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D.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下列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自主招生是一条通向胜利的捷径。所以我希望敝校领导能同意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B.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节假日,都要安排时间拜望朱老师。
C.作为单位的负责人,我应该时刻俯察员工的生活状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D.老年人养宠物大部分是为了填补孩子不在的空虚,对此,作为后裔,我们是否该反思呢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新诗革命先行的纪念碑式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新思潮的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的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融化,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史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
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幻莫测,但并非没有理路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的审美偏见而已。
5.下列不属于新诗的主要特征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境界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
B.力图排除僵死的文言词语,将口语入诗。
C.借鉴并融化了外国诗歌的音律形式。
D.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形成自由体新诗。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适是新诗的最早开拓者,而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奠定了新诗传统的主要基础。
B.新诗不断地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并适当地将其融化在自己的风格之中,逐渐趋同于世界文学。
C.“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同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等一样,也有自己的时代烙印。
D.新诗打破了旧传统,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外来的东西,增加了它世界文学的色彩,当然,它也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
B.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为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新诗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新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三、现代诗歌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4分)
寻 梦 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8.诗的开头一节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简要分析。(3分)
9.作者是怎样来写寻梦的艰难的 (3分)
10.诗中对色彩的描写非常巧妙,使诗美不胜收,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1.这首诗的内容具有“哀而不伤”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5分)
死 水①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①1925年,作者怀着对祖国的渴念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12.诗的第一节和第五节都有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3.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都是美的事物,它们与“死水”有什么关系 (3分)
14.这首诗的第四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5.根据注释所提供的相关背景,说说“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以“《雨巷》”为主语:
(2)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主语:
1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① 。对此,② ,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③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我就是多走了一步。”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但是,有的时候多走一步,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以《多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思路解析:“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朗朗上口”,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答案:C
2.思路解析:画横线的句子中,“享受着诗词语言”表述不完整,“享受”与“思想”搭配不当。
答案:A
3.思路解析:根据语段第一句中“人们关注……是因为……”,这里应用“还因为”;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选“生活节奏较快”。
答案:C
4.思路解析:A项,“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C项,“俯察”,敬辞,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D项,“后裔”,指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答案:B
5.思路解析:A项,属于内容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答案:A
6.思路解析:D项,新诗并不全是现实主义的。根据原文第二段来看,“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新诗的传统基础。
答案:D
7.思路解析:B项,原句是“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答案:B
8.思路解析:应抓住“娇妍”“珍宝”等关键词语考虑,由此可见梦的可贵。表现手法回答出虚(“梦”)实(“花”)结合即可。
参考答案:诗的开头一节交代了“梦”的奇妙与娇妍,提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即“无价”、珍贵,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有统领全篇的作用。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构思新颖奇特。
9.思路解析:应仔细研读二、三两节内容,把握比喻的含义,结合主要词语阐释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作者把梦比成“金色的贝一枚”,说它在“大海里”,且在“大海的底里”,并加上“深藏”一词,以此来突出它的难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两句中,“九”极言寻梦岁月的久长,“冰山”“旱海”说道路的难行,可见寻梦的艰难。
