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表达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 表达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09: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赏析

题型五:表达技巧
How does the classroom accept the heart
相信自己,
我们可以更优秀
01
考点解析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常见表达方式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解题步骤
This class meeting concludes
02
04
03
常见设问形式
To be successful, you must set goals first
典例精析
This class meeting concludes
05
考点解析
01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谋篇布局技巧和遣词用句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常见表达方式
02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常见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遣词用句
修辞手法
结构手法
01
03
05
02
04
表达方式的思维导图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写对象(虚写)
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实写)
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细描:抓住景、物、人的某一细微特点进行描绘刻画的技巧。
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语渲染烘托。
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
前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
后两句为细描,表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景象。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多种观察角度结合: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多种感官结合: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感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写虚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首联:"细草""危樯""独舟"是静景,"微风"是动景,动静结合;
颔联:第一句静景,第二句动景,动静结合;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抒情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抒情
例:以乐景写乐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例: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正衬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抒情
例:以乐景写哀情:“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例:以哀景写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反衬
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触景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
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例:“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
抒情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例:秦观的《踏莎行》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
抒情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抒情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
①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
②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③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修辞手法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修辞手法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阿鲁威《[双调]·蟾宫曲·怀古》
例:“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修辞手法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说另外一个意思,这另外一个意思才是语句的真意所在。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在诗歌中常见的是谐音双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例:“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修辞手法
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这种环环相扣的句式,主要作用是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修辞手法
反复: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第一首诗《关雎》
修辞手法
通感:通过联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指在古诗文中相邻的句子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内容丰富、相互补充,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例:“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韩愈《听颖师弹琴》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修辞手法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运用列锦修辞可达到凝练美、简约美、含蓄美的艺术效果。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可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康节《山村咏怀》
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木兰辞》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的思维导图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表现手法
例:“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表现手法
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
象征: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例:明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暗用,间接援用,又称化用,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表现手法
想象: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
联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
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表现手法
例:“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温庭筠《咸阳值雨》
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
例: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表现手法
欲抑先扬
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欲抑先扬
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
以小见大: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
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表现手法
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
表现手法
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结构手法
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技巧。懂得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
常考点:铺垫、伏笔、过渡、抑扬、线索、倒装、曲笔入题、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等。
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结构手法
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首尾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结构手法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涫死生一不明一一自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无则“忆舍弟”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自一转,一气呵成。
主旨情感题常见设问形式
03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常见的炼字题设问形式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相关诗句或者词句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表达效果
【变向设问】
①本诗或本词从某事物写起,有何妙处
②在具体语境中,区别分析两种手法。
解题步骤
04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答题模版
答题公式:判断手法十说明手法如何在诗词中体现十分析情感
01
答题模版: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巧),写出了……(概述语句大意十概括景物特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思想感情)/展现了……(效果)。
02
解题思路
判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判断诗歌表达技巧的关键在于利用已掌握的表达技巧的特征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比如动静结合的判定,有动景、有静景即为动静结合。如要判定是以动衬静还是以整体上判定是静景多,还是动景多,如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大背景是静景,小部分景象--鸟儿叫,是动景,由此判定是以动衬静。
01
结合诗/词意说明这种表达技巧是怎样运用的:这一环节是将诗词往细、深之处读。表述时应遵循相关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分析思路比如对比就应说清楚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
02
解题思路
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传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诗/词人运用表达技巧通常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这里的“目的”就是分析表达技巧的落脚点,它们多是为了抒发诗/词人的内心的情感。
03
易错提示:
①表达技巧判定要准确。
②不要漏掉答题环节,比如说明表达技巧运用的环节区
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写出了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忧心伤感,见到花开也不禁落泪,别离了家人,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悸(1分),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1分)。
(1)答题步骤:
①先判断诗句运用的手法,春天的花开本应是娇艳迷人的,鸟鸣本应显得鸟儿雀跃,却因诗人感时伤怀染上悲伤、愁苦之意,因此,诗句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②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体现在诗句中。即可翻译为:感于战败的时局,忧心伤感,见到花开也流泪;别离家人,听到鸟鸣也让人感到心悸。
③指明情感。这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答题模板: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巧),写出了……(概述语句大意+概括景物特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思想感情)/展现了………(效果)。
典例精析
05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例:《黄鹤楼》的尾联和《咸阳城东楼》的首联都出现“愁”字,这两联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咸阳城东楼
许浑【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例:《黄鹤楼》的尾联和《咸阳城东楼》的首联都出现“愁”字,这两联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同:都借景抒情,都抒发了思乡之愁绪。
异:意象不同,《黄鹤楼》中作者因夕阳西下,烟波飘渺而引发了乡愁;《咸阳城东楼》中烟迷蒹葭、雾锁杨柳的景致颇似江中的小洲,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性鉴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作者远看暮色里江上烟波浩渺,不禁感慨,哪里是我的家乡呢?这是典型的触景生情,由江上之景引发了思乡羁旅之愁。《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的意思是: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这句借景生情,这里的“愁”是指: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例: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诗句将“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诗人因国沦丧的沉痛心情。
题画竹
戴熙
雨后龙孙①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②。
注释:①龙孙、凤尾:都是竹子的别称。②干霄:直上云霄。
例:诗的三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以竹喻人或托物言志,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必将有所作为,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诗句将“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诗人因国沦丧的沉痛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这两句诗与本诗的最后两句都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分析它们各自的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示例:本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借助“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和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突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社 日①
[唐]王驾
鹅湖山②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③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表演,并集体欢宴,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娱乐。②鹅湖山:在江西省铅山县。③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
例:结合诗歌第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家家”这个词,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村名在欢宴中醉倒情形之普遍,突出强调了村民过节时的兴高采烈和畅怀大饮,侧面表达了对丰收的欣喜,也表达了诗人对 乡村生活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总结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步就是好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