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训练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训练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8 23: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唐朝农民耕地主要使用的是
A.曲辕犁 B.直辕犁 C.筒车 D.耦犁
2.某中学几个同学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布置,他们选题为“唐朝的中外交往”。请你带他们筛选出材料中不恰当的内容
A.文成公主和亲 B.玄奘西游学习佛经
C.鉴真东渡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3.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A.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D.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因果联系是事物之间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下列事物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唐玄宗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的发生——藩镇割据局面的逐步形成
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明朝的灭亡
D.西方殖民者东来——“广州十三行”的建立
5.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6.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B.隋朝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隋朝大运河现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 )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爱惜人才,求贤若渴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8.唐朝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唐朝繁荣与开放 B.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动荡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唐朝统治阶层出现危机
9.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10.下图文物为东罗马金市,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件考古实物能佐证的历史现象是( )

A.唐朝与欧洲有贸易往来 B.唐代民族关系和睦
C.东罗马帝国黄金储备丰富 D.中国的印刷术已传到西方
11.下面语句中,最能体现隋唐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动荡与落后 C.分裂与统一 D.保守与封闭
12.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唐朝的中外交流 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三种原因: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③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闭关锁国政策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李冰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5.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朱温称帝 D.黄巢起义
16.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17.“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新冠肺炎”爆发后,日本人民贴在一箱箱送往中国各地的捐赠物质上面的诗句,它修辞恰到好处,情感暖人心脾。情到深处,你自然会忆起曾受邀东渡,百折不挠,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
A.玄奘 B.鉴真 C.崔志远 D.弘法大师
18.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A.筒车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
19.唐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
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 B.文成公主入藏后
C.金城公主入藏后 D.唐蕃会盟后
20.如图是唐代的两个重要发明,以此为史料可印证
A.繁荣的唐朝经济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艺
21.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被称为(  )
A.诗魂 B.诗作 C.诗实 D.诗史
22.如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唐太宗( )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 ——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2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家中不可能有( )
A.美丽精致的唐三彩 B.色彩艳丽的蜀锦缎
C.“开元通蛊”铜钱 D.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
24.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流的基础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隋朝确立了全国各地“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的制度,县佐须用别郡人,另外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报告工作,称为“朝集”。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这些举措(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B.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
C.消除地方长官割据的隐患 D.保障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识图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唐朝时期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前往的国家是 (填字母),唐玄宗时期鉴真抵达的国家是 。(填字母)
(2)从A和B事件中任选一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该事件。(从原因、过程、影响等角度阐释)
(3)综合探究,谈谈上述内容对你的启示。
三、辨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朝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蓄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材料一中的“隋朝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发生在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3)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繁盛局面与材料二中大运河的开通有着密切联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28.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 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二描述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两个盛世景象?
(2)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29.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她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进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力,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忙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 《忆昔》
材料三
A B
材料四 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图中唐朝出现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工具名称及其用途。
(4)材料中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何种民族政策?请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唯一“存活的”隋朝大运河遗址在安徽省泗县境内,全长约25公里,遗址基本保持了隋朝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但仍可发挥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
材料二:唐代,某瓷窑烧制的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可以用如冰如玉来形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是唐代青瓷的精品。
(1)材料一中的“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的中心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某瓷窑”指的是什么?唐代陶瓷器中,类雪似银的白瓷是哪个瓷窑生产的?唐三彩有什么特点?
(3)请对保护文物古迹提出你的建议。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的建立者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等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文章等的优劣定去留。
材料二: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根据需要进一步挑选人才,这有利于巩固统治根基。
(1)材料一中的“隋朝的建立者”指的是谁?“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请写出唐太宗对科举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例。
(3)你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对今天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C
6.D
7.C
8.A
9.D
10.A
11.A
12.B
13.C
14.D
15.B
16.D
17.B
18.A
19.B
20.A
21.D
22.D
23.D
24.C
25.B
26.(1) B A
(2)选择A事件。阐释:为了弘扬佛法,促进中日文化交流,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苦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启示:杰出的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文明因交流而绚丽多彩;开放包容有利于促进国家繁荣等。
27.(1)时间:589年
重大意义: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条件: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3)判断:同意;
理由:隋文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隋朝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这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奠定了物质基础。
28.(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都提倡节俭。
(3)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统治者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才;要戒奢从简,倡导节俭等。
29.(1)科举制;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2)唐玄宗;开元盛世
(3)曲辕犁;筒车;耕地、灌溉
(4)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如文成公主入藏
30.(1)皇帝:隋炀帝。
中心:洛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某瓷窑:越窑。
瓷窑:邢窑。
特点: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建议: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保护文物的资金投入;制定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等。
31.(1)隋文帝(杨坚)。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一例即可)
(3)要有广泛的选拔对象、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要择优录取等。(符合题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