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夏》(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夏》(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5 09: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夏梁衡细草变厚发蝉儿长鸣热风浮动麦浪翻滚春之色
秋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赞美劳动人民《苦 行》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夏 天只有怨气,没有赞赏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文章采用的对比写法。
3、感受夏天的美感,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三卷) 《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作者简介曼你会读吗?你会写吗?宰涩学情检查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内容。1、文章第一段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来写大地的夏景?重点描绘了什么?表现了夏的什么特点?
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重点描绘的是:成熟的麦子;表现夏天的热烈。
合作探究(一) 秋:赤春:绿
:承前启后的旺季夏季收获已有
希望未尽 夏之色:金黄 2、在作者眼里,夏天的色彩是( )的。金黄夏之韵:(紧张、急促)
田 家 少 闲 月五



忙合作探究(二)3、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概括夏天热烈、紧张、金黄的特点,总结全文 。 4、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的旋律的夏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了对比手法。历代文人的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在作者看来夏天人们的劳动过程更为重要,更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线。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合作探究(三)
1、理清文章结构。

热烈
金黄
紧张景人气势磅礴色彩金黄勤劳、忙碌想一想:丰富夏天拓展延伸 山 亭 夏 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夏日图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专题【1】第一部分【1】:总写夏天的特点。
这一段的作用:总领全文。
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答:紧张、热烈、急促。
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 答: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专题【2】第二部分【2—3】:写夏天的热烈。
阅读第二节,完成下列题目。
1.圈画出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
2.开头第一句话,有何作用?
答:开头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从沸腾一词语,可以体会到夏天的热烈。专题【2】‘打打’写出了什么?
答: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这段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夏天的什么样特点?
答 通过春、夏两季景物的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专题【3】阅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读“夏天的色彩…生命交替的旺季”
(1)圈画出色彩词语。 (2)体会色彩词。
2. “麦子刚刚割过”反映了什么
旧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而新的生命正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旺季的特点 专题【4】第三部分【4】写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
“紧张”在哪里? “急促”在哪里?找句子。侧面写出了什么? 赞美劳动者。
“哪句算是这一段的概括?
答 “田家少闲月…两季”
小结 本文内容:本文抓住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申请的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赏析【夏】课文中3个句子
3 复习课文内容
4 找几首夏天的诗句,读并背。专题【5】第四部分【5】强调写夏天的原因,表达对夏天的赞美。
这一段中,哪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什么?
哪一句写出了作者的感情?让我们课下继续收集夏天的诗句让我们的人生能如夏天一样永远热情,蓬勃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