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材导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位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589年杨坚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而结束,共369年。其间,西晋王朝曾短暂统一,但八王之乱后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政局再度混乱。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江南的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期。581年,杨坚改北周国号为隋,并于589年灭南朝的陈政权,统一中原,建立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相对安定,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①北魏的崛起: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②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矛盾尖锐,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①阶级矛盾尖锐: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租调徭役极为繁重,官吏贪污,兵役繁重,人民不满北魏的暴虐统治,不断举行起义。
②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不仅使下层各族人民起义不断。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常常发生矛盾。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①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②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创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1)积极:①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2)局限:①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②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③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①制定了任期考核制:地方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坏来决定。②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筹集,不许官吏自筹。 ①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盘剥,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③另外,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推行租调制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调是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政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③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④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尊崇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三)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2.意义: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基础。
难点突破: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1)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2)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作用来看,顺应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的发展趋势,吸取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3)在改革过程中,孝文帝表现出了超群的胆略和卓识。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对其改革应予以充分肯定。
同时,也有人认为:“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拔民族衰亡的路线。”这种观点未从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是根本错误的。我们不能以“文”“武”或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来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我们必须将其置于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历史环境之下,结合其主要活动,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夸大和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
难点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
(5)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
难点突破:孝文帝改革中的启示。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地区后,总是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落后民族只有主动适应先进民族的文化才能巩固统治。)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革 顺应民意。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难点突破:认识民族融合的实质、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
(1)实质: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农业化、封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2)作用:促进了边疆的开发,拓展了祖国的疆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3)认同:中国古代历史上,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最终都必然采取汉化的政策。因为汉族在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