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标: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意义;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壹·郑和下西洋
回顾所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远行?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西洋的含义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文莱
文莱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航海技术也日渐丰富。
①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先进的航海技术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②明成祖大力支持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④郑和有杰出的领导
结合材料分析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明朝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呀!
大国风度呀.呀.呀……
朱棣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人物扫描:郑和
姓名: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生活时代:明成祖时期
民族:回族
家庭:出身于穆斯林家庭
职业:宦官、航海家
起止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出发地点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明成祖
丝绸、瓷器、茶叶、
漆器、金银货币
慷慨送礼、贸易
刘家港
概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1-72页,完成表格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1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迷失方向,
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2
3
思考:郑和和他的船队在远航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郑和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浮泥、满刺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1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3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4
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后,浮泥、满刺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明朝皇帝宣布:下西洋为一大“弊政”,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销毁殆尽……
七次大规模远航、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
目标导学1:郑和下西洋
贰·戚继光抗倭
想一想:为什么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②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抢劫日益猖獗。
目标导学2:戚继光抗倭
福建
广东
台州九战九捷
第一阶段:浙江沿海
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第二阶段:东南沿海
在福建、广东地区,与俞大猷合作,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目标导学2:戚继光抗倭
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当地军民支持
军纪严明,作战英勇
戚继光个人的军事才能
目标导学2:戚继光抗倭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这些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目标导学2:戚继光抗倭
如何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人士。
目标导学2:戚继光抗倭
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
1553年
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澳门领土主权仍属中国。
1573年
1887年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目标导学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结合材料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有何启示?
①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
③国家之间交往应该以和平、互相尊重为主。
②要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目标导学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与亚非各国和平交往
明中后期
国力渐衰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战争冲突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
启示: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1)和平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2)暴力冲突:蒙古西征、戚继光抗倭
课堂小结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3、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葡萄牙殖民者
C
B
D
课堂小结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对外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岛鼻祖
A
B
课堂小结
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材料一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提示: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