10.思路解析:诗中的色彩是绚烂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一种心情与感想。作者之所以这样描绘色彩,源于其对美的刻意追求。
参考答案:“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而且“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既有叹惋,又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作者如此用心地描写色彩,足见其对美的追寻是非常刻意的。
11.思路解析:回答本题既要答出“哀”在何处(旅途充满忧愁、寂寞、伤感),也要回答清楚“不伤”的原因(寻梦者有追求和向往,有一种愉悦的享受)。
参考答案:寻梦者的旅途是充满忧愁苦闷的,他有着太多的寂寞,也有着太多的伤感;但是寻梦者的追求和向往,在“会开出花来的”这种执着中,越来越明晰和有力,并有一种愉悦的享受,因此说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具有“哀而不伤”的特点。
12.思路解析:“绝望”一词用来修饰“死水”,既表明作者对死水的认识,也是作者的情感所在。
参考答案:两次使用“绝望”来给“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救药的现状,又表达了诗人疾恶如仇、愤慨绝望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分别补一笔“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或夸张描绘,或断然否定,诅咒鞭挞,毫不留情。
13.思路解析:类似反语,可把“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从反面写死水的“美”。
参考答案:丑恶的事物(死水)尽情美化自己,将丑恶写得很美,则显得更丑,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对比鲜明,写出了死水的不可救药,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14.思路解析:“青蛙耐不住寂寞”是理解艺术手法的关键。
参考答案:以动衬静,写出了死水的沉寂。作者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了死水的沉寂,表达了自己对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的憎恨。
15.思路解析:注释中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是理解该诗主旨的关键。
参考答案:《死水》是作者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黏滞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一沟绝望的死水”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批判立场。
16.思路解析:本题是对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题干已分别给出主语,只需在弄清语句含义、句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谓语和宾语,让剩余句子充当其修饰成分即可。
参考答案:(1)《雨巷》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成名诗作。
(2)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在其成名作《雨巷》中塑造的形象。
17.思路解析:①处根据前面的“不是”,应填“而是……”,结合后面的句子判断所填内容;②处根据后面的句子,应填“屈原……”;③处应是对前面的总结,段末“最主要的功用”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示例①而是菊有什么功用(或“而是菊的食用功能”) ②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或“屈原对此有过吟咏”) ③菊是可吃的(或“菊可食用”)
18.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可以多元立意的作文题目,可以从正面、反面、正反结合的不同角度立意。材料有三层意思:一是“多走一步”是某个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二是“多走一步”或许就会取得成功;三是“多走一步”也许没有实际作用,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写作时,可以从“成功”“无作用”“不好的结果”三者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任选其二,或者三者都选,所写内容必须在“多走一步”范围内。
“多走一步”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1)往前多走一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努力点,再做进一步的工作;或与他人比较,采取了更多一些的行动,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由此,取得成功,或超越他人,或使自己的生活更为精彩。
(2)多走一步,也会徒劳无益;虽然多做了努力,但没有正确的态度方法,多走不如不走。
(3)多走一步,变得过分、超量了,甚至招致相反的结果,反而有害。
(4)是否多走这一步,要观察分析,正确判断,以免做无用功,甚至带来危害。
(5)多走一步,就要有不满足的心态,要有敢想敢干的作风,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这一步才会走得正确,才会取得成功。
例文
多走一步
复杂的问题难以解决,往往要在简单的问题上多走一步来找到方法。如果每个常规的数学问题都得到进一步的思考,那么世界上就没有难题了!欧拉和莱布尼茨就是比一般的数学家多走了一步。不仅数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体现着这朴实的圭臬:多走一步,靠近成功。
深谙此道的企业就在我们身边。几年前,由于竞争激烈、报业同行崛起,《广州日报》发行量第一的位置岌岌可危;今天它不但依旧一骑当先,而且颇有绝尘之势,秘诀就是它改变了版面的大小:原本平摊占满整张办公桌的报纸,变得可以捧在手上,便携的特性显然为它吸引了更多忠实的读者。为消费者多考虑一点、多改变一点,往往使企业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樱花”的终身配送油烟网,还是“必胜宅急送”的保温箱,都是多走一步的营销榜样!
当然,比别人多走一步带来的不只是利润。放眼20世纪中华艺坛,有两位中流砥柱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徐悲鸿和林风眠。他们学贯中西,对传统中国画的精髓领会于心,研习西方油画,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然而他们最伟大的创举莫过于进行了小小的试验:将油画的光、色结合到中国画的写意之中。当年看似简单的一小步,至今仍在引领着华人艺术创作的潮流。
更不用说哲学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生物学上巴氏消毒法的发明……我们耳熟能详的绝妙创造,往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多走了一步。就像四个碱基拼成了人类无数种可能,多尝试一种拼法你就会见证新的奇迹。
多走一步,必须把握前进的方向。“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诗人的话既是鼓励也是忠告。倘若我们没有留心下一步的落点,很可能会是南辕北辙——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难道不是当时最坚固的工事吗 可惜它最终也未能等到德国人的正面侵袭。多走一步,需要勇气与智慧。原地踏步不可能给人领先的机会,命运的转折要由自己创造——马文·盖伊不正是走到了别人不屑的鼓手位置,才开启了他让人惊叹的巨星生涯吗
多走一步,也许你的目标近在咫尺,也许你的梦想触手可及。
点评:本文取材广泛,信手拈来而恰到好处。文章结构紧凑,层层递进,中心突出。从物质利益到艺术价值,广泛涉及现实生活的多个方面,最后论述如何“多走一步”。文章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