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4 21: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古代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词。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写作背景
王湾是洛阳人,于公元712年,即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朗读诗歌《次北固山下》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
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
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
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1、通过诵读,你认为《次北固山下》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抒发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2、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3、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什么样的情景?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你知道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句子?请你写下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
《赤壁》写作背景: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
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
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阅读《赤壁》,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学习过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赤壁》中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最后二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建功立业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浣溪沙》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三月,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当时他贬居黄州,政治上不得意,而且疾病初愈,身体不太好。这次短途旅游使他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写下了这首呼唤青春的《浣溪沙》。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浣溪沙(huàn) 蕲水(qí) 萧萧(xiāo) 啼(tí)
2.熟读《浣溪沙》三遍,借助文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山下碧绿的兰草牙尖,浅浅地浸入潺
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
一条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
声声凄厉的哀鸣。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
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
东向西倒流呢。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
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岁月
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
可以了。1、《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2、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1、“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
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苏轼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一代文学巨匠,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你能搜集整理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