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5 09: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1、历史2、北大老照片3、今日风采4、永远的未名湖5、作者湖 光 塔 影北大简介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简介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北大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北大老照片北大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有翻开了新的一页。
北大简介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707853平方米(4062亩)。学校现教职工17203人,36982名各类在校学生。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现任校党委书记王德炳教授、校长许智宏院士。
古朴的北大西大门南校门今日风采 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于190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总量已达 450余万册,订有中外报刊7000余种。馆藏中外主要学科文献齐备,语种多样,还有古籍善本、旧报刊、金石拓片等 珍贵特藏。图书馆目前的馆舍于1975年落成,总建筑面积25500 平方米。近年来,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迅速迈进。目前可利用Internet国际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为读者提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已在全馆范围内投入使用。“国家教委北京大学文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立,为全校师生和全国高校系统提供了高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正在建设中。 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建成后,总面积达到50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总藏书容量超过600万册,在规模上将成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永远的未名湖 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
急需大量科技人才,因此在八十年代部分名牌
大学,如北京大学等招收品学兼优的有超常自
学能力的少年大学生加以培养。
田晓菲,1985年在天津13中学读初中时,
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本文是她1987年
十月,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
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
的感情呢?学习了次文,我们就会有收获。
检查预习: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呜咽 迸溅 撷取 沉淀
惆怅 积攒 樯橹 骤然
摒弃 蓦然 不系之舟 白驹过隙
二、解释下列词语:
际遇 尘缘 穹隆 白驹过隙
谈笑风生 不系之舟 莫名 惆怅十三岁的际遇言语 内容 情感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我与北大尘缘总写对北大的深情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图书馆北大人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诗句渴望建功立业
强调血肉相连报效北大图书馆追寻美梦,探寻世界开启大门,陶冶性情打开窗子,追求真理展示世界,追求理想启迪心智讨论: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么理解?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的全新世界。思考: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北大人学生
老师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风格各异
做人诚恳,严谨治学铸就特质小组交流: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1、“际遇”能不能改为“遭遇”?为什么?2、课文题目能否改为 《我的大学》
或《十三岁的学习生活》?问题探讨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部分:概述自己与北大的关系,
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点写图书馆和北大人,
进一步书法对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反复歌颂北大,
流露对北大的无限深情。向往北大(1-2)
成长在北大(3-12)

感谢北大(13-17)按时间 自信、执著,大量的阅读、
思索、渴望创造……我们的同龄人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间的缘分。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
屏弃():抛弃,扔掉。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撷取:摘下,采下 。
惆怅():伤感,失意。
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认识它。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象小白马
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白驹:原指骏马
后比喻日影。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好象失去了什么。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