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14: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是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小说篇幅较长,但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而不离奇,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可讲的知识点比较多。对于初中生,主要是体会作者通过“我”追述故事这一角度取得的叙述效果,感受作者安排情节的巧妙;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生动、准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教法,会用二三课时讲授。我把以“我”为叙述视角的效果、感受作者安排情节的巧妙、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主旨的理解作为侧重点,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流程,采用“长文短教”法,在指导学生读上下功夫,读得多了,读得熟了,读得深了,读得透了,就会“磨刀不误砍柴工”。更好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情节,明确叙述视角,解读人物关系。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主题。
3.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 梳理小说情节,明确叙述视角,解读人物关系。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主题。
3.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副对联:十年思盼,天涯海角,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近在咫尺,骨肉恰似陌路人。谁能说说这副对联的意思?这副对联是崇拜金钱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感受这一点。学完之后,给这副对联再加一个恰当的横批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年—1893年),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2、字词积累
拮据 栈桥 别墅
牡蛎 褴褛 阔绰
3、解题:题目中的“我”是谁?
明确:“我”是若瑟夫,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一个小孩子。“我”是讲述故事的角色。在小说中,我们把这样的角色称作叙述者,他观察人物和事件的视角,就叫做叙述视角。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用以下两种顺序概括。
(1)按照小说叙述的顺序;
(2)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叙述的顺序:期待于勒→追述于勒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在船上发现于勒→得知真相,幻想破灭→躲避于勒
事件发生的顺序:于勒败光家产,被送去美洲→去美洲后成为有钱人,写来信件,成为被期待的对象→生意失败,沦为流浪汉→家人发现真相,避之唯恐不及
小结:作者通过巧妙安排情节,设置悬念,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
2、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讨论一: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主人公?
引导点拨:故事大部分时间于勒是不在场的,不知情的,他是被动的,是从侧面描写的,他不可能是主人公。
讨论二:“我”是主人公?
引导点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是线索性的人物。
讨论三: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引导点拨: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人物作用:
于勒——暗线
“我”——见证人
菲利普夫妇——主人公
姐姐、姐夫——陪衬人
四、引导自学(一)——父母眼中的于勒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在若瑟夫眼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兄弟于勒的?填表说明菲利普夫妇如何对待于勒的。
温馨提示:(1)找称呼; (2)辨缘由;
(3)析做法;(4)明态度。
2、说说你眼中的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温馨提示:
(1)勾画出小说“发展”“高潮”两部分描写菲利普夫妇的文字,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语句分析。
(2)句式:(某人)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其内心活动是(什么),这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
展示交流: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等。
五、引导自学(二)——“我”眼中的于勒
1、若瑟夫是如何看待于勒的呢?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为何要反复?
明确:“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体现了人际关系:只看亲情,不管有钱还是无钱。
2、根据课文内容给对联拟横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展示交流:钱重与情 金钱至上 世态炎凉 唯利是图
主旨理解(一) :表现世态炎凉,展现金钱所主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批判人性的自私冷酷。
3、这篇小说以若瑟夫回忆往事的角度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多变,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将若瑟夫与父母对于勒的看法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
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
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
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
六、精讲点拨——“我”眼中的父母行为
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们家生活的拮据,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说说你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学生读相关语段: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主旨理解(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七、感悟主旨
小说既展现人性的自私冷酷,批判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又表现了对小人物辛酸的悲悯和同情。
出示填空: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温馨;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气质;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不一定能买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礼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友谊;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不一定能买到亲情……
图片
八、欣赏景物描写
1、找出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1)知识链接:景物描写的作用。
(2)展示交流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明确:两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烘托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而这一心境变化是由于于勒的贫富变化引起的,更好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拨: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
九、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小说,你有哪些收获?(内容、写法、价值观等方面等)
十、课堂练笔(150字左右)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试写一个片段。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从于勒的身上,从菲利普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一些弱点,但我们更从若瑟夫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愿我们把人的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在我们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