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选择题专题训练
1.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 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
2.学习了隋唐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中华帝国的衰落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②时间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逐渐衰落 C.统一全国 D.农民起义爆发
4.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善终。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出现是因为唐太宗( )
A.汲取历史教训 B.勤于政事 C.虚心纳谏 D.从善如流
5.文物具有多元的史证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B.C.D.
6.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如图设计,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7.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唐朝( )
A.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B.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
C.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8.“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唐王朝对招降的叛军旧部采取妥协安抚政策,“瓜分河北以授叛将”。这一举措使得( )
A.政局得以长期稳定 B.北方经济得以恢复
C.藩镇林立局面出现 D.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9.唐太宗时期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 )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李清照
10.学习唐史后,分析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宦官专权
11.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
提示一:十年寒窗 提示二:连中三元 提示三:金榜题名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12.唐太宗任用善谋略的房玄龄、敢决断的杜如晦、勇谏言的魏征,成就了封建治世一“贞观之治”。由此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农业 B.重用贤能 C.发展工商 D.轻徭薄赋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烦的是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4.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制瓷业发达 B.长安商业的繁荣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丝织工艺的精湛
15.曲辕犁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表现。曲辕犁出现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6.下图时间轴中,③表示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②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发展生产、选拔贤才④她统治期间,唐朝国力达到鼎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郭子仪 B.黄巢
C.柴荣 D.李元
19.“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0.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国家的长期统一
21.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22.通过以下四幅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盛唐( )
《弈棋仕女图》(局部) 吹排箫乐伎壁画 筒车示意图 唐长安城平面图
A.清明的社会风气 B.繁荣的经济状况
C.激扬的社会气象 D.多彩的都市生活
2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B.施耐庵―《水浒传》
C.吴承恩―《大唐西域记》 D.汤显祖―《牡丹亭》
24.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 ( )
A.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5.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文中末代皇帝是( )
A.隋文帝杨坚 B.秦二世 C.商纣王 D.隋炀帝
26.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测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重用有才能的人
C.发展科举制度 D.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27.唐玄宗时期什么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八股文 D.诗赋
28.“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何种用途的哪一种工具
A.农业生产、曲辕犁 B.交通运输、车 C.陶器制作、秧马 D.农业生产、筒车
29.“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抱在娘怀也娇嫩啊,不爱胭脂爱乾坤……留给史书一页新……”这首《不爱胭脂爱乾坤》唱出了一代女皇的英姿。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
C.她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她的统治,使唐朝由盛转衰
30.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C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康乾盛世”
31.今年的4月18日,扬州又举办“烟花三月·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了。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的扬州风光,你可推荐的名胜古迹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航大运河外,还有哪些? ( )
①瘦西湖 ②平山堂 ③个园 ④何园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材料评论的是( )
A.行省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
33.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D.在历史上影响广泛而持久
34.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首诗描述的哪一事件后的情景( )
A.赤壁之战 B.隋朝灭亡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耻
35.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6.下列不属于唐朝兴盛原因的是( )
A.安史之乱 B.轻徭薄赋 C.任用贤才 D.对外开放
37.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 )
A.知人善用 B.虚心纳谏 C.轻徭薄赋 D.减轻刑罚
38.“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歌是唐朝后期一位落第举子在科举失败所写,后来他率领农民起义军真的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这个人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39.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是( )
①节度使势力膨胀 ②朝政腐败 ③边疆形势紧张 ④外戚专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形似纺车缚以竹筒,靠水力旋转低舀水高泻水,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这一古代工具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41.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创作风格是
A.语言凝重,纯朴厚重 B.飘逸洒脱、想象丰富
C.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42.经过长期分裂,589年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4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4.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光武中兴④开元盛世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45.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大运河开凿完成于隋朝。隋朝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A.南水北调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C.便利了隋炀帝巡游江都 D.有利于水资源的调配
