——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唐都长安——所设东市和西市,主要用于进行科举考试
75.明中叶以后,市民力量日益强大。有些城市的“市豪”通过各种途径,爬上了州、郡官长的宝座。在清代,也有不少富商通过“捐纳”得官,由大商人转化为官僚地主。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市豪”富商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B.“市豪”富商占据工商业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革新了社会结构
D.“市豪”富商与封建势力勾结力量壮大
76.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艺术是( )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77.“《本草纲目》医药全,《天工开物》技艺专。《农政全书》惠民生,《三国演义》计谋篇。《水浒传》里说好汉,《西游记》中会神仙。《红楼梦》里反封建,昆区、京剧争斗艳。”以上对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总结中没有涉及哪一方面的成就?
A.科技
B.文学
C.戏剧
D.建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C
7.A
8.A
9.A
10.C
11.C
12.A
13.B
14.A
15.B
16.B
17.B
18.C
19.C
20.C
21.D
22.B
23.A
24.D
25.D
26.A
27.A
28.C
29.B
30.C
31.D
32.A
33.B
34.B
35.B
36.C
37.A
38.B
39.D
40.A
41.C
42.D
43.D
44.C
45.C
46.D
47.A
48.B
49.D
50.B
51.D
52.D
53.C
54.B
55.D
56.B
57.B
58.C
59.D
60.B
61.B
62.D
63.D
64.D
65.B
66.A
67.A
68.A
69.B
70.D
71.A
72.A
73.C
74.A
75.D
76.D
77.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