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星期 累计 节
课 题 老山界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重点句段,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3.学习精读,从修辞、炼字、景物描写等角度,品析文章质朴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1.品读重点句段,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2.学习精读,从修辞、炼字、景物描写等角度,品析文章质朴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在人类历史上,为了生存或者胜利,一支队伍的远征,常常会引起后人的无限遐思和悠久惊叹。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的长征,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感叹道:“中国红军的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长征)
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
可以说,万里长征路,每一幕都惊心动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今天,我们就跟着一位亲身经历长征的老红军——陆定一,走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引出课题《老山界》)
二、相关常识介绍
1.(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了解老山界: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老山界也由此而举世闻名。
3.预习检测 (详见PPT)
4.PPT出示任务单:
三、任务参与
(一)任务一:理脉络
活动一:速读课文,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方法提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读课文,发言后明确)红军长征途中成功翻越老山界。
活动二:再读课文,绘制行军路线图
活动要求:本文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句,并完成下列行军路线图的绘制。
(这个活动,学生不易绘制准确,可让学生先绘制自己找出来的,再师生共同明确,学生补充和完善自己绘制的路线图)
活动三:理清结构层次
(在清楚了红军们的行军线路图之后,再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就较简单了)生发言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决定翻山。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路远,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翻山经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3段)翻山之后。总结全文,将老山界放在长征的全过程中来回顾,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中心。
任务二: 明困难
作者陆定一说:老山界是一座“难走的山”;这是“难翻的老山界”。
小组合作讨论:红军翻越老山界过程中,具体难在哪些方面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引导学生一定要关注相关的词句,从文本中,从文字中去概括这些困难)
生展示交流后,明确:
1.行路难 :体现在——山路险峻,危险重重,路途遥远,时间紧迫
2.睡觉难:体现在——路窄石硬,地势险峻,天气寒冷,环境恶劣
3.吃饭难:体现在——粮食短缺,条件艰难,饥饿难耐,时间紧迫
4.处境难:体现在——条件艰苦,追兵不断,枪声密集
(视频播放)我们再通过一段短视频,更直观地感受一下红军战士们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任务三:悟精神
活动一:面对这各项重重的困难,红军们的态度和做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完善下列表格。
(ppt出示表格,学生针对各项困难,找红军战士们应对困难的态度和做法,完善表格内容)
活动二:
这“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结合课文中红军们应对各项困难的态度,小组合作讨论,说说“我们这是一支__________的队伍。”感悟其伟大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交流)
师生共同明确:这是一支:军纪严明、爱护群众、勇敢无畏、积极乐观、意志顽强、团结互助的队伍。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乐观的革命精神。
任务四:品语言
有人评论“《老山界》的语言朴而不俗,平中见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在感受到红军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得到语言美的享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享受一下本文的语言之美。)文中值得品味的语言很多,每个类别,选一两句有代表性的句子,先引导学生自主品析,后师生共同明确。
活动一:品修辞美
示例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生品析后,明确: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将此时的听觉感受行云流水般挥洒出来,烘托出夜色的静谧,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明确: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活动二:品炼字美
示例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从“照着习惯”和“躲”,可看出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瑶民的遭遇的同情。这种现实与后面红军对她们的关心、爱护形成对比,突出红军是一支为百姓着想、为人民谋福的队伍。
示例2.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明确:“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更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隐含着作者在翻越老山界后的自豪之情和对红军的赞美之情。
活动三:品景物美
示例: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明确: 此景物描写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所见之景,既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又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点明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五)任务五:拓展 延伸
活动一:积累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
(学生齐读,或摘抄积累)
活动二: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PPT出示: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朗读,领悟)
活动三:学有所悟
老山界这座陡峭险峻的大山,最终被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乐观的革命精神的红军队伍成功翻越了。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生活中是否遇到让你难以翻越的大山?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悟?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四、课堂小结
本文真实地再现了长征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奋发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伟大长征精神,经过岁月的洗礼,仍闪耀着时代光辉。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