46.如下表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驿兵变 D.陈胜吴广起义
47.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为盛唐时期作品,它描绘的是( )
A.农家辛勤劳作的场景 B.各民族间交往的盛况
C.村民嘻嘻娱乐的画面 D.市井生活热闹的风貌
48.下图反映了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755-763)”属于哪一历史事件时期?( )
A.贞观之治时期 B.开元盛世时期 C.安史之乱时期 D.黄巢起义时期
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局稳定 B.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 D.文化昌盛
50.唐玄宗时,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任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51.唐朝从“大唐盛世”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朱温废唐
52.被称为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是
A.秦陵兵马俑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敦煌莫高窟
53.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54.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D.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55.根据信史的记载,佛教传入汉地,当在两汉之际,即公元元年前后。下列与“佛教”相关的有
①汉代的“丝绸之路” ②唐朝玄奘西行天竺 ③老子的《道德经》 ④洛阳的白马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6.“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胆,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的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局面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57.唐玄宗时,他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不畏艰难,矢志不移,在66岁高龄到达日本,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并精心设计了日本的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A.玄奘 B.鉴真 C.达赖 D.班禅
58.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遣唐使来华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9.唐朝时期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过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造船业的兴盛 D.经济的发展
60.《旧唐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与上述记载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隋征辽东 B.安史之乱 C.北宋伐辽 D.黄巢起义
61.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它属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2.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B.民族政权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D.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63.隋朝大运河连接着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称赞“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A.满足了隋文帝游江都的愿望 B.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C.加强了北部边境的边防安全 D.保证了隋朝迅速称霸中原
6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 (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显示了大唐国威
C.传播了佛教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65.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毛主席夸赞玄奘法师是因为
A.历尽艰辛交好印度 B.学习外国优良文化
C.行走万里精神可嘉 D.传播中国儒家学说
66.某同学在学习隋朝时,绘制了如图年代尺,年代尺中“?”代表的应该是( )
A.强盛 B.统一 C.衰败 D.分裂
67.杜甫《忆昔》诗曰:忆昔□□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其中“□□”中的字应该是
A.贞观
B.开元
C.秦皇
D.汉武
68.“梦回唐朝,你沉醉在山水间,研一江翰墨挥写壮丽诗篇,你放荡不羁,风流倜傥,…”这首歌吟唱的诗人是李白,他被誉为( )
A.诗仙 B.诗圣 C.书圣 D.诗王
69.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隋朝大运河 B.秦朝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都江堰 D.明朝长城
70.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了
A.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 B.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71.“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鉴真 B.阿倍仲麻吕 C.玄奘 D.马可·波罗
72.下图是唐朝的一种耕作农具,它的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它是( )
A.筒车 B.曲辕犁 C.耧车 D.秧马
7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
A. B.
C. D.
74.隋朝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多次从洛阳出发沿此河巡游余杭,他不可能经过的运河路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5.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中华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六次东渡日本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6.即使是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由于
A.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以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B.北方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成为南方政权的依靠
C.各分裂政权能够和平相处
D.北方汉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77.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隋文帝建立隋朝,以洛阳为都城 B.隋朝短暂而繁荣,未能统一全国
C.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东西地区的交流 D.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速亡
78.下列几个繁荣盛世称号不是唐朝时期出现的为(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遗风
79.唐太宗当上皇帝后,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注意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负担。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觉悟,主要得益于他( )
A.出身贫寒家庭 B.历经战乱岁月 C.吸取历史教训 D.虚心接受批评
80.对于下图所示工具,《土贵要予赋水轮》中这样描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物”的作用是
A.灌溉 B.耕地 C.鼓风 D.播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C
7.D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B
17.A
18.B
19.B
20.B
21.D
22.C
23.C
24.B
25.D
26.D
27.D
28.D
29.D
30.C
31.D
32.C
33.D
34.C
35.B
36.A
37.C
38.C
39.B
40.C
41.B
42.C
43.D
44.D
45.B
46.A
47.A
48.C
49.B
50.A
51.A
52.D
53.C
54.B
55.C
56.B
57.B
58.A
59.B
60.B
61.B
62.C
63.B
64.C
65.B
66.B
67.B
68.A
69.A
70.D
71.C
72.B
73.C
74.A
75.A
76.A
77.D
78.B
79.C
80.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