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10: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楚人的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楚人的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矛和盾的板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第六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编排了3篇课文,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就是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将乘坐“思维探索号”列车,来一次神奇的思维体验之旅,今天我们先去往第一站:碰撞思维火花,感悟“矛盾”内涵。
活动一:借助图片识“矛盾”
1.出示图片“矛”的金文和“盾”的甲骨文,请同学们猜测,说出理由。简单了解他们的作用。
2.借助图片了解“矛盾”字体的演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和同学交流之前知晓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活动二:入情入境说“矛盾”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教学文言文版的《自相矛盾》。首先认识一下作者。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为先秦时期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一、朗朗上口读“矛盾”
1.出示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畅,有难度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2.出示4个长句子,让学生练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在练读的过程中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读音和停顿。
预设:“鬻”读四声,结合注释知道是“卖”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卖帽子的人就是“鬻帽者” 。
注意“夫”这个多音字,结合意思可以知道读二声。
总结:根据句意停顿是教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3.试着读整篇文言文,学生互评。
4.齐读文言文。
二、多种方法解“矛盾”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鬻”和“夫”的意思,借助注释是我们快速理解文章大意的好方法,你还喜欢用哪些方法去理解呢?
1.引导学生回顾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出示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小组合作,理解大意。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关键词预设:
(1)物莫能陷也(刺破)或曰(有的人)
小结:结合注释可以知道。
(2)吾盾之坚(坚固)
吾矛之利(锋利)其人弗能应也(应答)
小结:一些单音节词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链接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一”的教学)
(3)誉之曰 (查字典)
其人弗能应也(联系上下文)
不可同世而立(联系上下文)
5.游戏巩固。(古文今语对对碰)
教师说文言文,学生回答对应的白话文。
活动三:思维碰撞悟“矛盾”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帮楚人卖矛和盾。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集市。话说这楚国集市可谓人来人往,只见那商人吆喝声声高,行人熙攘好物挑,好一番热闹景象。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边,随即指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二、思考楚人“弗能应也”背后的原因
1.同桌交流如果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结果如何?梳理可能的结果。
2.全班交流。
预设: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当有人质疑时,楚人哑口无言,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3.分享收获。
预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
4.继续追问,碰撞思维火花。楚人怎样做,才能卖出去矛和盾?
预设:每次只卖一样东西,这次赶集卖矛,下次赶集卖盾,或者宣传语不要说得那么夸张等。
5.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预设:
楚人准备卖之前,他在想:我得早点把矛和盾卖出去,为了让大家来买我的,必须把我的矛和盾大夸特夸,夸成最好的,这样大家肯定就都抢着来买啦,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嘛。
楚人看到周围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肯定能卖出去,为了更快的卖出去,他就开始想自己的叫卖词:盾牌就是防守用的,最好的盾就得坚固,谁的攻击也能防守住,我得把我的盾牌往最好里夸,那就“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矛就是攻击用的,最好的矛就得锋利,谁的盾牌也能刺破,我得把我的矛往最好里夸,那就是“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按照想法开始叫卖,被问道:“以子之矛陷子盾,何如?”时,他想:我得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矛,肯定能刺破这个盾。哎呀,不对,要是刺破了,我的盾就不是最坚固的盾了呀。那我还是说刺不破这个盾吧,这样我的盾就是最坚固的盾了。哎呀,还是不对,要是刺不破这个盾,我的矛就不是最锋利的矛了呀。完了,我怎么说都不对呀!无不陷之矛和不可陷之盾根本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呀!
活动四:联系生活用“矛盾”
师: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楚人很可笑,可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时候,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1.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矛盾现象。
2.一起读“万能溶液”的小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
师: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呢?
师总结: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实事求是,认清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5.推荐书目:
《中国寓言故事》《韩非子》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乘坐“思维探索号”列车游览了第一站,感悟了“矛盾”内涵,碰撞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神奇的思维探索之旅。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